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大海U大海
大海U大海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617
  • 关注人气:8,10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纽约摄影教材-第三单元-基本概念2

(2013-05-01 17:23:47)
标签:

转载

分类: 纽约摄影教材

七、聚焦

  很多初学者都认为他们已经调好焦距使影像聚焦清晰了,然而当他们制作出照片,即使是一幅小尺寸照片,也会发现影像仍然是模糊的。当他们试图放大影像或放映它的幻灯片时,还会发现影像的焦点简直糟糕透了。

 

[转载]纽约摄影教材-第三单元-基本概念2



  发生了什么问题呢?业余爱好者往往满足于"足够好"的聚焦,而专业人员则追求最精确的聚焦,本节课我们就将讲述如何获得这种完美的聚焦。

  我们首先从了解目标开始,在小照片上看去似乎"不错"的影像,当放大到11英寸×14英寸时,其模糊程度可能会根本无法接受。当影像需要充分放大时,就应该懂得我们的目标是获得精确的焦点。

  为了领会这点,可以比较一下一页中的两幅图片。乍一看,两幅的焦点似乎都令人满意。然后,马上再看下面的两幅图片。当把每幅照片放大到相当于11英寸×14英寸的放大照片时,看看其中的某个局部发生了什么?图3.7一组照片中,在小照片时看上去似乎"足够好",但是放在后却根本不能令人满意,其模糊程度让人无法接受。

  因此,彻底了解照相机的聚焦系统至关重要。为了得到专业水平的照片,应该尽可能使聚焦尽善尽美。如果希望创作出专业级质量的作品,决不能满足于"足够好"。其实,只要简单地遵循下面介绍的一些基本的专业技巧,就能够每次都得到精确的焦点。

八、聚焦的方法

  如何进行照相机的聚焦呢?这要取决于所使用的照相机。正像本节课前面所提及的,不同的照相机使用不同的聚焦装置。但是,很多的照相机只能选择几种不同聚焦方法中的一种,因此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方法。现在,让我们先从最简单的方法开始。 
  固定焦点 众所周知,有些廉价的照相机具有固定的焦点,拍摄者并不能改变其焦点。距照相机几英尺以外的被摄体都具有相当不错的清晰程度,而这个距离以内的被摄体就全都模糊了。
  但是,为了拍摄出专业的、创造性的作品,仍需要一些改变镜头焦点的方法,有时人们希望聚焦非常远的物体,有时又希望聚焦非常近的物体。无论哪种情况,又都不希望被摄体只是具有"相当不错"的焦点,而是希望获得精确的焦点。

镜头如何聚焦

  为了聚焦,需要设法使镜头前后移动一小段距离。固定焦点的镜头当然不能够移动。但是,我们手头照相机上的镜头或许能够移动。比如,对于典型的SLR照相机摄影者或自动电机可以通过转动镜头筒使镜头称动,从而改变距离使聚焦精准。
  镜头聚焦的一种方法就是测量被摄体距离,然后根据这个距离设置镜头。我们知道,这并不是典型的方法,但它却是了解聚焦系统的起点。
  说来我们可能会感觉惊讶,据说美国最著名的人像照相馆--巴克拉克(Bachrach)就是采用这种特别的技术。他们用一根绳系在照相机上,每英尺打一个结作为标记。把绳子拉到被摄体的前面,就可以精确地知道被摄体到照相机有多远。
  现在,我们面临下一个问题:假设他们数出了绳上的结,并且知道照相机正好距被摄体4英尺远。那么,他们怎么知道照相机是否聚焦在4英尺的距离上呢?
  聚焦标尺 他们知道照相机聚焦距离的一种方法就是查看镜头上的聚焦标尺或距离标尺。在照相机的镜头上就可以找到这样的标尺。它是一系列以英尺或米为单位的数字标记。在继续向下阅读之前,取出手头的照相机并查找镜头上的聚焦标尺。镜头筒的中央应该有一个标记。假设要聚焦10英尺远的一点,转动镜头筒直至距离标尺上的数字10对准中央的标记,如图3.9所示。要知道,转动镜头筒使数字10对准标记也就是实现了镜头的前后移动。标尺上的10对准了中央标记,那么距镜头10英尺远的任何物体都可以形成最清晰的可能影像。
  很显然,如果被摄体是4英尺远,那么就转动镜头筒直至数字4对准中央的标记。如果物体是15英尺远,那么就将数字15对准标记等等。
  仔细观察照相机上的聚焦标尺。正像所看到的,距离标记从镜头能够聚焦的最近距离开始,一直到被称作无穷远的某个距离,超出这个距离以外的所有东西都将是清晰的。镜头上的无限远或许会用符号¥表示。只要想使遥远的物体聚焦清晰,就应该把标尺设置到无限远。
但  是,使用聚焦标尺本身不是非常方便,因为测量出距被摄体的距离并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而估计距离又可能不那么准确。所以,大多数照相机都会另外提供一种既快捷又方便的聚焦方法。毕竟不是所有的拍摄场全都像巴克拉克照相馆那样,能够精确地控制被摄体的距离。更多的情况是人们并不知道被摄体的距离,只能寄希望于照相机判断出被摄体的距离。
  我们希望可以观察的取景器是这样一种系统,它不仅使照相机瞄准被摄体,而且能够让被摄体准确聚焦在胶片上。正像我们已经介绍过的,主要有三种系统可以具有这样的功能:
  1. 毛玻璃聚焦;
  2. 测距器聚焦;
  3. 自动聚焦。
  现在,让我们来探讨这三种系统。

毛玻璃聚焦

  这是一种最直觉的取景系统。单镜头反光(SLR)照相机、双镜头反光(TLR)照相机和机背取景照相机上使用的都是这种系统。假设我们使用的是SLR照相机当我们通过取主器观察时,看到的是被摄体投射在毛玻璃上的影像。因此,一种聚焦的方法就是转动镜头筒直至被摄体看上去非常清晰为止。也就是说,当被摄体在取景器中显得很清晰时,到达胶片的影像也会非常清晰。
  应该怎样利用毛玻璃聚焦呢?怎么才能知道已经获得了绝对准确的焦点呢?
  首先,应该决定被摄景物范围内哪个点是希望聚焦清晰的点。比如,我们正在拍摄一幅风景照片,我们是希望前景中的树木清晰呢,还是中景的谷仓或是地平线上的山岗清晰呢?这是一项必须有意安排的、创造性的决定。这一决定部分地取决于照片所要表现的主题--故事或是思想。
  一旦确定主题,人们往往希望使故事的最重要部分聚焦清晰以吸引观赏者的注意力。这样做,也可以简化影像,把其他的景物抛到焦点以外。
  再举个例子。拍摄肖像时,应该聚焦脸上的哪个部位呢?再强调一遍,聚焦在最重要的部位。那么,应该聚焦在眼睛上。观看图3.10这幅杰奎琳·比塞特(Jacqueline Bisset)的肖像。你认为摄影师把焦点聚焦在眼睛上了吗?我们认为并不是。我们知道,照片虽然就像他本人那样漂亮,但是如果她的眼睛聚焦绝对清晰的话,这幅肖像甚至会更精彩.
  明确了需要聚焦的部位后,如何才能在毛玻璃上获得这种最清晰的可能性影像呢?实际上,可以采用调零的方法。如,向一个方向移动聚焦装置,然后仔细注视毛玻璃上的影像,它会变得越来越清晰,直到获得最大清晰度的某一点超过该点影像又会开始变得模糊。此时,再向相反的方向稍微称动一点聚焦装置,并且反复操作,直至对准清晰度最大的那点。在此点上,被摄体聚焦得最为准确。

测距器聚焦

  有些SLR照相机在毛玻璃的基础上增加了另外一种聚焦方式。在这种照相机的取景器中有一个圆环,当被摄体模糊时可以在圆环里看到双重的影像。早期的大多数SLR照相机以及目前的徕卡M系列照相机都使用与此类似的取景器影像。取景器影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重影式的,正如我们在前面曾提到过的,在取景器里可以看到两个并列的被摄体影像。聚焦时,它们会合并到一起,直到仅看见一个影像为止。实际上就是消除了鬼影。
  另外一种是裂像式的,如图3.11所示。取景器里的聚焦圆环似乎在中间是裂开的,要么水平分裂,要么垂直分裂。聚焦时,两个一半的影像会越靠越近,直至形成一个完整的影像。使用裂像聚焦方式时,应该试着寻找被摄对象的某边界分明的直线,比如电线、栏杆、门边或者鼻子的轮廓。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线条上,可以迅速、准确地使整个影像聚焦清晰。
  如果SLR既提供了毛玻璃聚焦也具有测距器聚焦,那么应该选择哪一种方式使用呢?一般来说,在光线明亮的环境下,采用毛玻璃聚焦更为轻公,因为整个影像清晰可见,易于聚焦;但是,在光线暗淡的环境下,由于难以看清足以准确聚焦的整个影像,因此会发现采用测距器聚焦容易。

聚焦方面的提示

  1. 距被摄体越近,精确聚焦变得越为重要。被摄体距离20英尺远时,或许焦点偏离几英尺仍可以得到相当清晰的影像。但是,如果被摄体仅3英尺远,那么1英寸的偏差也会使影像非常模糊。
  2. 使用SLR拍摄近旁的物体时,为了获得精确的焦点,可以聚焦直至在取景器里看到最清晰的可能影像。然后,慢慢前后移动几英寸身体,注意观察影像,并在看到最清晰影像的瞬间,按动快门按钮。
  3. 假设在暗淡的光线下聚焦被摄对象的脸部,如果看不清其脸部适合聚焦的任何明显线条的话,则可以要求被摄对象举起一根手指靠在脸庞,然后利用取景器手指的裂像作为聚焦的向导。
  4. 如果拍摄一个向你而来或者离你而去运动物体,可以在想要拍摄的画面里预先一点并对其聚焦。在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始终让物体保持在取景器之中。当物体在SLR取景器里看上去最为清晰时立即拍摄,或者当物体在测距器照相机里看到两个影像合二为一时立即拍摄。
  5. 拍摄遥远的场面时,比如狭长的山脉景色,有一种选择。为了使远景清晰,只要把距离标尺设置在无限远即可。若希望前景和远景都清晰的话就需要采用一种甚至连大多数业余爱好者都不知道的更好方法了,即把距离标尺设定在超焦距上。可不要小看这三个字。超焦距是所有大师级的摄影家都使用过的一种"技术",像安塞尔· 亚当斯(Ansel Adams)和埃利奥特·波特斯(Eliot Porters)。而且一旦了解其使用方法,就会发现确实易于使用。通过学习,我们很快就会像一个专业人员那样熟练地运用它。

自动聚焦

  这是非常有用。将照相机对准被摄体后,聚焦系统会自动测量其距离,并自动调整镜头,聚焦系统会自动测量其距离,并自动调整镜头,使被摄体成为焦点。
  很多自动聚焦系统工作原理都与雷达相像,它们会发出一束红外光或者超声波。从照相机发射出的这束波沿直线传播,碰到被摄体后向回反射到照相机里电脑芯片传感器。电脑芯片根据波束往返一次所经历的时间就可以计算出被摄体的距离,并即刻通知微型"伺服"电机移动镜头,使该距离成为焦点。瞧!这就是自动聚焦。
  在简单的"瞄准就拍"型35mm照相机的光学取景器窗口里,由于取景器的影像始终是清晰的,所以在聚焦过程中实际上并看不见影像是否变得清晰了。只要把被摄体置于取景窗中心的靶心标记里,然后,刻放心地按下快门按钮,被摄体的影像就会清晰地出现在胶片上了。
  对于SLR自动聚焦照相机,由于可以看见进入镜头的光线,所以能够预先看到实际的焦点。注视取景器,并将靶心标记对准希望清晰聚焦的被摄体,然后将快门按钮按下一半,此时就会看到被摄体突然清晰了。如果喜欢所看到的场景,可以按动快门,让它继续走完余下的行程,胶片即完成曝光了。
  聚焦锁 假设想对杰克的脸部聚焦,但又希望杰克的位置偏向画面的一边,这时应该怎么办呢?为了聚焦杰克,必须让他位于取景窗正中心的靶心标记里。如何才能既保持他的清晰焦点,又让他偏离画面的中心呢?其实非常简单。很多照相机都具有聚焦锁的功能。当杰克位于靶心中央时,将快门按钮按下一半,这样就锁定了杰克的焦点。让快门按钮保持在这个位置,然后随意移动照相机到所喜欢的构图位置上。只要保持快门按钮按下一半的位置,焦点就会锁定在测量杰克的距离上。当安排杰克偏离中心后,完成快门按钮的余下行程,曝光胶片,就得到了希望的构图和清晰的杰克。
  手动聚焦 总数而言之,自动聚焦只不过是一种工具,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使操作轻松一点。但是,如果你的照相机不具备这样的功能,也大可不必烦恼,这最多只能算是个次要的方便工具正像我们将介绍的,有时你会觉得没有这项功能反而更好。有些情况下,就像喷气客机的机长一样,你想关掉自动驾驶功能,再感受一回手动控制的感觉。大多数SLR自动聚焦照相机都会提供这样的机会,可以关掉自动聚焦系统,而选择"手动聚焦",就像使用普通SLR取景器一样手动聚焦。

九、景深

  当某一物体聚焦清晰时,从该物体前面的某一段距离到其后面的某一段距离内的所有景物也都是相当清晰的。焦点相当清晰的这段从前到后的距离就叫做景深。

  观看图3.12这幅橄榄球场上激烈比赛的照片,注意其中多名球员都是清晰的,但是前景中的草皮和背景中的观众却是模糊的。最精确的聚焦点在四分卫的身上。41号阻截后卫不如四分卫清楚,即使他们实际上是肩并肩站着的。为了区分这一点,可以比较一下他们头盔上"Jets"字样的清晰度。这幅照片具有较浅的景深。摄影师利用浅景深使四分卫明显地从其环境中突出出来。
  因此,对于一幅特定的照片应该使用多大的景深,取决于试图用这幅照片传达什么信息。重要的一部分,摄影者具有选择权,拍摄时可以控制照片的景深。富有才智的景深选择将是一个重要的、创造性的手段。
在本课的最后,我们将会看到一些专业人员的代表作,照片中展示了如何利用景深达到他们各自不同的目的。现在,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控制照片景深的各种不同方法。
  孔径控制景深
  选择孔径是控制景深的一种方法。比较下面这两幅室外环境的照片,检查一下砖块的图案并留意一下哪一幅具有更大的景深,其中一幅是用f/2.8拍摄的,另外一幅是用f/16拍摄的。
显然,用f/16拍摄的照片比用f/2.8拍摄的照片的景深要大得多。这个图例说明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f/2.8 图3.13


f/16 图3.14

  孔径越小(f值越大),景深越大。
  孔径越大(f值越小),景深越小。
  现在我们来观察这一组中国象棋子棋子的照片。由于每粒棋子只有2-3英寸高,所以照片恰好说明当它们仅仅相隔几英寸远时,改变孔径。就会改变景深。所有这些照片全部聚焦在"马"上,只是改变了孔径(和曝光时间以补偿孔径的变化)。


f/2 图3.15

f/8 图3.16

f/16 图3.17


  正像所看到的,孔径越小,景深越大。在f/2的照片中,只有"马"是清晰的。在f/8的照片中,前面的"兵"和后面的"车"进入了清晰的范围。在f/16的照片中,四个棋子都相当清晰。
  景深还会产生聚焦误差的余量,孔径越小,余量越大。这一点在拍摄时应该予以重视。假设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过,可以预先聚焦在一个选定的距离上。然后,利用较小的孔径增加景深,因此即使按动快门的瞬间太早或太晚,也会确保聚焦清晰。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控制景深的一种方法,即改变镜头的孔径。
  改变景深的另外一种方法是改变聚焦的距离,让我们来看看。

调焦距离控制景深


图3.18

图3.19


  观察图3.18、图3.19这两幅照片,其中的木桩大约4英尺高,并且两幅照片都是使用f/4光圈拍摄的。在图3.18照片中,我们用标准镜头向大约5英尺远的前面那根木桩聚焦。注意其他的木桩都是模糊的。在图3.19照片中,我们向大约12英尺远的第三根木桩聚焦。怎么整个照片都显得非常清晰?
  很显然,图3.19照片的聚焦距离更远,使得它看上去更清晰。这里,我们得到了另外一个重要概念:
  焦点越远,景深越大。
  这就是聚焦近处物体要比聚焦远处物体更加仔细的原因。接近聚焦具有较小的景深,因此聚焦误差的余量也较小。
  现在,我们已知道两种增加景深的方法了,即:
  1. 使用较小的孔径。
  2. 向更远的点聚焦或者使照相机距离被摄体更远些。

  景深标尺
  人们或许会感到疑惑,对于确定的孔径,在焦点的前面究竟多远照片的清晰程度还可以接受?在焦点的后面究竟多远清晰的程度还可以接受?其实,答案可能就在照相机的镜头上。有些镜头本身就包括了一种让人们了解不同孔径景深的方法。
  取出照相机,观察镜头上的各种标记,不难找到景深标尺,如图3.20所示。如果镜头上具有类似的标记,即景深标尺的话,我们建议按照下页的要求完成其中的练习。如果镜头上没有这样的标记,无论如何也应该阅读完那一页的内容,因为其中包含了一个重要的概念。
  怎么读懂这条标尺呢?它告诉了什么信息呢?
  在图3.20中可以看到,距离标尺显示镜头聚焦在7英尺(即2米多一点),而孔径标尺表明孔径设置为f/8.
  那么,图3.20中的景深标尺告诉我们什么呢?它告诉我们,使用这只镜头并以f/8的也孔径聚焦在这一距离时,景深的范围大约是5~15英尺。为了知道这一范围,必须留意标尺两边的数字8。为什么是数字8呢?因为孔径设置在f/8。
  假设镜头仍聚焦在7英尺,如图3.20所示,但是孔径设定在不同的光圈上,比如f/11上,又会怎样呢?若是这样,我们就要关注标尺两边的数字11,并且会看到景深大约是4~30英尺。
  事实上,当该镜头聚焦在7英尺时,从图3.20就可以确定所有孔径所对应的景深.例如,观察图3.20就能够了解f/16的景深。如果说出,景深大约是6~9英尺。
  那么,有两个重要的结论应该记住:
  1. 孔径越小(即f值越大),则景深越大。
  2. 对于任意孔径,其焦点之后的景深大约是焦点前面景深的2倍。
  如果改变镜头聚焦的距离会发生什么呢?让我们来看看。在图3.21中,可以看到同一只镜头聚焦在10英尺上。现在,f/11的景深是多少呢?标尺告诉我们,景深现阶段变成了5英尺到无限远。
  图中所示的镜头是35mm镜头。对于其他不同焦距的镜头来说,景深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个简单的实验,找出答案。假设,我们拿。50mm焦距的标准镜头,并把距离标尺调到10英尺。然后在下面的表中,根据景深标尺的指示填写上每一级孔径的景深距离范围。倘若某些光圈值没有刻在标尺,将其忽略即可。

  现在,我们将这些结果与在图3.21中所看到的进行比较。例如,考察f/11的情况。在图3.21中可以看到,当35mm镜头聚焦在10英尺时,f/11的景深为5英尺至无限远。而相同设置下50mm镜头的景深是多少呢?其景深大约只有7~16英尺。很显然,使用35mm镜头具有更大的景深。检查其他孔径的情况,将会得到相同的结果。因此,这个实验证明了第三个结论:
  3.镜头的焦距越短,景深越大;镜头的的焦距越长,景深越小。无论镜头设置如何均是如此。
这是个重要的信息。假设我们要拍摄一幅从近到远狭长的景色,比如从一个站在几英尺远的滑雪者到遥远的山峰。50mm的镜头或许不能够提供充分的景深,即使运用其最小孔径也无法使邻近的滑雪者和远处的山峰都清晰。但是,广角镜头,比如一只35mm的镜头,或许就能够提供充分的景深。
  与此相反,如果我们拍摄一幅照片,要让清晰的主体与模糊的其他景物隔离开来,那么最好使用一只焦距较长的镜头。其狭窄的景深会提供"选择性焦点"的功能,而焦距较短的镜头是不具备这一特点的。
  在本节课的后面,我们将会看到世界著名的专业摄影家是如何运用景深这一工具使其在创作过程中扮演角色的,我们也将学会如何将其运用到我们自己的照片中。

 

十、景深应用的技巧

 

  多么清晰才算作清晰
  当我们说,在给定的孔径下景深范围以内的所有景物都是相当清晰的,这里所谓的"相当清晰"究竟意味着什么?如果一只50mm镜头聚焦在10英尺,其f/8的景深是从8英尺到14英尺。这是否意味着8英尺处的物体或者14英尺处的物体会像10英尺处的物体那么清晰?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焦点的清晰程度都是相对而言的。在我们的例子中,10英尺处的物体与8英尺或14英尺处的物体相比,其焦点是最为清晰的。这种看法基于如下的认识:所谓清晰,就是说被摄体上的点在照片里看来也应该是一个点。但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底片上每个精确聚焦的点却都是些像面包圈样的微小圆环。这种圆环非常之小,所以在裸眼看来似乎是一个点。
  如果被摄体的某点稍微有些模糊,那么在显微镜下这个点就会像一个稍微有些大、稍微有些平的面包圈。但是,只要对裸眼来说这个点看上去仍像一个点,那么我们就说其清晰程度还是可以接受。
  当这些点距离焦点平面越来越远时,它们所对应的面包圈也会逐渐变大、变平,直至裸眼也能察觉到它们不再像点,而是像微小的模糊圈。那么,我们就说它们是模糊的。
  现在,让我们再回到原来那个对10英尺物体聚焦的例子。距照相机10英尺的一切景物都是非常清晰的,因为10英尺处的所有物点的底片上都将再现为很微小的圆圈。我们称这一距离为焦点平面。那么,10英尺处被摄体向前1英寸或向后1英寸的那些物点情况如何呢?它们会再现为稍微大并且稍微平的圆圈,但在裸眼看来仍像一些点。
  我们称为景深的距离是指焦点平面前面和后面的一段距离,这一距离内的所有点都会再现为足够小和足够圆的圆圈,并且据裸眼观察都被认作是一些点。换句话说,景深就是清晰度可以接受的一个区域。按照工业标准来说,在我们的例子中,8-14英尺内的物体都具有可以接受的清晰度,而比8英尺更近和14英尺更远的物体则被认为是模糊的。但是,事实是只有正好10英尺所处的物体才是准确聚焦的。
  现在,让我们来考察另外一个问题。还记得乔治·华盛大顿雕像(图3.7)的照片吗?对较小的照片来说看起来相当清晰,但是放大到11 英寸×14英寸时却完全模糊了。因此,可接受焦点还部分地依赖于预期照片的大小。对于大尺寸照片和投影幻灯片来说,往往都需要更为精确的聚焦。
  所以,运用景深要十分精明。根据景深标尺得到的"焦点尚可接受"的被摄体,对更为苛求的眼睛或者拍摄的照片需要放到很大来表现精美细节的情况来说,其清晰程度未必可以令人接受。因此,只要有可能,就要尽所能使被摄主体聚焦精确。

   预视景深
  还记得本节课的前面我们所学过的有关SLR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吗?通过取景器观看时,为了能够对最明亮的可能影像进行构图和聚焦,镜头总是将其孔径开至最大时,倒是方便取景了,但是景深情况怎么样呢?在最大的孔径下,镜头会呈现出最浅的景深。
  因此,在仔细安排母亲坐在草坪上削苹果皮的画面时,会看到只有母亲是清晰的。你或许会说,太棒了!这就是我需要的。我恰恰想使她这唯一的主体位于清晰的焦点上来吸引观众注意力。随后,你就对她清晰聚焦,并拍下了这幅照片。但是,当你取回照片后,却十分惊愕,你发现有一棵树长在了母亲的头顶上。而且,那棵树也非常清晰。简直岂有此理,这棵树怎么变到这里的呢?
  当你对母亲聚焦时,树并没有在那里。至少,你并没有看到它,因为镜头孔径开至最大,比如说f/2,其景深非常之浅,只有母亲是清晰的。至于那棵树,它在母亲身后大约10英尺,只不过是一片模糊的颜色。然后,你就按下了快门按钮。孔径立刻收缩到预置位置,比方说f/16。但是,f/16具有非常大的景深。在f/16挡,不仅母亲是清晰的,那棵树也进入景深范围,并且在照片上表现出了可接受的清晰度。这就是树变到那里的原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些SLR照相机上具有景深预视按钮。在取景器中聚焦场景之后,可以按下预视按钮,把光圈收缩到选定的孔径。现在所看到的场景就与拍摄后胶片所记录的场景一样了。仔细地检查背景,确保没有清晰的干扰物体存在。当对所看到的一切感到满意时,就可以准备拍摄了。

  区域聚焦
  拍摄运动的物体时,可以预置距离标尺并收缩镜头光圈,以获得最小的误差余量。这种技术就叫做区域聚焦。
  预先将距离标尺设置在估计要拍摄的距离上,比如下面的例子:
  拍摄舞蹈,大约6~英尺。
  拍摄篮球比赛,大约距边线15~20英尺。
  拍摄足球比赛,大约距边线30~50英尺。
  检查景深标尺,注意拍摄时孔径所对应的远近焦点界限。只要被摄体进入这个范围,即可确定得到了相当清晰的影像。

   超焦距


图3.22

图3.23


  假设我们位于足球场的边线上,想通过预置镜头获得最大的可能景深。我们的目的是得到满意的清晰度,从近在咫尺的运动员一直到数百英尺远的看台上的观众。怎样才能做到这点呢?如果镜头上有景深标记的话,那么可以按下面步骤进行操作:
  首先,设置最小的可能孔径。在图3.22中就是f/16。这样就为这只镜头提供了获得最大可能景深的机会。
  其次,如图3.22所示,把无穷远标志的中心对准景深标尺右边的数字16上。这就使无穷远正好在景深范围内,并且是这只镜头孔径f/16上所能得到的最大可能景深;根据标尺可以看出,景深为3.5英尺到无限远。对于这只镜头来说,不可能获得更大的景深了。
  如图3.22所示的设置就称为这只镜头在f/16孔径的超焦距设置。这只不过是个想象的术语,其意思是对所有孔径来说该距离设置可以产生最大的景深。如果现在再回过去看图3.22会发现图中显示的距离设置值大约是7英尺。这一数值就是这只镜头在f/16孔径的超焦距。
  如果使用f/16孔径,光线不够怎么办?是否可以针对更大的孔径设置超焦距。答案是肯定的。例如图3.23所示,同一只镜头设置在了f/11的超焦距上。由于无穷远标记对准了景深标尺右边的数字11上,所以可以知道这就是超焦距设置。景深标尺指示出此时的景深是5英尺到无限远。
  从这些例子中,已经不难知道如何针对任意孔径设置超焦距了。比如,设置某只镜头在孔径f/8的超焦距时,首先要找到镜头的景深标尺,然后转动镜头筒使无限远标记对准右边的数字8。这就是该镜头在f/8孔径的超焦距设置。这种设置可以使该镜头获得在f/8下的最大景深。
  从这只镜头上还能够得到更大的景深吗?当然能的。先将镜头孔径收缩至最小一挡,比如f/16,然后把无限标记对准景深标尺右边的数字16。这样就完成了该镜头最大可有景深的设置。
  知道如何设置镜头的超焦距,对于下面的拍摄情况,会成为非常便利的工具。
  拍摄风光照片时,往往希望从"框架图案",比如前景中的一棵树,一直到遥远的地平线都十分清晰。把镜头调整到其最小孔径的超焦距上,就可以达到这一目的。
  或者在本讨论开始时我们简略介绍过的足球场情况下,也可以这样做。即把镜头调整到最小孔径的超焦距上,就可以捕捉到适度清晰的一切景物,从近的在咫尺的球员到远处看台上的观众。

   自动照相机的景深
  对画面进行构图时,最初需要考虑的事项之一就是景深。是否要运用浅景深来加强画面?或者是否要运用大景深来加强画面?这是摄影者必须要决定的。
  如果照相机具有自动曝光功能应该怎么办?还是否能够决定景深?如下所述,这取决于照相机的性能。
  自动曝光系统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
  1.由拍摄者设置孔径,而由照相机自动设置"正确"的快门速度。这种称作光圈优先模式,因为拍摄者选择了孔径的大小。由于孔径是首先选择的,所以它具有"优先权"。
  2.由拍摄者设置快门速度,而由照相机自动设置"正确"的孔径。这种称作快门优先模式,因为拍摄者选择了快门速度。由于快门速度是首先选择的,所以它具有"优先权"。
  如果照相机具备光圈优先的自动曝光模式的话,由于可以选择孔径,因此能够继续创造性地控制景深。选择实现景深所需要的孔径即可。
  另一方面,如果照相机仅具备快门优先的模式,那么就无法人为地直接控制孔径。照相机决定孔径时不会去顾及景深,这就是该模式的局限性。(但是,正像本节课后面将要介绍的,有一个"窍门"可以克服这一缺憾)有些照相机具备双重模式,既可以选择光圈优先模式也可以选择快门优先模式。由于能够选择最适合特定照片拍摄所需的曝光模式,这当然最好。此外,有些照相机还具备程序曝光模式,我们在本节课的后面也会加以介绍。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