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上井冈山
(2009-05-23 00:52:42)
标签:
旅游 |
分类: 美丽中国 |
五月初,我第二次来到了革命圣地──井冈山。
(黄洋界周围风光)
有着“中国革命的摇篮”美誉的井冈山,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一直是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来到这里的都是想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由于地处偏远山区,革命老区的发展和建设和沿海发达地区比比较缓慢,这是我1994年第一次到井冈山时的最深刻印象。
(黄洋界周围风光)
而这次重上井冈山让我感受到了这15年革命老区的变化。井冈山如今不仅有了高速公路,火车还开到了井冈山下,新建的井冈山机场每天都有和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的往返的航班。
(井冈山火车站)
井冈山火车站是2006年建成使用的,在井冈山市新城区对面,坐汽车大概一小时可到茨坪。井冈山机场于1970年开建,1973年竣工,原为军用机场,2002年开始扩建为军民两用机场,2004年6月19日通航使用,坐落在井冈山脚下江西泰和县螺溪镇境内,从机场到茨坪坐汽车大概一小时。如今的茨坪已建成了一座小花园城市,非常清新美丽。我是从北京坐飞机到井冈山,住在茨坪镇,从井冈山坐火车到南昌的,因此感触颇多。
(红色桃花源)
现在井冈山把旅游作为其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打造红色旅游和绿色旅游两条旅游线路。
如今龙潭景区已架起了缆车。坐汽车可到山上,沿台阶向下走依次游览龙潭瀑布群,到山底后再坐缆车回到山上原地。即可通过坐缆车节省不少时间和体力,还可在高空观光龙潭风景。这和我第一次去沿着崎岖狭窄的石阶路走几个小时比,感觉可舒坦多了。
(龙潭景区架起了缆车)
(龙潭景区)
(龙潭景区瀑布)
(乘缆车观龙潭瀑布)
(景区商贩经营和“红色”有关的纪念品)
如今井冈山又开发了新的笔架山风景区。坐缆车从山下越过山谷来到笔架山上。在笔架山上,一条景观路是沿山腰由水泥柱支撑平行向前的水泥栈道,水泥栈道的沿途设有好多观景台,主要观赏对面五指峰以及远处丛山峻岭、峡谷沟壑,可谓险峻奇绝。另一条景观路是穿越深林由木材搭建的随山坡上下的木制台阶栈道,这条路主要观赏满山杜鹃花开放的,号称十里杜鹃长廊。沿水泥栈道走可沿木栈道环路而回,两条路在3号观景台处也相通。要走完这个大回环得4个多小时,由于时间原因我们不能走完,到3号观景台后需回返。回返可自己选择走哪一条路线,沿水泥栈道原路折返,因为是平路不会感到累,但再浏览一遍同一风景就没有什么新鲜感了。沿木栈道而回是一条新路很吸引人,尽管上下台阶很多一般怕累的人是不选择走这条路的,但考虑到穿越十里杜鹃长廊的新奇,就不管累不累了,我选择了沿木栈道往回走。可惜的是此时杜鹃花已开过凋落没了,我们只是在树林里走,看不到什么风景,但也倒是没什么后悔的,权当锻炼一下身体吧。
(笔架山脚下)
(笔架山风光)
(笔架山风光)
(笔架山风光)
(笔架山2号观景台伸向空中
(笔架山风光)
(水泥栈道)
(在笔架山上观五指峰,有一版100元人民币背面图案就是五指峰)
(笔架山风光)
(笔架山风光)
(笔架山风光)
(在笔架山上远眺)
(在笔架山上远眺)
(当地农民在景区卖黄瓜和枇杷)
红色路线不必多说了,这次是重温了一遍,和以前比虽没太大变化但也感觉比以前的路好多了。
还要提到的是,和其它著名风景区一样,革命圣地也搞了个大型实景演出,地点在拿山乡。不过名字没叫什么“印象”什么什么的,而是就叫《井冈山》。导演也不是张艺谋是李前宽,演员都是当地的农民。演出结束后他们站在观众出口道路两侧夹道欢送,然后骑着自行车、摩托车各自回家,有的连衣服都不换,穿着红军的灰色军装,戴着八角帽。
还要提到的是,和其它著名风景区一样,革命圣地也搞了个大型实景演出,地点在拿山乡。不过名字没叫什么“印象”什么什么的,而是就叫《井冈山》。导演也不是张艺谋是李前宽,演员都是当地的农民。演出结束后他们站在观众出口道路两侧夹道欢送,然后骑着自行车、摩托车各自回家,有的连衣服都不换,穿着红军的灰色军装,戴着八角帽。
(黄洋界纪念碑--横碑)
(黄洋界纪念碑)
(大井毛泽东旧居)
(朱德、陈毅旧居)
(毛泽东、彭德怀旧居)
(神奇数)
(景区里有农民耕种)
这次重上井冈山,又参观了当年革命根据地的旧址,观赏了井冈山秀美的自然风光,目睹了革命老区翻天覆地的新变化。不仅又受到了一次革命传统教育,也接受了一次改革开放的教育。也许下次还能来井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