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马瑙斯机场,接我们的导游是30岁左右的吴小姐,南方人,个子不高,人还挺随和的,和里约的王女士比小吴还是让人感到有一些亲切感。我们首先来到一家餐厅吃午餐。餐厅很大,其实就是搭建的大木棚,因为四壁没有墙体和窗户。午餐是自助巴西烤肉,很丰盛,味道也算香美可口。餐厅一角有一男子为来此就餐的游客弹唱巴西歌曲,还愉快地配合着客人与其合影和拍照。吃饱喝足后,我们来到下榻的酒店,是一个印度人开的叫泰姬陵的五星级酒店,其实也就相当于国内三星级,房间里有电熨斗、咖啡壶和两袋咖啡。放好行李简单洗漱后,我们下楼乘车开始游览马瑙斯。由于天下着小雨,我们改变了原计划,把明天要去的有些地方调整到今天进行。首先来到位于内格罗河岸边的小商品市场,市场很大,摊位密布、拥挤,这里有巴西国产的日用百货、传统手工艺品和当地土特产品,也有进口的各种消费品等,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市场的前面是一座古建筑,所以这个市场叫古建筑贸易市场。从市场出来我们来到黑河滩,这里算不上什么景点,随便照几张像就离开了。汽车经过一片棚户区时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小吴介绍说这是贫民窟。在一间简陋的小屋里,一位年轻的母亲和三个孩子挤在门框里好奇地打量着我们,友好地和我们打着招呼,眼神中透着真诚和纯朴。一片片简陋的木屋由木桩支撑在低洼水地上,真有些摇摇欲坠的感觉。路旁还停着小汽车,小吴说巴西人比较喜欢车,有的人虽然住在贫民窟,但可能拥有自己的汽车,尽管有些破旧。



离开贫民窟来到马瑙斯市中心的教堂广场,广场正中的纪念碑四面分别刻着亚洲、美洲、非洲和欧洲字样的雕塑。广场旁边是马瑙斯标志性建筑----玛瑙斯大剧院,这是繁荣时代的遗留物,具有百年历史。玛瑙斯大剧院仿照巴黎歌剧院建于1896年,耗资1000万美元,是当年用橡胶到欧洲换回原材料修建的。现在她仍是一座不失金碧辉煌的歌剧院。剧院的正面饰以白色浮雕,巨大的廊柱支撑出建筑的气势。除了以巴西硬木做地板外,其他一切都从欧洲进口。据说大剧院大厅里,大理石石柱进口自意大利,雕花铁栏来自西班牙,水晶灯饰是法国制造。剧院有685个座位。广场另一侧是一座教堂,这座教堂只有一个塔楼,不对称,据说教堂刚刚兴建的时候,什么建筑材料都要从欧洲运来,而当时运送塔楼的另一只轮船半途沉没了,只运来了一座塔楼,所以巴西人也就凑合着只用了一个塔楼。



广场离我们下榻的酒店很近,汽车离开广场刚转过一个弯道就到了酒店。晚餐以及我们在马瑙斯余下的早、午、晚餐都要在这个酒店安排,因为酒店里有一个专为中国人就餐用的中餐厅。餐厅有50多米大小,一面墙上贴着中国春联,春联横批下方摆放着一幅毛泽东画像,电视里经常播放中央第四套节目。虽然餐厅装潢比较简陋,与五星级酒店不相称,但环境让你感到熟悉和亲切,若不是巴西服务员时常出来端汤送菜,还真忘了是在国外呢。

第二天早起后,我们几个走出酒店在附近转了一圈。马瑙斯市内建筑风格别致,街道整洁,有高楼、有别墅,房前屋后鲜花锦簇,道路两旁树木也很特别。沿街房屋前电线如同蜘蛛网一般繁密交错,一方面看出巴西电力资源比较丰富;另一方面反映出巴西在城市建设规划、用电安全管理方面比较弱,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感受神秘的亚马逊
吃过早餐,我们出发来到内格罗河码头乘船游览神秘的亚马逊。
亚马逊河位于南美洲北部,发源于秘鲁境内安第斯山脉科迪勒拉山系的东坡,有两支河源:一支为马拉尼翁河,通常以该河作为亚马逊河的正源;另一支为乌卡亚利河,该河源头名叫阿普里马克河。马拉尼翁河及乌卡亚利河穿过祟山峻岭后在秘鲁的瑙塔附近汇合。1000多干支流蜿蜒流经南美洲7个国家,最终汇入大西洋。全长6400千米,长度仅次于尼罗河,为世界第二大河。亚马逊河从秘鲁的伊基托斯至巴西的马瑙斯叫索利默伊斯河,内格罗河河口至大西洋段才称亚马逊河。亚马逊河向东奔流横穿巴西的北部,于马拉若岛附近注入大西洋。亚马逊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亚马逊河流域面积705万平方千米,约占南美大陆总面积的40%;每年注入大西洋的水量约6600立方千米,相当于世界河流注入大洋总水量的1/6。

内格罗河是亚马逊河最大的支流。内格罗河港码头前停泊着一些巨大的轮船,在河道上也不时地遇到大轮船,亚马逊河的宽阔水面可以让海轮直接开到内陆的玛瑙斯。马瑙斯没有通往外地的铁路和公路,其交通全靠航空和水运。亚马逊河上的客轮非常有特色,大部分的船舱里面只有几排柱子,旅客乘船自带吊床,拴在柱子上便是座位。内格罗河因沿岸沼泽多腐殖质,有机物的分解使河水黝黑,因此也叫黑河。从马瑙斯浮动码头顺流而下20来公里,便到了内格罗河与亚马逊河交汇处,呈现出两河交汇的奇特景观。这是大自然的杰作:一边是银光闪闪的亚马逊河白水,一边是黝黑乌亮的内格罗河黑水,形成黑白分明的一条分界线,两条颜色不同的河流相互依偎,交汇后相拥10几公里才渐渐融为一体。船工用两个玻璃杯分别装上黑水和白水让我们比较,没想到黑水清澈透明,白水则浑浊不清。

离开两河交汇处游船驶向亚马逊河深处,我们来到了一个很大的漂浮在水面上的餐厅吃午餐,品尝当地印第安风味美食。饭后小吴带领我们穿过水上餐厅和印第安人工艺品市场,走上了一条用木板搭建的独木桥,直通密林深处。我们赶紧拿出驱蚊喷剂,涂抹在裸露的手、胳膊和脸上。此时确实有些近距离地探秘亚马逊热带雨林的感觉,那种好奇心和神秘感越往里走就越感到强烈。停下来环顾四周,我们已被突兀高大、奇形怪状的树木所包围。走出几百米后来到一个茅草做棚顶的亭子上,其实是一个观景台。站在亭子上眼前豁然开朗,密林中出现一片空水面,水面上浮着一片片又大又圆的莲叶,有人叫它帝王莲,也有人叫它睡莲,有的莲花正在开放。一条鳄鱼伏在水面上,等着猎物的出现。一些枯树残枝横七竖八地躺在水中,水寄生的植物铺满了水面。这些原始的特色,可以让你返璞归真,让你拥抱自然。





返回到水上印第安人工艺品市场,我们一边采购一些小纪念品,一边与经营摊铺的印第安人照相。她们都很友好地接受拍照,特别是买了她们的东西后会更加高兴地配合你。我花了12巴币买了一支巴西红木大嘴鸟,还让卖我大嘴鸟的印第安少女在鸟上写上她们的文字,其实我也不知道写的是什么。

来餐厅吃饭前我们乘坐的是一艘大船,船上还有一个中国团,到餐厅后我们两个团就各自行动了。逛完工艺品集市,小吴带我们五人换乘一艘小船继续探访亚马逊,要从水路穿越一段雨林。小船从宽阔的河面驶向了越来越窄的河道,两边的草地上小憩的各种鸟儿清晰可见。小船拐进了一条狭小的河岔里,两边的树木全都泡在水中,往密林深处望去,根本看不到头,茂密的枝叶几乎遮挡住天空。小船在密林中快速行驶,有时船底还刮碰倒在水中的树干,真有些让人担心船会搁浅在这里。小吴介绍说现在是夏季雨水较大,水面上升淹没了倒在水中的树干,不然船是开不进这么深这么远的。

小船穿越了一段雨林后河道也渐渐放宽,河道两边散布着一些印第安村落。印第安人在岸边或水中架起小屋,用小舢板和小的机动船作为雨林中出入的交通工具。一些妇女和小孩划着原始的小木船或独木舟在河道里穿梭,见到游客就靠过来,拿着树懒和颜色鲜艳的鸟等小动物让你拍照,然后要一些钱币或物品。树懒是一种形状略似猴子,产于热带森林中,动作比较迟缓的哺乳动物。有只小船与我们相遇并靠拢过来,船上坐着20岁左右的两个少女和一个小男孩、一个小女孩,她们应该是一个家族的。小吴和她们交流后告诉我们,船上坐着的有一对是母女俩,妈妈20岁,女儿8岁,大概印第安妇女12岁就开始生儿育女了。她们的到来让我们很高兴,拍了不少照片,给了她们2元巴币,还给了不少口香糖、熏鸡翅等食品,看得出来她们很满足、很高兴。



小船又驶向一处水上大木屋,这里有很多当地印第安人在此等候,拿着鳄鱼、树懒等动物与游人合影拍照。一般以家庭为单位,来一个团换一家人,多是小孩和妇女。和我们照相的这家我们给了10元巴币,小孩子都愿意要吃的东西,因为给钱他们都得交给大人,自己得不到,幸好我们带的口香糖等还有不少,把它们分给了孩子们。我们还支付了10元巴币,观看了金龙鱼、银龙鱼,付钱后,当地人把沉在水中的巨大木箱一点一点摇出水面,快见底时露出了这些圈养的鱼。

小船驶到一处林边停下,船工给我们每人一条鱼杆开始钓鱼。我从来没钓过鱼,这第一次钓鱼安排在国外,而且是在著名的亚马逊河上,让我感到非常兴奋。我们开始静下心来,把用小块生牛肉做的鱼饵挂在鱼钩上,抛进水中,没有鱼漂,全凭手感。过一会儿感到像有鱼咬钩似的顿坠感,赶紧提钩,结果鱼饵没了,鱼没咬住钩,每个人都这样。也许是这个地方经常被选作游客钓鱼的地点,这里的鱼已经很精了,我们提议换一个地方。船工把船开到了一个很开阔的地方,周围还有很多水草,看来这里不是游客经常打扰的地方。我们又装上鱼饵,放下鱼钩,尽享着亚马逊河上钓鱼的乐趣,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我和蒙哥各钓两条鱼,都是一条沙丁鱼,一条食人鱼。当船工告诉我们钓上的鱼是食人鱼时,还真是不敢相信,10厘米长的外表看并没什么特殊的小鱼有那么大的攻击力吗?船工用鱼钩扒开鱼嘴,让我们看它锋利的牙齿。食人鱼(又名食人鲳)栖息在主流、较大支流,河宽甚广、水流较湍急处。在巴西的亚马逊河流域,食人鱼被列入当地最危险的四种水族生物之首。在食人鱼活动最频繁的巴西马把格洛索州,每年约有1200头牛在河中被食人鱼吃掉。一些在水中玩的孩子和洗衣服的妇女不时也会受到食人鱼的攻击。成熟的食人鱼雌雄外观相似,仅10几厘米长,具有鲜绿色的背部和鲜红色的腹部,体侧有斑纹。有高度发达的听觉。两颚短而有力,下颚突出,牙齿为三角形,尖锐,上下互相交错排列。咬住猎物后紧咬着不放,以身体的扭动将肉撕裂下来。牙齿的轮流替换使其能持续觅食,而强有力的齿列可引致严重的咬伤。美国探险家杜林专程进行了考察,他目睹了一只大鸟企图捕猎水中鱼的情景。大鸟以俯冲的姿势冲入水中,却在水中挣扎起来,最后沉入水中。杜林非常惊讶,为了解开这个谜团,他把一头山羊用绳子绑住推入水中。不到几秒钟,湖水便猛烈地翻腾起来。5分钟后,他拉起绳子一看,只剩下了一具山羊的骨骼,骨骼上的肉已被啃得干干净净。回国后我查看到这些关于食人鱼的资料时还真有些后怕。钓完鱼我们又坐小船回到水上餐厅那里,重新坐上原来的大船,又与那个中国团会合,回到了马瑙斯。

亚马逊河全程没有一座桥,这是因为巴西和南美其它国家联合协议,要保全亚马逊的自然生态。亚马逊雨林虽然有过破坏,但破坏已被强行禁止。如今要想在雨林里砍一棵大树,需要非常繁琐的申请手续。雨林里至今尚有大片现代文明没有触及的区域,还有外界没有接触了解的印第安人族群。亚马逊雨林吸收着地球上差不多四分之一的二氧化炭,对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因此得到“地球之肺”的赞誉。
2月18日,也就是在马瑙斯的第三天,吃完早餐后,我们参观了黑河文化宫、印第安博物馆和古建筑贸易市场。黑河文化宫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当时的橡胶大王修斯的豪宅。随着橡胶业走下坡路后,修斯开始债台高筑,于1911年将黑河宫抵押还债。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修斯彻底破产。于是州政府承租了这座建筑物,将之变成州政府办公大楼和州长官邸。1918年州政府将其买下后,才改称为黑河文化宫。目前院内存放着当时橡胶加工提炼的笨重设备供游人参观。中午我们又回到酒店用餐,有幸吃到了昨天花钱才看到的金龙鱼。



下午,马瑙斯当地时间14点45分,我们乘飞机离开马瑙斯前往圣保罗。飞机起飞经过内格罗河与亚马逊河交汇处上空时,分界线清晰可见,很是壮观。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