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从少儿开始进行成人式专业化训练,可以早成才,基本功扎实。
中国现在的足球运动员,哪个不是从小学就上体校、上足校,从小进行成人式专业化训练。学业荒废了,足球基本功也没能扎实得了。足球从娃娃抓起没错,但必须科学训练,过早进行成人式专业化训练,等于拔苗助长,苗小时候和别人比看着长得挺高,过一段时间就枯萎死掉了。中国足球少年队、青年队成绩较好,和足球强国同龄球员比差距不大,甚至可以抗衡。往成年过渡阶段和人家比差距就加大了,到成年后绝大多数球员基本成为文化素质较低,自我约束力较弱,技战术水平较差,关键比赛老犯低级错误的一群人。这些队员退役后又当教练继续按他们的方法训练青少年,恶性循环。
青少年足球应依托各级学校,在部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建立基地。让青少年在正常完成学业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年龄,科学安排训练内容,安排他们生理上、心理上能够接受的技战术训练,让他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学习上、技术上和年龄同步成长。少儿主要是培养足球兴趣和足球意识。
误区二:如果赛事重要就要不惜一切代价,甚至牺牲联赛、破坏规矩。
奥运会在家门口办,把国奥队作为重点备战奥运一点也没错。但得看怎么个重视法,片面强调奥运重要,让世界杯、联赛都为他让路,脱离中国足球大环境,不会有好的结果的。这次奥运会国奥队兵败五里河教训惨痛,既输球又输了人。
要想取得好成绩,靠临阵磨枪是不够的,平时抓好青少年科学训练是基础,搞好职业联赛是保障,选一个好的教练是关键。
误区三:国家队集训时间越长,队员相互配合的就越默契。
中国各类国家队为准备各类比赛和一些足球强国比成立的比较早、集训时间比较长,但真正在场上比赛时,却看不出队员之间有什么默契。巴西队队员分散在各国俱乐部踢球,每次重大比赛之前才集训,时间虽短,但场上队员能打出眼花缭乱的配合。默契是靠球员基本功和足球意思这个基础,靠教练的战术安排来完成的,和在一起集训多长时间没有多大关系。集训时间长,配合的默契没形成,倒是足协和教练、教练和队员、队员之间的一些摩擦和矛盾反倒形成了,在一起时间长没什么好处。
国家队应适时成立,有集有分,定期调整,良性竞争。
误区四:足协领导直接干预球队比赛是对球队的重视、关心和支持。
我们很少知道外国的足协主席是谁,比赛或赢或输,是喜是悲焦点都集中在教练和队员身上。唯有中国足球输球了,都怨足协主席。是中国球迷、媒体胡批乱侃吗?不是,确实是足协手伸得太长了,把事弄砸了。可能谢主席也觉得冤枉,是不是比他大的领导交待了要他亲自领导、亲自过问?如果他不直接干预具体事,是不是体现不出领导重视,是不是被人家说无所作为,如果球队取得了好成绩自己怎么去揽功,如果没打好比赛,还可以把责任推到教练不懂中国国情造成的,或者中国足球就这个实力吗。更何况领导有权就得用,对谁也不信任,不按职责范围管事,这就是所谓的中国国情吗。
所以,要坚持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原则。既然选了外籍主教练,就得全力支持人家工作,放手让人家选队员、定战术。不要以人家不懂中国国情为由干预主教练工作,有些所谓的中国国情恰恰是中国足球、中国球员的一些痼疾,就需要不按所谓的中国国情的方式才能彻底解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