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女排七十年代—九十年代

(2010-08-26 11:57:08)
标签:

杂谈

七十年代—九十年代

70年代初,我国体育开始全面恢复,197010月,因国际排联接受中国台湾入会,中国正式宣布退出。1972年11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三大球工作会议”研究如何尽快恢复和提高水平的问题。根据“会议”的决议,排球要抓青少年队伍、集训大会战和训练基地的建设。在这个方针指引下,1972年12月23日,在漳州进行了男女青年队参加的首届排球大集训。参加首届集训的由黑龙江、辽宁、山西、河南、江苏、陕西省青年队共13支队伍。每个参加的队员都意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他们豪迈的表示:“滚上一身泥,磨破一层皮,不拿下世界冠军誓不罢休”这也是“竹鹏精神”的渊源。1974年,国际排联恢复了我国合法席位。我国在墨西哥举行的第十四届世界排球锦标赛上,成绩大幅度滑坡,男女队都从原来的第9名分别下降到第15名和第14名,已无力向世界先进水平冲击。于是,原国家体委决定解散男女国家排球队。

1976年新一届中国男、女排在北京成立,由戴延斌和袁伟民分别担任男女队主教练,选拔了一批攻防技术全面有具备一定高度的运动员,开始了我们艰难的夺冠历程。                                          

女排在初期的训练条件是非常艰苦的。在漳州和郴州训练基地,训练场馆是在平地上搭起的竹棚,把办公室加高一层作为郴州基地的运动员宿舍。中国女排多年来在这两个训练基地进行集训。就是在这样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女排发扬百折不挠,团结拚搏,矢志不渝,锐意进取的“主棚精神”,为打翻身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78年,中国女排参加了在原苏联列宁格勒举行的第八届世界锦标赛,参赛的12名运动员是:孙晋芳、张洁云、张蓉芳、周晓兰、陈昭娣、杨希、韩晓华、齐丽霞、林辉、沈散英、徐秀梅。教练员是袁伟民和韩云波。在这届锦标赛上,中国女排取得72负的成绩,获得第6名。本届世锦赛最大的特点是进入世界一流水平的队伍越来越多,除古巴队占有较大优势外,其他强队实力相当,难分伯仲,获得二至六名的日本、原苏联、韩国、美国、中国队,比赛争夺的十分激烈。 通过这届世锦赛,中国女排进一步锻炼了队伍,已具备一定的实力,也找到了差距,关键还在于缺乏比赛经验。为了提高水平,更加明确了要坚定的贯彻自己的技战术指导思想,才能早日实现“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愿望。

当时,杨希因右膝膑骨骨折作了手术,急需一名身材更高的主攻手,这样身高1.84米的北京选手郎平补充进队。虽然它的技术还比较稚嫩,从重点培养的角度出发,在1978年举行的曼谷亚运会上,郎平替代杨希出任主力。在那届比赛,中国队不敌日本获得亚军。破格启用郎平,使中国女排增加了实力,使攻击力量进一步提高,为整体实力的跨越性进步做好了铺垫。

19796月,中国女排访问了日本,取得32负的成绩。8月,在罗马尼亚参加了“托米斯杯”国际邀请赛,5占全胜,其中包括击败古巴队而获得冠军,进一步锻炼了队伍。12月,中国女排参加了在香港举行的“第二届亚洲女排锦标赛”这届比赛有7个队参加,主要是中、日、韩之间的较量。中国队力挫群芳,首次在亚洲锦标赛上荣获冠军,真正实现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凤愿,在向世界最高水平进军的征程中又迈出可喜的一步。

此时的中国女排,在原有技术全面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以快速多变为主体,兼备高打强攻的独特风格。既有速度也有高度,后排防守改观显著,拦网发球各有所长,主力队员日趋成熟,替补队员力量雄厚。整体实力在亚洲已超过日本和韩国队,是亚洲新的也是真正的盟主。

1980年,中国女排日趋成熟,技术全面,高快结合,拦防有术,配合默契,作风顽强,阵容齐整,善于应变,具备了向世界冠军冲击的水平和能力。这一年中国女排已经取得了莫斯科奥运会资格,但我国没有派队参加,中国队失去了一次向世界冠军冲击的机会。他们把奋斗目标锁定在1981年的第三届世界杯上。

19813月,在香港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中,中国队全部30战胜所有对手,获得第一名,以亚洲冠军的资格荣获世界杯赛的参赛权。在经历了极不平凡的十天。转战五地,七战全捷,中国女排以优异的成绩赢得世界冠军,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巨大的荣誉。拨动了亿万人民的心弦,奏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

1982年,在秘鲁举行的第九届世界排球锦标赛上,中国女排带着一场败绩进入复赛,形势十分严峻。主教练袁伟民果断启用年轻队员梁艳、郑美珠,替下周晓兰、陈招娣,以30轻取古巴,赢得了扭转战局的关键一役。此后中国女排又以30战胜前苏联队,杀入四强,并最终在与东道主秘鲁队的冠亚军决战中以30完胜,获得本届锦标赛冠军。

 

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 举行的第23届奥运会,83日预赛最后一场对美国队的比赛中,中国队以13失利。半决赛中国队以30轻取日本后,88日的中美决战,中国女排以30万胜对手取得了胜利。中国女排勇夺冠军,实现三连冠。

 

1985年,中国女排主教练由邓若曾担任。在日本举行的第四届世界杯上,中古之战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赛前双方均以30击败了实力雄厚的前苏联队,最后中国女排以31获胜。邓若曾获“优秀教练员”奖;郎平获“最佳选手”奖及“优秀选手”奖;杨锡兰获“最佳二传”奖及“优秀选手”奖;郑美珠获“优秀选手”奖。

1986年在捷克斯洛伐克举行的第十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上,中国女排在主教练张蓉芳、助理教练郎平的带领下,在极为困难的情形之下出征,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以88胜的出色战绩,蝉联冠军,成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获得“五连冠”的队伍。在本届锦标赛上,张容芳获得“最佳教练员”奖,杨锡兰获得“最佳运动员奖”和“最佳二传”奖,杨晓君获得“最佳一传”奖。

1987年,中国女排进行了自1976年组队以来最大的一次调整,三位新教练李耀先、董传强、程蜀琦走马上任,四名新队员入选,调整后的中国女排实力减弱,困难重重。1989年的汉城奥运会上,中国女排不敌前苏联和秘鲁队,获得第三名。随着欧洲强队的崛起,中国女排独霸天下的优势已经不再。1990年胡进教练执掌中国队帅印,选拔了一批年轻,身体条件好的队员,但队伍的整体实力没有大的回升。19908月,第11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在我国举行,中国女排请回了在美国留学的郎平助阵,最后获得了亚军。在随后的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中国女排跌到了历史的最低谷,仅获得第七名。面对当时严峻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中国女排必须“卧薪尝胆,科学训练,综合治理,再振雄风”,才能把失去的冠军夺回来。

巴塞罗那归来后,女排又进行了一次调整,由原八一队教练栗晓峰任主教练,人员变化不大,但是这一次的变动也没能使人们看到女排的进步。在1993年的第13届世界锦标赛上只取得第八名。

1995年,郎平在这一危难时刻回到祖国,毅然接受挑战,肩负起带领中国女排重返冠军的艰难历程。在它的悉心教导下,一批年轻队员逐渐成长起来。焕发出积极、向上、努力、奋进的精神面貌。狠抓基本功、提高队员的悟性是郎平教练双管齐下提高女排水平的基本做法。同时,她还把亲身领悟过的夺取世界冠军必须基本功扎实、动作连贯、环环紧扣、坚韧不拔的感受不折不扣的传授给大家。一年来中国女排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获得一系列比赛的好成绩。1996年,中国女排在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上,顽强拚搏,获得银牌。实现了中国女排的一次大飞跃,把已降至世界女排八强边缘的中国女排又拉回到争夺霸主的营垒。1999年,郎平因身体原因辞去了主教练的职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