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浪漫及其指数测度:一个初步思考

(2021-01-18 17:34:05)
标签:

浪漫指数

分类: 幸福经济学

【金融博览】刘正山┃浪漫及其指数测度: 一个初步思考 

2021-01-12 12:00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现代化的根本目的。浪漫,是提升幸福感的重要手段,也是人们幸福与美好生活的构成。

从文献研究可见,目前有关浪漫的研究大多为描述性的,少数的研究虽然引入实证分析的方法但仅聚焦于爱情领域。

到目前为止,浪漫还没有形成一个具有深刻内涵的科学概念。浪漫需要实证研究,尤其是需要构建浪漫指数。它除了测度当地浪漫程度,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模式、新的增长点之外,还能从公共治理的角度提高治理水平,提升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浪漫的内涵

浪、漫,均“水”旁,本义与水有关。浪,本义是大的水波,引申义“放纵”。漫,本义是水满外溢,引申义“随意”。

从古代的浪、漫及相关词语(如澜漫、浪孟、浪士、漫郎、漫游、浪漫等)的用例看,其含义大体上包括以下几种

1. 分散、杂乱。如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主暗晦而不明,道澜漫而不修。”

2. 纵情,任意,放浪形骸,放纵不拘。如晋·潘岳《笙赋》:“罔浪孟以惆怅,若欲绝而复肆。”

3. 轻易、草率、随便等。如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一》:“(万石湾) 渊深不测,实为灵异。先后漫游者, 多罹其毙。”

而今使用的“浪漫”,实际上是英语“Romantic”的对译,按照词典的解释,其意思是富有诗意,充满幻想 ;据《汉语外来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2015 年),通常又译为“浪漫蒂克”或 者“罗曼蒂克”,意指“浪漫主义的, 传奇般的,崇高幻想,不受拘束的”。

据美国在线词源字典( 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Romantic”最早的用例可以追溯到 17 世纪 50 年代;作为文学形式,即反对古典主义的“浪漫主义”,则出现在 1812 年 ;作为理 想爱情象征(characteristic of an ideal love aff air)的浪漫,出现在 17 世纪 60 年代。

何为“浪漫主义”?据中国现代美学奠基人朱光潜的论文《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63 年第 3 期)界定,浪漫主义具有三个特征,最重要的是第一个, 即主观性,将情感和想象提到首要地位。第二个特征是“回到中世纪”,因为中世纪民间文学不受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的束缚。第三个特征是“回到自然”,是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厌恶。其实,这三个特征均指向了不拘和超越俗常。

综合而论,“Romantic”与中文的“浪漫”具有较强的关联和共性,从而能 够用来对译。其含义除了当今词典上所谓的“富有诗意,充满幻想”之外, 还应当包括适度超越俗常及其拘束的思想和行为等。

浪漫的底层逻辑

唯有抓住浪漫的本质,才能发现其价值和意义。

俗常的生活,无论人们处于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的何种阶段,各类消费均遵循边际效用(M U)递减。不论是夫妻关系、家庭关系,还是企业的员工关系等,例行公事式的日常,均是 沿着一条曲线,向右下方向移动。

对于工作而言,不少人在一个单位工作时间长了,会产生厌烦,有更换新工作的念头。对于婚姻而言,从2019 年的数据分析,全国办理结婚登记 947.1 万对,但办理离婚登记的达 415.4 万对。其根本原因,我在《爱情婚姻经济学》一书中分析过,当爱情阶段的新鲜与激情耗尽,婚姻回归柴米油盐、工作琐事,趋于平淡(即边际效用递减到一定阶段),如果没有前提条件的改变,很容易走到上述曲线的右下端,这便会出现大概率的离婚。

为了抵御这种递减,通常有两种方略:一是仪式化。比如,将爱情、婚姻或者其他,区分为浪漫与非浪漫,而赋予浪漫以更高级的位置。于是,爱情与婚姻市场上,在尚未追求到手的情况下,如果采用寻常或者惯常的手段,即非浪漫的人、行为等,在感情市场上往往处于劣势,就如鲁迅《我的失恋——拟古的新打油诗》所调笑的 :

我的所爱在山腰

想去寻她山太高,

低头无法泪沾袍。

爱人赠我百蝶巾

回她什么:猫头鹰。

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心惊。

……

二是当仪式化的形式被人们广泛接纳之后,需要在其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创新。比如,当有人创造出赠送意中人99 朵玫瑰的行为,后来者重复这种行为,固然仍比较浪漫,但效果略差 ;但如果变成 999 朵玫瑰,有所创新,则效果相对较好。又如,就工作而言,聪明的领导者会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不断营造和创新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不仅能够留住人才,还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其实,无论是企业内部,还是爱情与婚姻或者其他人际关系,浪漫的行为和手段是约束条件的变化,会导致整条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换句话说,会换来一条更高位置的曲线。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中有一句广为传颂的名句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其意思是说,与人相处,始终保持初次见面的状态为好。“如初见”,自然是边际效用最高的时候。《浮生六记》中, 沈三白与陈芸夫妻二人种兰插菊,品月论画,假扮男儿,荡舟太湖……这种种的“创新”,才是平淡中出彩、朴素中激情的关键。这也不过是不断地更换曲线而已。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浪漫的行为,即通过一种创造性破坏(约瑟夫·熊彼特提出的理论),获得预期的风险收益。超越俗常而且能够带来精神愉悦的浪漫,就是创新 ;创新,就是对旧有格局的破坏。当然,创新有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损失的可能性就是风险。比如,《诗经》中“投我以桃, 报之以李”。你认为这种东西太过寻常了,就如人们说的“李杜诗篇万古传, 如今已觉不新鲜”。于是,当别人投你以玫瑰花,你报之以苦瓜,这固然是创新,但与人们共识中的仪式感有一定的距离,便可能失败 ;如果对方投你以玫瑰花,你报之以钻戒,成功的概率就大,完全可能抱得美人归。这便可能获得风险报酬,就如姑娘们的美容,带来美丽的升水,是意料之外的欣喜。这是经济学中的“租金”。

浪漫指数:维度与指标

按照前述分析,我们认为,评测浪漫需要明确的是:浪漫,是约束条件下的一种共识,即公认的能够带来超过俗常的新感受、新体验的物质消费或者精神体验,并被认为是浪漫的。浪漫的构成要素,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候,或许存在差异。

我们并不否认那些较为个人化的浪漫因素和行为,只是这些无法一般化的浪漫,很难进行测度和比较,尤其是作为构建浪漫指数而言。而且,我们还期待从公共治理的角度研究浪漫,即通过浪漫指数的研究发现公共政策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寻求提升老百姓浪漫指数的帕累托改进。

至于浪漫指数,即将浪漫相关指标通过计量与统计的方法予以汇总计算,以反映某个区域一定时期浪漫状态或发展趋势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由此,浪漫指数应当具备两大维度

第一,是否存在一个适合浪漫生存与发展的“土壤”或者环境。考察那些较为公认的浪漫都市或者浪漫国度,有以下共性 :(1)文艺兴盛。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等公认的浪漫典型国家,共同点是艺术兴旺,引领时尚。(2)市场化程度相对高,创新能力强,社会有活力。(3)生态或者城市环境优美、舒适,社会安宁。

第二,人们的浪漫状况,包括主观和客观的浪漫状况,或者说是外显的浪漫与内涵的浪漫。这主要体现在:1)人们日常的消费结构中,与浪漫相关的支出(即文化、艺术、时尚、 仪式感等消费)占相当比重。(2)人 们的生活闲适,乐观,同时存在较高的激情和创新力(较为注重仪式感及其创新),幸福指数(美好生活指数) 较高。

根据前述看法,我们设计浪漫指数框架如表1。

http://p9.itc.cn/q_70/images03/20210112/371aa3d23a3046e38b577f1f0d1a2782.jpeg

中国城市浪漫指数:试算与简析

指数框架中的相关客观指标数值来自《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及其他渠道,主观浪漫感数据暂缺。指数的编制方法主要包括:权重的确定,指标的标准化处理,指数的合成计算等,此不赘述。

通过计算,得到295 个地市级以上城市(部分城市因数据缺失而未能纳入)的浪漫指数排名,表 2 给出前 15 名的情况。

通过对中国城市浪漫指数的计算结果分析,得出以下发现

第一,使用K 均值聚类,将所有 城市分为三类,其中,排序1-18 名的为一类(即表 2 的 TOP15 加上武汉、 太原、昆明),为中国浪漫城市的第一阵营 ;其后 96 个城市为二类 ;余下的 181 个城市为三类。

第二,尽管数据收集受限,但从现有计算结果看,并与大众的认知相比较,我们发现指数排序靠前的城市基本上是大众认可的浪漫城市,不违背“常识”。如深圳被评为中国最宜居的五大城市之一,中国第一座“国际花园城市”,2019 全球六大时尚之都之一 ;东莞,有“音乐之城”等美誉,曾位列某“中国浪漫城市排行榜”的

第三名 ;北京,据著名旅游杂志 TimeOut 2015 年初公布的调查,跻身前六位世界最浪漫城市或最佳约会地点的城市名单 ;珠海,网络百科称之为“浪漫之城”;厦门,公认的浪漫之城,不少文艺青年趋之若鹜;上海, 被誉为“东方巴黎”,可见其在人们心目中的浪漫地位 ;广州,曾名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康养城市排行榜 50 强等 ;其他城市如佛山、杭州、 三亚等,自不待言。

第三,从浪漫城市的区域分布看,以南方市场经济发达城市为多。比如TOP15 中,南方占 11 席。主要是这些城市的市场经济相对发达,城市建设颇具特色,绿化与生态优良,城市宜居,活力十足,文艺消费兴盛,浪漫支出的占比较高。如某机构《2019 情人节鲜花大赏》数据显示,情人节鲜花消费,城市排名方面,上海、北京、 深圳占据前三,杭州跻身第四,成都、 武汉、苏州、南京等二线城市纷纷上榜前十,这其中,南方城市居多 ;某旅游公司的数据显示,三亚、厦门、 丽江、桂林、大理、重庆、广州、昆明、 西安、北京等目的地较受情人节出游用户欢迎,其中也是以南方城市居多。

第四,浪漫指数与我们此前计算的中国城市美好生活指数(2020版) 的相关程度较高,二者排序具有一定的重合度。大多数 TOP15 浪漫城市均进入了美好生活 TOP15 城市的名列。

结论

浪漫,是幸福感的一种体现,是美好生活的重要构成。通过构建浪漫指数,量化分析城市的浪漫程度,与其他相关指数参照,有助于提供更为科学的浪漫城市排名,并引导和激励城市政府为创建浪漫城市,提升民众的幸福感发挥主观能动性。本文的主要着力点在于厘清浪漫的认知,搞清楚浪漫的底层逻辑,并试图超越现有的浪漫指数模型,构建更为合理的浪漫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数据收集与试算,得出相对有参考价值的结论。当然,对于互联网大数据的使用存在不足,也未能充分收集到有关浪漫的主观感受类别的数据,这是下一步研究中需要突破的方向。

(作者为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秘书长)

本文刊载于《金融博览》2021年第1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