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过去了,我依然清晰地记得,我的第一封情书的酝酿(至少两个月),书写(反复修改了不下10稿)及冲向雨中,终于递交给她的那个周末午后……”
一位年长者回忆起他当年写情书的情景,仍觉历历在目,念念不忘,回味无穷。
可是,当今的人们还会这般大费周章地写情书吗?记得不少媒体包括网站曾经发起过“今天,谁还写纸质情书”的大讨论,结果很是让人失望。而从我调查掌握的情况看,当今写纸质情书的人少得可怜。
互联网改变世界,这是多年前某些网络公司的广告词,也是颇为流行的一句说辞。现今看来,网络还真改变了很多东西,其中就包括“情书”。互联网时代,最大的特点是将知识传播变得简单,网络就是一个海量的知识库,什么都可以找到。写情书,只需要动用关键词搜索,然后CTRL+C(复制),
CTRL+X(剪切),CTRL+V(粘贴),不到十分钟,就搞定了。如果以金钱来衡量,你支付的劳动力和上网费等,也不过几元钱而已。
相反,传统的、自撰的纸质情书,代价要高很多。以本文开头的案例来说,最保守估计,假设每天花一小时酝酿,两个月需要60小时;书写及修改10稿,至少需要15个小时,那么,总共至少花费75个小时。假设平均每小时的价格为60元(以月收入10000元计),这封情书的订价可达4500元!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即认为而今的情书成本上升了,理由是:很多婚恋网站提供情书模板、发送等服务,价格要上千元。我想,这包含两个问题:其一,与网上复制、粘贴相比,婚恋网站的情书价格的确很高;第二,这一成本是否最终落地,尚有商榷的余地。其实,成本与人们的选择有关,不选择就没有成本。一个巴掌拍不响,你提供的高价产品,我不购买,那么,我没有付出,自然不能说这个产品的成本高。同样的道理,婚恋网站提供的情书,固然标价上千元,可是,选择者寥寥,自然不能认为情书的成本上升。更何况,与传统情书相比,这个定价并不高。
无论如何,由于互联网,情书成本的大幅度降低,对爱情的冲击很大。匈牙利诗人裴多菲说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爱情的价格高于生命,你却以网上复制、粘贴形成的价格低廉的情书去“交换”爱情,这情书必将逐渐被抛弃,因为二者价格差距实在是太大。英国国家信托基金会几年前就宣布
“情书已死”!据他们调查2558个人后发现,2/3以上的人从来没有拿起笔写过一封情书。
成本低廉的情书,内涵的情感也低廉。每个人心仪的女孩各不相同,将别人写的情书直接引用过来,能够感动你的她?即便是能感动,由此形成的爱情或婚姻必将是脆弱的。而今的离婚率高涨(根据民政部统计数据,从近五年情况看,离婚人数更是逐年上升,年平均增幅为7%),在很大程度上是爱情贬值所致。
经济学的入门理论:需求定律,说的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需求价格与需求量呈反向变动关系。也就是说,一种东西的价格上涨,人们对它的需求量将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那么,由此推论:如果你愿意花费的价格(成本)越高,你越珍惜!这好比说,夫妻吵架,打碎的多半是盘子碟子,很少有向窗外扔银行存折、砸汽车的。
天下没有相同的人,你心仪的人,必然有其独特之处,只有反复思量,用心挖掘,真心真意的撰写一封情书,而不是拷贝他人的,更容易打动对方,也更能体现你对她爱之程度。你的情书成本越高,你付出的“爱”就越值钱!这其实也是一种筛选机制!由于必然的信息不对称,也就是说,人心隔肚皮,你的想法对方不清楚,对方的想法你也不清楚,这种情况下只能依靠信号传递。你量身定做的一封情真意切的情书,传递出的信号是你很在乎对方,愿意为对方付出,哪怕是很大的代价你也愿意,就如购买999朵玫瑰给对方或者愿意在其楼下等待两个小时,这都显示出你的真心真意。
我曾经在《爱情婚姻经济学》一书提出:好伴侣是“等”来的。道理很简单,“等”不仅会提高爱情的成本或价格,还会筛选掉那些非真心者。研究表明:较长的求婚期可以让女人剔除那些不太可靠的对象,也就是说,在更长时间的交往后再发生性关系,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会从中获益。这段等待期越长,女性就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对方是不是一个合适的对象,同时,男性也有更多机会证明他们能成为合适的伴侣。
那么,如果情书的成本提高了,或者说你愿意花费巨大代价写情书,那么,这种爱情是可贵的,也必将结出累累硕果(终成眷属)!(《南方航空Gateway》杂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