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生命——初读<<我是谁>><外婆住在香水村>>
(2008-11-18 20:34:06)
标签:
布贴画婆婆图画环衬我是谁香水村文化 |
分类: 书香世界 |
一、写在阅读前
或许是一种天意吧,当准备将《我是谁》带给孩子们的时候,花婆婆刚巧把《外婆住在香水村》贴出来(这两本书都是有关生命主题的图画书。)。花婆婆的书文字比那本法国书的文字多多了,而且对于生命的主题来说似乎更容易理解些。这是我阅读完花婆婆的书后的第一感觉。于是第一时间就留言来“借”书。而朗读后的事实证明也是如此。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这对于我们成人都是一个难以三言两语能回答的问题,何况对于小孩子呢?可是,如果给出一定的环境,在情境之中去感悟,这将不成问题。
——我还是谁?
——恩,小姐姐的妈妈。
——你们是谁?
(孩子们有的回答自己的名字,有的奇怪地看着我!)
——你们还是谁呢?(孩子们蒙了。这是预想到的反映。)你们是我的学生吗?你们是爸爸妈妈的孩子吗?你们是爷爷奶奶的宝贝吗?
(孩子们一听这,炸开锅了似的的激动地议论。)
——那么是不是可以说“你是爸爸妈妈的爱?是爷爷奶奶的爱?是老师的爱?”(孩子们纷纷点头。)好,今天我们就来阅读一本法国人写的和爱有关的书。
阅读,自然从封面开始。
——“观察一下封面,你们有什么感觉?”
(到底是封面上的主体事物能吸引孩子们的视线。而孩子们能对这个奇怪的动物展开想象,也可见作者编写此书的正确主张与动机。我没有对这些猜测和自问自答做任何解释,任由孩子们想象吧。)
——你们的想象都有道理啊。封面还给什么你感觉?提醒哦,颜色。
——红色。
(孩子们无法形容这两种红色,但是能观察到区别也是很好的。)
——这样的红色给我们什么感觉?冷吗?
——不冷。
——这样的颜色属于暖色调。多学点画画,就知道了。
我向孩子们传授暖色调的知识,不指望孩子们一下子接受,也没有进一步解说这和生命的关系。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阅历的增加,孩子们该是会自己有所感悟吧。
接着我们认识了作者及其国家。
——我们读了好几个国家的书了。
——有德国的,
——有英国的
——还有美国的
——有曰本的。
——还有台湾呢。
——对,台湾花婆婆。
孩子们一听法国,居然有这些反映。看来《阅读手册》里说到的向孩子们介绍作者情况,还是很有必要的啊!
我朗读文字的时候,也展示图画。虽然我们的教室里没有电脑,没有展示屏,但是孩子的视力超级好,而更大的好处是孩子们可以触摸书,而且是随时触摸。
我是谁?我的爱
(全文文本)
我是个奇怪的动物。
一个莫名其妙的东西,长着狗的毛和猪的脑袋。
“大猫咪,你来抓老鼠好吗?”
——“对不起,太太,我不是猫。”
“快看!那儿有一只奇怪的猴子!”
——“哼!我呀,我可不是什么猴子!”
“这是什么?一只耗子?”
——“你说什么!?”
“你是只鸽子吗?”
——“不是。”
“哈哈,总算来了,这一定是那头应该在下午三点到的狮子!”
——“我不是您的狮子,先生。”
“噗——今天闻到一股狗味!”
——“我的跳蚤们,我绝对不是狗。”
不是鳄鱼,也不是海狸……更不是河马。
不是鼹鼠。也不是野猪。
可我是谁呢?
“你好,我喜欢你的毛。”
“你不想知道我是谁?”
“你是我的爱”
文字内容就是这样简单,可是不简单的是里面的图画,也就因为我在朗读的时候允许孩子们随时摸摸书了,也就引发了孩子们对图画的超级关注。
——呀,是布做的!
还有扣子!
扣子做的房顶。
身上的毛扎不扎?
眼睛也是布。
小草好象是用线织(孩子们不知道那是刺绣)出来的。
马戏演员的帽子衣服都是用布作成的。
……
孩子们为自己的伟大发现欢呼着,好多孩子忍不住摸了又摸,满脸都是惊讶奇怪的表情。其实我最开始阅读的时候何尝不是呢?人家法国人就是浪漫啊,我们小时候拿着烂布乱弄,经常招徕家长的反对,可是人家居然能制作出漂亮的图画书!
——你们在家里做过布贴画吗?
——做过做过。
现在的孩子到底是比我们那个年代幸福啊,美术书上有布贴画,外面的手工班里还有专门的布贴画课程呢。
——那你们怎么还那么惊奇呢?
——没想到可以做成书啊
还可以用来讲故事。
——和我们以往看见的图画书不一样,是吗?
孩子们注意到了不同,这也是达到了阅读图画的目的之一了吧。而因为这个“惊奇”,孩子们竟然对原本就不长可又不容易理解深刻含义的文字内容更加忽视了。阅读完了,孩子们对最后那句“你是我的爱”一点感受也没有。我不得不再次朗读。这次朗读时候,除了要他们看图画,触摸之外,增加了询问。
诸如:奇怪的动物在想什么?会想什么?心情呢?
孩子们回答了“难过,伤心,生气,
(三)没有图画的文字阅读
孩子们对《我是谁?我的爱……》的理解更多的是停留在图画层面上,这是之前预料到的。有了前面的铺垫,再来阅读花婆婆的《外婆住在香水村》应该会有不同的效果。至少我读的时候,越读越伤感,到最后甚至眼睛湿了!而那晚上我刚刚写完阅读张洁《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的读后感《疼在心里》。这样的文字,孩子们应该是能体会到生命的意义,活着的意义。
——接下来我们读一本花婆婆写的书。fficeffice" />
一听说花婆婆的书,孩子们立刻激动起来。迅速调整姿势,端端正正,而且安静。以前我以为朗读的时候,听者不用太拘泥于姿势,可以自由点随意些,可是《朗读手册》里强调一定要端坐,一定要安静。这样人的注意力才会集中,才会用心地于听,用心于想。而对于花婆婆,孩子们多么熟悉,多么亲切。我们可是收到花婆婆礼物的幸运儿啊!说点题外话,不仅仅我们激动,就连我们的家长也跟着激动!有家长主动搜索花婆婆的资料,有的通过孩子的口来借阅《小精灵的梦想》。
——人去世了,都到哪里去了?
——天堂里。
没有天堂,到地下去了。
——还能回来没吗?
——不能。
——真的吗?今天我们来读一本书,看看书里怎么说的。
开始前进行了简单地交流,就算一种导入吧。
——“到了外婆家,阿力跳起来按门铃。”你们有什么想法?
——阿力好小吧。够不着门铃。
——为什么?
这个理解好啊,我读的时候可没有这的想法。/或许孩子最能理解孩子,这个小胖子一定有类似的感受。
——阿力也很顽皮,按门铃好玩。
——恩,也是啊。我ffice:smarttags" />< >家<>
我再次肯定了孩子们的理解。多元理解都来自生活体验,生活经验本身就不同嘛。花婆婆写作的时候是什么想法呢?
接下来朗读这下面的文字的时候,我抓住了阿力的一些动作表情来引导孩子们想象感悟:
开门的是一个老婆婆。
妈妈说:「这是隔壁的周奶奶,叫周奶奶呀!」阿力呆呆的看着她。
周奶奶说:「快进来吧!你外婆不舒服,正在床上休息。」
阿力紧紧的抓着妈妈的裙子,进了外婆的房间。
床上的外婆,看起来痹徽片上老多了!
阿力一直躲在妈妈后面,妈妈说:
「你不是要拿挖土机给外婆看吗?」
阿力却把挖土机抱得更紧了!
——阿力怎么这样的表情呢?他不是很想见到外婆吗?他在想什么?
——他有点担心。
——担心什么呢?
——外婆生病。
外婆变样了,变老了。他有点害怕。
孩子们的理解应该说是正确,或者是合理更为准确些。不过,回答这问题的孩子们不多,不过其他没有回答问题的孩子表情是宁重的。宁重的表情是不是在说孩子们读懂了呢?至少能明白阿力的一部分心情呢?
阿力站在房间门口,抱着挖土机,远远的看着外婆。
「咳、咳、咳……」外婆一面咳,一面说:「水……水……」
阿力马上跑去叫妈妈:「外婆要喝水!」
妈妈进来倒了一杯开水给外婆,还帮她拉一拉被子。
一会儿,外婆翻个身,阿力以为她会摔下来,紧张的跑去叫妈妈:
「外婆在乱动耶!」
妈妈进来摸一摸外婆的额头,说:「外婆要吃药了!你来喂她,好不好?」
阿力乖乖的等外婆把嘴巴张开,把药丸一粒一粒的,塞进她的嘴巴里。
妈妈出去帮外婆洗衣服了。阿力坐在凳子上,还是不敢太靠近外婆。
一只黑猫悄悄的走进来,跳到外婆的床上,外婆向阿力招手:
「来!过来摸摸黑妞,牠很乖,不会咬你的。」
阿力慢慢的走过去,摸了一下黑妞,「ㄇㄧㄠ~~ㄨ」黑妞叫了一声,
阿力又摸了牠一下,外婆也轻轻的摸摸小丁子的头。
接下来的朗读中,我依然注重来朗读阿力的动作神情的变化。因为我以为阿力的不同反映,证明着阿力内心的情绪变化。小孩子看见生病的老人,害怕是自然的,而当老人是自己的亲人时候,除了害怕之外,那份亲情是无法掩饰的。
——阿力又做了什么?
——替妈妈看着外婆。
——他 不能倒水吗?
——不能,他太小了,烫着的。
孩子们的理解是合理的。我家孩子十岁了,我都不放心她自己倒开水呢。而对于害怕的理解也是正常的,一个小孩子不可能那么快就转变观念的。但随着小猫的到来,孩子发生了变化。
那是你外公和你妈妈,很多年前拍的……你妈妈小时候很乖,有一次,
她躲在浴室一直没有出来,我打开门一看,她正在刷马桶....」
阿力马上接着说:「我也会刷马桶。」
孩子们听到这里笑了,教室里的气氛不像刚才那样安静,而有些沉闷了。孩子们也和阿力一起在慢慢走近外婆。
接下来我们阅读外婆和妈妈比赛拉酢浆草,以及和阿力比赛拉酢浆草的时候,教室里彻底轻松起来。有些孩子笑出声,有的孩子双手往后拉着,有的和同桌拉过来,拉过去,好象自己也在比赛拉草呢。而尤其到读到他们喝下午茶吃点心的时候,更是开心,小胖子旭竟然装摸做样地喝水。真希望故事一直这样发展下去啊。
阿力走出房间,看见妈妈正在和周奶奶说话,妈妈的头越垂越低,
还一直在擦眼泪,
——妈妈这是怎么啦?
教室里的欢快轻松气氛渐渐散去。接下来孩子们理解“到天上”就是去世了的意思。教室里瞬间安静了。有个孩子说“外婆死了”,大个子焱赶紧纠正“要说走了”。我们这里都这样说这件事情,而焱的爷爷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走了。他的生活里经历了这样背欢离合。
——阿力想什么办法安慰妈妈?
——恩,也到天上去。
对,妈妈到天上妈妈去。
孩子们一相情愿地只想到解决妈妈的痛苦,没有想到自己。更没想到生命只有一次,是有去无回的。尽管如此,孩子们的想法也和作家后面的叙说有联系呢,因为阿力也说到了外婆和别人在喝茶。
你的妈妈去天上和她的妈妈喝下午茶了。
外婆,你那边有没有酢浆草?有没人和你比赛?
哇,外婆在煎蛋耶!
外婆开灯了!她那边也是晚上耶!
外婆,你不要在那里洗衣服啦!水都滴下来了!
读这些文字的时候,孩子们忍不住笑了。问其原因。他们说
——阿力说的好玩。
——他是不知道吗?
——是的,不知道。
对于孩子这样的回答,我没有表态。只是继续念下去。解释不是时时都有效应。
可是,你不要去和外婆喝下午茶喔!你和我在这里喝,好不好?」
——阿力不要妈妈去香水村,这是怎么回事?
——他妈妈去了,回不来了!
忽然,江说话了。
——是这样吗?
——是的是的。
他知道外婆已经去世了。
对,对,他好聪明啊!
——那么开始怎么还要那样对妈妈说呢?
——那是安慰妈妈!
——阿力是好孩子,你们也是好孩子啊!
孩子们的的却明白了意思啊!我的心头热乎乎的。我如此,那么故事里的妈妈不就更感慨?
——阿力舍不得妈妈走,为什么呢?
——因为他知道天上的香水村去了,就回不来了。
我们要好好珍惜生命,互相关心。
——你从哪里知道的?
——把阿力搂得更紧了。
啊,孩子们说到这句经典。姑且不论是发自内心,还是因为本周一直在进行消防安全教育珍惜生命/总之孩子们用的恰到好处。
读完书后,我没有提别的问题,也没有要孩子自由发言,只是任由孩子们回味故事,用心来体会情感。语言在很多事物面前是苍白无力的。我只转身在黑板上写了“珍惜生命”几个字。然后就宣布下课了。
(四)读过留痕
第一次和孩子们阅读关于生命主题的书籍,能有这样效果,我很满意。对二年级孩子来讲述生命这个厚重的主题,幸好还有图画书来帮忙。不期望孩子们通过一次阅读,对生命的意义能真正明白多少,读过了,总会有留下印记,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