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福州北庙

(2012-10-18 06:08:56)
标签:

福州北庙

刘行全

文化

分类: 圣泉文化

福州北庙

  

    从福州市区乘80路车到达终点站园中村下车,沿一条水泥路过三环路往西北的一条村路走去,约莫半小时就可以看到一个小庙在绿茵下显得格外宁静。这,就是我们要说的福州北庙。

    据说古时北庙蛮大的,香火非常旺盛,出外踏青的福州人都会到这个庙烧几柱香。解放前夕,不知何因北庙倒塌,只至剩下墙基。1998年秋,由村民捐资重新修建,虽不雄伟,总算保住了千年古庙

    北庙墙体是混土结构,上面由水泥板浇灌而成的。庙顶正上方有一牌,上写繁体字“北庙”二字。左右两侧有一对联:

率十九姓入闽义旗遍举

助开闽王执政阴功头领

    庙的正中间供者一位将军,前面有一桌案,案前有一红布,布上写着“有求必应”四个大字。左右墙壁上各画六位将军。在庙的右面前端立着一个碑,上面写着:


                                     北庙古迹简介

                                    (录自三山志)

    始建于唐末,王姓名绪,因攻克光州有功,封受光州刺史,王潮、王审知兄弟佐之,后绪兵败光州,在南安县界,负愧自杀,乾宁四年忠懿国悼,绪其死非罪,追封“武宁侯”,立庙州北曰“北庙”,后绪阴功显灵,助王挥师屡败顽敌,贞明五年晋封“崇顺侯”。

                                                            一九九八年立

                                                             园中村修建


    因为小时候砍柴常常在这座倒塌的庙前树下歇脚,碑文的内容引起了我的关注,回家后查了大量有关史料,觉得碑文中所述的内容大误。从《三山志》中根本查不到碑中内容。

    北庙供奉的不是王绪,而是他的妹夫刘行全。王绪忌战功卓著而杀害了亲妹夫刘行全,王绪并非“负愧自杀”,而是在南安兵变中被他部下副前锋王潮所杀。围绕着北庙的发生在唐末的事实是:

    原来,唐末(公元880年)连年水旱灾害,民不聊生,山东的王仙芝、黄巢等各地农民被迫起义,安徽寿州的王绪和他的妹夫刘行全也趁机聚众揭竿,从此藩镇割据,兵祸不息。王绪、刘行全攻陷寿州和光州后,为扩大队伍,广招民士,招募了王潮、王审邽和王审知等三兄弟入伍。王绪、刘行全占霍州后,投靠蔡州的秦宗权,被任命为光州刺史。秦宗权让王绪、刘行全攻打黄巢,王绪不从。秦宗权发兵攻击王绪,王绪自度势弱,便命刘行全为前锋,王潮为副前锋,率众渡江南奔,队伍从光州出发,经江州、达浔阳、赣水,潮州,入闽地,取汀州,陷漳浦、到达福建南安,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的长征。王绪军队一路攻城克州,大半赖刘行全的兵力,王绪本来就生性多疑,因刘行全战功卓著,王绪忌而杀害了亲妹夫刘行全,王潮任前锋。中和五年(885年)发生南安兵变,王潮杀了王绪自立为主。光启二年(886)八月王潮攻下泉州,景福二年(893年5月21日)打下了福州城。王潮三兄弟入城后,为了收拾人心,于乾宁三年(896)九月,借口在阴间协助王潮义军而感刘行全功德,在福州大乘寺北建“北庙”以祀刘行全,并报朝廷封刘行全为“崇顺王”。这样,王潮大得人心,军威大震,传檄四方,建州徐归范、汀州钟全慕以及山区、沿海等处游散的武装力量都相继归顺,全闽得到统一。乾宁五年(898),王潮病逝,王审知接任节度使,并被封为琅琊郡王。梁太祖开平四年(910年),受封为闽王,此处,五代十国中的闽国(909年—945年)立于中国东南,其疆域为今天的福建、江西和浙江大部。此时闽国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由此看来北庙供捧的不是王绪,而是他的妹夫刘行全是无可置疑你的。福州北庙的建庙史事实上也是王审知闽国的建国史。


    参考史料


   《园中村志》:“北庙古迹”是唐人刘行全的祠庙,在大乘寺遗址北约500米处。刘行全,安徽淮南人,唐刘德威之后。兄弟三人,长行全,次德全,三待全。唐末中和元年(881)八月,刘行全与妻兄王绪聚众起义,陷寿州,克光州,与王潮(王审知长兄)三兄弟共事。王绪后被秦宗权所迫,携吏民南奔,以行全为先锋,历江临诸州,于光启二年(886)入闽,路无重阻,经临汀,趋漳浦,至漳州。行全战功卓著,绪忌而杀之。光启三年 (887)王潮任泉州刺史,悯其忠烈,悼其死非罪,为立庙州北,称“北庙”。景福二年(893),王潮兄弟攻进福州,潮任留侯,有感行全阴功,于乾宁三年(896)九月,在大乘寺北500米处,建“北庙”。乾宁四年(897)王潮卒,王审知继位后,奏封武宁侯。梁初,累封昭感王。后梁贞明五年(919),事迹闻于朝庭,进封崇顺王。原庙解放后已倒圯,1998年秋,由村民捐资重新修建。

   

    《唐末王审知入闽》:唐光启元年(885)河南寿州人王绪(王审知兄弟的上司)起义军渡江南下,先锋刘行全战功卓著,王绪忌而杀之。唐景福二年(893)王潮兄弟攻人福州,有感于刘行全阴功,于乾宁三年(896)九月,在大乘寺北建“北庙”,以祀刘行全。

   

    《闽国--五代十国》:唐景福二年(893),王潮兄弟攻进福州,潮任留后。有感刘行全阴功,于乾宁三年(896)九月,在大乘寺北建“北庙”以祀刘行全。后梁贞明五年(919),朝庭闻知北庙刘行全阴功显著,又进封为崇顺王。

   

    《王绪、刘行全入闽》:唐广明元年(公元880年),藩镇割据,兵祸不息,加之连年水旱灾害,民不聊生,山东的王仙芝、黄巢等被迫率农民揭竿起义。

   唐僖宗中和元年(公元881年)八月,寿州(今安徽寿县)的杀猪贩子王绪也想做番大事,举起杀猪刀仰天大呼:“杀猪仆才,宁有种乎!”和妹夫刘行全召集乡里壮汉五百多人。

   公元881年八月王绪攻陷寿州,九月攻克河南光州。王绪得寿、光二州后,急于扩大队伍,广招民士。

   王绪听说唐固始县史王潮兄弟很有名气,由此王潮、王审邽、王审知等三兄弟加入了王绪的队伍。据说王审知状貌雄伟,隆准方口,因常骑白马作战,军中美称为“白马三郎”。王绪任命王潮为军正,信用之。

   王绪占据霍州,自为镇使。由于兵少势薄,为站稳脚跟,他投靠据守蔡州的秦宗权。是时,蔡州秦宗权方募士以益兵,绪提二州籍附宗权,便任命他为光州刺史,让他配合攻打黄巢起义军。王绪不愿意受制于人,迟迟不肯发兵。

   光启元年(885年)正月,秦宗权发兵攻击王绪,王绪只有兵将五千人,自度不敌,以刘行全为前锋、王潮为副前锋,率众南奔。《资治通鉴·卷256·光启元年正月》:“(王绪率)光、寿兵五千人,驱吏民渡江。”

   王绪部一路向南,于中和五年(公元885年)正月(三月改光启),从闽南漳浦入闽,一举攻克了漳州。光启元年(885年)八月抵达福建漳浦。《资治通鉴·卷256·光启元年八月》载:自南康略浔阳,“转掠江(今江西九江)、洪(今南昌)、虔(今赣州)州”,又“陷汀(今福建长汀)、漳(今漳州)二州。”

   此时,王绪的队伍发展到数万人,王绪军南奔的路线:光州——江州——洪州——吉州——虔州——南康——临汀——漳浦——潮州——漳浦——泉州——沙县——泉州。但这支军队一直在流窜,没有一丝建立基地或根据地的意识。 

   中和五年(885年)发生南安兵变:王绪素猜忌,滥杀部下,诸将自惧。光启元年(885年)八月军次泉州府南安县时,终于酿成兵变。王绪借口路险粮少,命军中不得携带老弱。当时只有王潮兄弟扶着老母亲随军而行,王绪命人杀王潮母亲,众将士见状,纷纷为他们求情,王绪只好作罢。此事令王潮担心日后再被王绪借口加害,于是挑选了几十个心腹勇士发动兵变,王潮选壮士数十人伏篁竹间,伺绪至,将王绪拿获,一军皆呼万岁。(原按:按《新唐书》,缚王绪者,即刘行全,非也。今从《通鉴》及《九国志》。)不久被囚禁的王绪自杀。

   王绪一死,众人拥立王潮为主。据《 十国春秋·司空世家》记载,“有术士望军气,言军中当有暴兴者,绪益猜忌,潜视部下,魁梧雄杰者 多因事诛之,刘行全亦死焉。众惧曰:‘行全亲也,且为军锋之冠,犹不免,况吾属乎!’(原按:《闽书》:行全与弟德全、待全戮力行间,王绪忌而杀之;王审知有国,悼其死非罪,为立庙漳州。)

   王潮整肃军纪,禁止将士骚扰百姓,抢掠财物,又和得力将领结拜,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在王潮的大力整顿下,这支军队没有了抢掠恶习,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因此所到之处大受百姓欢迎,赢得了民心。

   光启二年(886)八月,王审知兄弟带兵攻打泉州,杀了贪赃枉法、无恶不作的泉州刺使廖彦若。在福州的福建观察使陈岩迫于形势,承认王氏兄弟,并疏请唐朝廷委任其为泉州刺史,泉州面貌很快好转。

   景福元年(892),王潮兄弟为了统一福建作了周密准备,经过一年三个月的苦战,终于在景福二年(893年)五月二十一日,打下了福州城。王潮命王审知为都监,率兵攻打福州。这支英勇善战的队伍,于翌年五月,攻占福州。接着,闽中各地农民军纷分来附,王氏兄弟遂据有福建全境。唐政府命王潮为福建为威武军,任王潮为节度使。王氏兄弟入城后,为了收拾人心,亲自"素服葬陈岩"、"厚抚其家属",取得安定局面。随后,王氏兄弟于乾宁三年(896)九月,在大乘寺北建“北庙”以祀刘行全庙祀之,这样,王潮兄弟三兄弟大得人心,军威大震,传檄四方,建州徐归范、汀州钟全慕,以及山区、沿海等处游散的武装力量都相继归顺,全闽得到统一。

   第二年,王潮病逝,王审知接任节度使,并被封为琅琊郡王。梁太祖开平四年(910年),受封为闽王。至此,五代十国中的闽国(909年——945年)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注:这个庙为节度使王潮为祀刘行全阴功而建,故称“福州北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