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曾洪涛国内篮球裁判界唯一一名非体育专业的博士

(2011-10-21 14:34:26)
标签:

体育

 个人简介:曾洪涛,1976年10月出生于天门市多宝镇,初中就读于多宝一中,高中就读于天门中学。高中毕业,曾洪涛被保送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1997年至2006年,在华中科技大学就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2006年,华中科技大学工学博士毕业,现为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9月25日晚,第26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在武汉落下帷幕,中国队在一场几乎令人窒息的决赛中如愿封王,并拿到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子篮球比赛的入场券。
  11天里,代表亚洲男子篮球最高水平的16支参赛队用精彩比赛为观众奉上了一道篮球盛宴。但是,还有另外一群人在篮球场上用不一样的方式引人眼球,成为精彩比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就是执法比赛的裁判,其中就有天门老乡,在今年8月份晋升为国际级篮球裁判员的曾洪涛。
  他是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业余喜好为篮球比赛执法。他未受过专业的体育训练,凭着对篮球的热爱,通过自身努力,经国际篮球联合会技术委员会考核批准,晋升为国际级篮球裁判员。这样级别的篮球裁判员,目前全国只有35人在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注册。他也是国内篮球裁判界唯一一名非体育专业的博士。
  他参与了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重要比赛的裁判工作,任篮球技术官员,实现了自己“期待着去世界顶级的平台上展现我自己”的梦想。
  爱好源自家庭熏陶
  回忆起小时候,曾洪涛认为自己是不折不扣的“孩子王”。他的作业都是在学校里做完,放学以后,便回家带着小伙伴疯玩。
  虽然学业繁重,但从小学开始,曾洪涛有一项业余爱好一直坚持——只要有时间,他都会去看镇上组织的篮球比赛。由于父亲和舅舅是业余的篮球教练员,平时也经常上场当裁判“吹”比赛,受家庭氛围的熏陶,他在小学五年级也拿起了哨子,“那时候还小,什么都不懂,纯粹是因为好玩” 。
  虽然贪玩,曾洪涛的学习并未落下,在小学毕业考试中,他的成绩冠居全镇,可进入初中后,曾洪涛的学习并不理想。他记得很清楚,初一考试班级第15名,初二好不容易进了班级前六。初三是最刻苦的日子,第一次测验落后到60多名。从那时候起,曾洪涛每天晚自习回来都学习到12点以后,第二天一大早又几乎总是第一个叫开学校的铁门。在初三第一个学期,曾洪涛就考进了全镇前三,但是,较为繁重的学习并未让曾洪涛放弃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进入天门中学后,曾洪涛仍然坚持自己的体育爱好,继续坚持打篮球,同时担任班上排球队的副攻手,拿过全年级联赛的冠军,足球也是大家公认的“10号”,高三校运会还获得了跳高第三名。
  曾洪涛说:“我选择当篮球裁判员,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受家庭的熏陶。小时候无拘无束,父母没有给我更多额外的作业,让我能够充分享受体育、享受篮球带来的乐趣。特别是父辈在篮球比赛中言传身教,培养了我坚韧、乐观、自信的品质,培养了我战胜挫折的信心,让我明白各种升学考试也是自己的一场比赛,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取得好成绩。”他说,明年天中百年校庆,他和同学会一起回来参加,庆祝。
  “双枪”裁判叱咤赛场
  1993年,曾洪涛被保送入华中科技大学。出于对篮球裁判的爱好,他报名参加了学校篮球协会的裁判员培训班,开始接触专业的篮球裁判培训。1999年,读研究生的曾洪涛考取了一级裁判员证,2005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国家级篮球裁判员称号。在抓好学业的同时,他潜心钻研篮球规则,在中国篮球裁判网担任裁判英语版主,参与了国际篮联比赛规则和规则解释的翻译工作,为日后晋升国际级篮球裁判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学期间,作为一名裁判员,曾洪涛执裁最多的是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他是CUBA历史上唯一一名既执法过男子总决赛又执法过女子总决赛的学生裁判,也是CUBA裁判队伍中的第一个博士国家级裁判。在曾洪涛所取得的成绩中,有太多诸如“最”和“第一”的字样:华科大最好的裁判,华科大第一个国家级篮球裁判员,学校“新生杯”篮球赛中第一任裁判长,在CUBA赛场中第一位采用全英文宣判的裁判员,CUBA总决赛中唯一一名执法的学生裁判,真正做到了大学生的联赛由大学生自己来“吹”。
  他说:“我很感谢CUBA,是它给我提供了机会,使我成长,我也会在裁判的路上一直走下去。”
  在一些国际比赛中,曾洪涛充分发挥自己英语好、计算机水平高的优势,随时和来自不同国家的教练员和队员进行交流,为他在执法中提供了很多便利;曾洪涛还是计算机篮球技术统计软件系统在中国的首批应用者,在计算机数据库方面的学习和研究,让曾洪涛在篮球裁判的路上,得到了很多发展的机遇,一时间他被同行戏称为“双枪”裁判。
  奥组委点将曾洪涛
  作为一名运动员,能够代表国家参加奥运会比赛,是莫大的荣誉。同样,作为一名裁判员也不例外,曾洪涛就是这样一名幸运儿。2006年,奥组委篮球竞赛团队在全国选拔NTO(国内技术官员)时,在湖北就点名要了曾洪涛。经过紧张严格的奥运会培训,他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英语笔试、口语,奥运会通识,篮球规则,奥运会计时记分系统等等一系列的考试,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和残疾人奥运会的工作。
  曾洪涛认为,“机会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执着于篮球裁判的爱好,让他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和业余时间。比如裁判员要定期进行体能测试,像3000米测试、108趟耐力跑之类的,不合格就要被淘汰;还有规则理论和临场经验的学习等等,曾洪涛还时常琢磨篮球裁判英语,他所参加的晋升国家级裁判考试中,英语成绩均为满分。
  有付出总会有回报。在执法比赛时,曾洪涛那面对压力时的镇静潇洒,及时果断的吹罚,赢得了篮球界人士很高的评价。他相继参加了CBA(全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和WCBA(全国女子篮球职业联赛)、广州亚运会、四国篮球邀请赛、亚锦赛等重要比赛的裁判工作。曾洪涛表示,“其实做裁判并不是单纯地吹比赛,要做一名优秀的裁判员,还必须具备很好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有很强的组织比赛以及应付突发状况的能力,还要有很好的身体素质。大概这就是我不断提高自己、加强锻炼的动力吧!”
  奥运精神注入主业
  2006年,曾洪涛到武大任教。一边是篮球裁判,一边是动力系教师,曾洪涛身兼两职,又游刃有余,“做学术的人也需要一定的爱好。学术是很静的,而裁判就比较动,这样的综合能使自己的思维更活跃些” 。
  在自己的专业上,曾洪涛主要研究电厂智能控制维护管理集成自动化系统,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近年来开始转向风力发电、核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电技术领域,2009年10月到2010年10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公派到美国担任访问学者。到武汉大学工作后出版2本专著,在国际国内发表20多篇核心论文,其中3篇论文分别获得2006年、2008年、2010年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指导2名学生获得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目前已参与完成多项科研项目,包括水利部多参数水质在线监测系统、葛洲坝电厂优化维护系统可行性研究、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全数字式水轮机调速器内置式仿真测试和维护系统的研究)等十一项重大科研项目,目前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包括城市湖泊水环境连续性在线监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大亚湾核电站设备老化评估系统、岩滩水电站扩建工程高电压计算、特高压电晕笼淋雨系统等十二项,累计个人科研经费达到200多万元。“篮球裁判是我永远的爱好。首先我要好好教书育人,搞好学术研究,做一个好老师。”他这样说。
  他担任“发电厂自动装置”、“专业外语”、“水轮机调节”、“发电厂电气部分”“计算机仿真”、“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显著,受到广大同学的一致好评,2008年被武汉大学评为“学生最喜爱的优秀教师”。
  刚到武汉大学任教的时候。时逢校方征集全校通识课程选题,曾洪涛想到“现代奥林匹克文化”,并向教务部门申报,校方很快批准该课程,并给予1万元经费支持。
  课程开设后,学生反应好,“过道上都坐满学生”。在参与了奥运会的技术官员工作后,曾洪涛在讲课内容中增加了他的奥运经历,有更多学生慕名而来。每学期都有500多名学生选修这门课程。“很多大学生缺乏责任感和吃苦精神,”曾洪涛说,学生个人素质可能不错,但没有形成这些品质,而奥林匹克精神最能体现的,恰恰是这些东西。 这门课程也成为武汉大学每学期的保留科目。
  曾洪涛说:“我很享受篮球裁判这个职业,执法比赛就像是雕琢一件玉器,一场精彩激动人心的比赛就是裁判的艺术作品。一场比赛圆满结束,球员欢呼,观众振奋,球场气氛起来了的时候,一个裁判是最欣慰的,这就是成功。要做好裁判,先要做好人,其实什么事都是这样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