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儿媳孙晋芳

标签:
体育 |
真情儿媳孙晋芳
|
|||||
世界超级大球星孙晋芳在赛场上叱咤风云,在日常生活中却温婉、平易近人。家庭中最难相处的婆媳关系。被她处理得温情而动人…… 1981年,中国女排在日本东京获得了我国三大球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举国欢庆,高呼出“学习女排,振兴中华”的口号,女排姑娘成了人们崇拜的偶像。当时中国女排的场上灵魂、队长孙晋芳在国际排联的排名榜上,属于最优秀的二传手,成为世界超级大球星。 1999年11月28日,记者采访了孙晋芳的公公江守平、婆婆吕月桂,这两位70多岁的老人赞不绝口地讲述了儿媳孙晋芳与他们之间的亲情故事。 一 江守平夫妇都在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工作。他们生了四个孩子,孙晋芳的丈夫江伟光是老二。 1971年,江伟光16岁,长得眉清目秀、一表人才,刚刚升入高一。年底,江守平的
1973年下半年,一边在工厂兢兢业业工作一边坚持自学的江伟光迎来了好机遇——原南京航空航天学院(现南京航空工业学院)分给厂里一名上大学的指标,他因表现突出,被工厂推荐参加考试,有幸金榜题名。 四年后,江伟光大学毕业。在毕业去向问题上惹出麻烦:班主任举荐他留校,父亲则来信说,厂里要他回去当骨干。江伟光最后选择了回去,立即办好了行李托运手续。随后,他到班主任那里拿介绍信并告辞,班主任不高兴地训他:“都定下来留校了,谁叫你托运行李走啦?这不是目无组织纪律嘛!”江伟光低着头满脸通红地挨恩师一顿批评后,悄悄跑到车站把行李取了回来。就这样,江伟光戏剧性地留在了古都南京。 江伟光人长得帅气,他1.76米的身材,英俊的脸庞上戴着一副漂亮的近视眼镜,这一新型知识分子的形象,在那大学生还属凤毛鳞角的年代确实显得风流倜傥,引人注目。人品更是没说的,不少人想给他当红娘,一些了解他底细的姑娘更是主动向他示爱,但江伟光总觉得自己还年轻,就没有过多地考虑个人问题。 江伟光做梦也没有想到,中国女排队长孙晋芳就在这时向他抛出了“绣球”。孙晋芳与江伟光同岁。孙晋芳有个朋友名叫戴伟,一次闲聊时戴伟问她:“晋芳,你是个大球星,找对象该不会像我们普通人一样随便抓一个吧?” 孙晋芳快言快语,实话实说:“我选爱人的条件非常简单。一嘛,他要比我高一点儿,我1.75米,他1.76米就够了。二嘛,他要是个大学生,比如南京航空航天学院之类大学毕业的就行……”孙晋芳说完,不好意思地嘻嘻哈哈笑个不停。 孙晋芳心中的“白马王子”条件,套在江伟光身上几乎是一点不差,这就是人常说的缘分吧!巧的是戴伟有个朋友与江守平一家是老相识。戴伟把为孙晋芳物色对象的事告诉那位朋友,那人眼睛一亮,第一个就想到了江伟光。戴伟与江伟光见了几次面后,毫不犹豫地把江伟光介绍给了孙晋芳。 1979年底,孙晋芳从外地集训回南京休息,戴伟安排孙晋芳与江伟光见了面,两人一见钟情,并悄悄确定了恋爱关系。事后双方立下君子协议:第一,不对外公开恋爱关系;第二,恋爱不能影响各自的事业;第三,结婚必须等孙晋芳退出排坛再考虑。两人见了几次面后,孙晋芳的假期满了,为了不走漏风声,孙晋芳归队时江伟光没敢去车站为她送行。 1980年春节后,江伟光才写信把与孙晋芳谈恋爱的事情告诉父母。父母看了儿子的信后,高兴得一宿没睡好觉。然而惊喜过后,老人又担心起来:“家里条件一般,儿子只不过是一个普通人,而孙晋芳则是世界级的球星,两人地位如此悬殊,最终能谈到一起、走到一块吗? 二 1981年12月初,江伟光突然给父母发来电报,说他与孙晋芳某天乘火车同到南昌,电报末端特加了“保密”两个字。那时候,电话还没进入寻常百姓家庭。江守平、吕月桂看罢电报产生了种种猜测:孙晋芳到江西来是省市邀请的,还是途经江西顺路在南昌歇一下脚呢?要是专程来省亲怎么办?人家经常出国比赛住高级宾馆,她来后住在只有40多平方米的家里,这哪儿成呀!两位老人为儿媳的即将到来犯难了。他们按照儿子的要求守口如瓶,谁也没告诉。但学院及省市球迷们都知道孙晋芳要来了,许多学生自发地拉起条幅,热烈欢迎孙晋芳的到来;省市有关部门的领导还亲自跑到江家打招呼,要求孙晋芳到江西后由他们接待…… 事情闹大了。江守平、吕月桂相互埋怨、怄气,两位老人都说对方没有做好保密工作,搞得儿媳还没进门,“孙晋芳热”已轰动了省城。其实“泄密”不是两位老人造成的,而是江伟光发电报到学院收发室,被有的学生看到了,大家一传十,十传百,旋即轰动了省城。 孙晋芳在江伟光陪同下,如期到赣拜见公公婆婆。下火车后,当两人乘坐的车到达南昌航空工业学院门口时,被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包围得水泄不通。江守平与吕月桂早早地站在学院门口最佳位置,等待儿子儿媳的到来。就在孙晋芳下车的一刹那,老两口却被欲睹世界冠军风采的狂热人群挤到一边去了,怎么也见不着他们的儿子儿媳。最终还是江守平反应快,一把拉住老伴的手说:“月桂,咱们回去,在家里等着。到了家门口的儿媳还能被大伙儿挤飞了不成!”江守平幽默一句话,把老伴逗乐了,她焦急的心情放松了许多。回到家里,两位老人趁孙晋芳还没到家,一个拿拖把一个抓起抹布,把已是一尘不染的家里又重新搞了一遍卫生。 江守平正在只有五六平方米的客厅里摆放凳子时,江伟光领着孙晋芳走了进来。“爸爸,我是晋芳呀。”顿时,江守平激动得站在厅里发懵。恰好吕月桂从厨房里走了出来,孙晋芳抢步迎了上去:“妈,我看您来了!”未过门的儿媳这么无拘无束叫婆婆为“妈妈”,吕月桂笑逐颜开。 拜见公公婆婆后,孙晋芳非常随意地在屋里转了一圈,随口问道:“爸,妈,我住哪个房间呀?” “晋芳,家里房子太小不方便,住宾馆或招待所更好。”吕月桂有点儿局促不安。 “
江伟光明白孙晋芳的意思,立即帮腔道:“爸,妈,我同晋芳早就商量好了,咱们都住家里,住不下就打地铺呗!晋芳很随便,没关系的。” 儿子发话了,老人家才安心让孙晋芳住在家里。孙晋芳乐呵呵地把随身带来的行李放进房里后,一转身就进了厨房,看到案板上放着一团面和一盆肉馅,非常高兴说:“爸,妈,吃饺子呀?我来包,看看我的手艺如何?”说着袖子一挽。手脚麻利地干了起来。 虽然江伟光常写信说孙晋芳性格开朗随和,没有大球星的架子,但江守平和吕月桂未见到她之前,总感到有许多隔阂。当孙晋芳真正迈进这个家里,老人家发现这是一个多么可亲可爱的儿媳。孙晋芳到婆家第二天,吕月桂想起个早,买点儿好吃的招待儿媳,当时农副产品不像现在这样丰富,去晚了好东西就卖完了。吕月桂提着篮子轻手轻脚刚要出门,孙晋芳已穿着整齐从房里追了出来:“妈,买菜呀?我陪你去!”说着话,孙晋芳亲热地挽着婆婆出门了。 婆媳俩亲昵地走着,离农贸市场还有一段路。突然,有人一眼认出了大名鼎鼎的孙晋芳,婆媳俩霎时被围得水泄不通。孙晋芳理解大家的心情,微笑着与大家交谈、签名或拍照留念,待一一满足大家的要求、与婆婆赶到农贸市场买菜时,好吃的东西都卖光了。就这样,孙晋芳天天陪婆婆上街买菜,天天被人围观,天天买不到好菜,在婆婆家吃了一个星期的粗菜淡饭。 那几天,家里挤满了要孙晋芳签名留念的人。孙晋芳准备了好几支笔,一个一个签,忙得大汗淋漓,从上午签到下午,吃饭时都有人等在她身边签字。 孙晋芳的生活规律完完全全被崇拜者打乱了,身体也累垮了,发起了高烧。江守平、吕月桂心疼极了,忙要车拉她到省里大医院看病。孙晋芳就是不肯去,最后吃了一点儿药了事。 孙晋芳在婆婆家住了整整一个星期,儿媳要走了,吕月桂不知买点什么东西送给她好,最后决定送她200元钱。可孙晋芳说什么也不收,婆媳俩塞来塞去地,争了几十个来回。吕月桂眼看拗不过孙晋芳,热泪从眼中涌了出来,动情地说:“晋芳,这钱你一定得要!你体谅我们生活清苦,我们心里明白,但这200元钱无论如何要给你,买点好吃的或买件衣服……” “我的好妈妈,我真的不缺钱用。这200元钱就算未过门的儿媳孝顺您老人家的好不?心意我全领了……”孙晋芳情真意切,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她把婆婆拥人怀中,婆媳俩的泪水流到了一处…… 1982年8月,中国女排获得三连冠后,孙晋芳光荣退出排坛,担任了江苏省体委副主任。1983年春节前夕,孙晋芳披上婚纱,在南京与心爱的白马王子江伟光结为百年之好。新婚几天后,孙晋芳与丈夫第二次来到南昌,在她第一次住的那间房里度过了新婚蜜月。她每天陪同婆婆上街买菜、做饭、搞卫生、洗衣服,家务活样样干,完全以普通儿媳的身份融入了这个普通百姓家。 三 1984年秋,孙晋芳怀孕了。消息传到南昌,江守平和吕月桂高兴万分。在孙晋芳预产期前两个月,婆婆便到南京照顾她。 1985年7月24日,孙晋芳在医院顺利产下女儿。坐月子期间,吕月桂对孙晋芳关怀备至,除了天天做好吃的给孙晋芳补充营养外,一有空就坐在孙晋芳身边,一会儿说“你不要只一侧躺着,眼睛不要直接看阳光”;一会儿说“你心情要保持舒畅,不要急性子”;一会儿又叮嘱她不用操心家务……孙晋芳很听婆婆的话,听凭婆婆摆布,吕月桂高兴得合不拢嘴。 孙晋芳与婆婆也有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但最终都用真情解决矛盾,妥善处理婆媳关系。女儿江超出世刚刚3个月,体委派孙晋芳出差香港,短时间内回不来,恰好吕月桂因南昌家里有事也要回去,而孙晋芳的老母亲因年事已高、身体不好带不了孩子。心直口快的孙晋芳说:“妈,你把小江超带到南昌去吧。”吕月桂没有吭气。面对神态有点儿反常的婆婆,孙晋芳急得在家里走来走去,检讨是不是刚才的话为难了婆婆。 原来,吕月桂脸色难看并不是怪孙晋芳把江超交给她,而是担心江超到南昌后水土不服,万一带不好,没法向儿子儿媳交差。 了解婆婆的心思后,孙晋芳立刻笑了:“妈,您带孩子呀,就像我们女排的袁指导指挥打球一样——棒!您生了四个孩子,个个长得英俊潇洒,伟光更是一表人才,否则我怎么会找他做丈夫呢!小江超就是亲你,我抱她老哭,到你怀里可乖呢。您带到南昌去吧,不要有什么顾虑……” 孙晋芳一席俏皮话,更是真情话,说得吕月桂舒舒服服的,她心情愉快地把孙女带到南昌抚养。一年后,吕月桂把孙女送回南京,她又留在儿媳那里带孙女带了一年多。小江超在奶奶无微不至的关爱下,长得健康可爱。 三年多带孙女,带出了吕月桂与孙晋芳的婆媳关系胜母女。孙晋芳在婆婆手把手指教下学会了织毛衣,成了操持家务的好妻子、好母亲。吕月桂则在孙晋芳的影响下,性格变得格外开朗。大家都说她越活越年轻。 四 1988年秋,小江超上幼儿园了,但仍然需要人照管,最佳人选毫无疑问是奶奶。当时吕月桂很乐意留在南京继续带孙女,但孙晋芳与江伟光商量后决定:家里请保姆,送婆婆回赣。老人家没弄清缘故,心里又不悦了。孙晋芳坐在婆婆跟前解释开了:“妈,您年龄大了,带江超好辛苦,不能老让您吃苦呀!再说因为带江超,你和爸爸分居都一年多了,爸爸一个人在南昌孤孤单单的,多不好啊!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我们做晚辈的不能为自己过舒心日子,害得爸爸妈妈不能团聚呀。您就放心回去吧,小江超会慢慢长大,该是儿媳尽责任的时候了……” 孙晋芳一席话说到老人心坎里去了。吕月桂连忙答应道:“行!行!”不久,她就愉快地回到了南昌,再也没与老伴分开过。 孙晋芳工作繁忙,各种活动也多,没时间专门到江西探望公公婆婆,但她挂念老人、关爱老人,并把这种爱不折不扣落实到实际行动上。早些年,公公婆婆家没装电话,她会写信去嘘寒问暖;装了电话后,一有空就打电话与老人聊天。孙晋芳出差较多,不管到什么地方,哪怕是出国,一住下来就给公公婆婆打平安电话,并留下住处电话号码,告诉老人她在那里要呆多少天、什么时候回家等等。“写封信,打个电话,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饱含了孙晋芳的一片孝心。”江守平老人深情地对笔者说。 这些年来,江守平和吕月桂年过七旬了,孙晋芳对老人更加关心,每年都邀请他们去南京小住,短则两三个月,长则半年。公公婆婆来了,每天工作再忙,她都要抽出时间陪老人看电视、聊家常。让他们尽量多享受一点儿天伦之乐。公公婆婆是山东人,喜欢吃面食、海味,孙晋芳记住了,安排保姆餐餐准备一份面食,让老人吃得可口。有时南京买不到海味,孙晋芳就托人从上海、广东等地捎来,尽量让老人吃得开心。公公是知识分子,喜欢读书看报,每天下班时,孙晋芳就带一份报纸回家。只要公公在南京,她便天天如此,没忘过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