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 Gustav Jung)

(2007-01-08 16:03:13)
分类: 猫六说塔罗牌

http://baike.baidu.com/pic/2/1146122753192048_small.jpgGustav Jung)" />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又译容格。瑞士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的主要代表。主要著作《无意识心理学》、《心理学型态》、《集体无意识原型》、《心理学与文学》等。提出“集体无意识”与“原型”理论,是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泛性论倾向的纠正。

荣格1905年任苏黎世大学精神病学讲师,后来辞去职务自己开业。荣格对弗洛伊德1900年出版的《梦的解析》很感兴趣,与之通讯,参加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运动,共同创立了一个国际精神分析学会,并任第一屇主席,后因两人的学说产生分歧而决裂。他曾任联邦技术大学及母校巴塞尔大学教授,又获牛津大学及哈佛大学等颁授荣誉博士学位。1961年6月6日去世。

荣格在与弗洛伊德决裂后成曾经忧郁数年。他曾见到幻像也曾感觉到众多鬼魂聚集在他家中。其中一个幻像是一位有翅膀而又跛脚的老人菲利门,另一个幻像是一位美貌的女士。这两位成为他日后老智者(自性)及阿尼玛的样本。

他对中国道教《太乙金华宗旨》、《慧命经》、《易经》,及佛教《西藏度亡经》、禅宗皆深入研究。他也对西方炼金术著迷。他在《太乙金华宗旨》及西方炼金术找到与他个性化观念相同之处:调和有意识的自我与无意识的心性。

他也在解梦方面有杰出成就。据他估计,自己一共大约解过80000个梦。荣格的学说与弗洛伊德最大的分别,是他的理论得到较广泛的考察证据。他曾到非洲及美洲等地对原始人类的心理进行考察,提出集体无意识这一重要的心理学概念。此外,他提出内向和外向的心理类型。

荣格是一位学贯东西的学者,在世界心理学界都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是心理学的鼻祖之一。中国的心理学家诸葛君,张子强等都对荣格都有过高度评价。

荣格反对弗洛伊德将性欲视为唯一的心理动机,反对将无意识归结为个体无意识,并以之为出发点提出“原型——集体无意识”理论,主张人的心理结构有三个层次: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其中集体无意识的内容从未被个人获得过,主要是由原型组成的。原型是一切心理反应的先验形式,总是通过一种超验的和有无穷象征意义的形式表现出来,如神话就是原型的一个主要表达方式。集体无意识领域包括原型、原型意象、原始意象。

“原型——无意识”理论为荣格美学奠定了基础,他把它运用于文艺观中,主张用艺术治疗人的精神的内部分裂,使分裂对立的部分重新协调;艺术的本质是对集体无意识的表现,艺术的社会意义在于影响时代意志,迎合时代的社会精神需求。

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在于从无意识中凸现原型意象,将之典型化精致化,使之成为艺术作品。幻觉式艺术作品取材于集体无意识的幻觉经验,这是生命中的创造性经验,不能用理性把握;艺术作品成为某种独存权力的象征,暗示着一种超越理性的意义。艺术家个人被荣格区分为作为个人的艺术家及作为艺术家的个人,艺术作品超越个人的范围,属于一个时代;作为艺术家的个人却是客观、无个性的,只是作为集体无意识的代言人进行艺术创作。

荣格认为人有内倾、外倾两种基本的心理类型,应用到审美态度上,形成抽象、移情两种审美形式。怀有抽象态度的人内心充满对世界和对象的恐惧;怀有移情态度的人倾向于对世界和对象的信任,他认为两者都源于无意识的投射,并断言艺术家多属于内倾性格。

荣格以集体无意识为理论基础,将艺术家、艺术、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审美态度融为一体,他的美学思想,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弗洛伊德思想中的片面性,但他的“集体”的人也是抽象、朦胧、无法把握的存在。荣格理论,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批评界的原型批评派。

荣格著作极丰,全集共19卷,其中卷6至卷9是他理论体系的主干,包括心理类型、心理结构与动力,原型与集体无意识等方面的研究。

主要著作有《潜意识心理学》(1912年)、《心理类型学》(1921年)、《分析心理学的贡献》(1928年)等。他在最满意著作《答约伯》中应用荣格式的分析来分析犹太教、基督教的耶和华,招致宗教界的反对。

以下为已翻译为中文的著作:

《心理类型学》(Psychological types or the psychology of individuation)
《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Analytical psychology its theory and practice)
《寻求灵魂的现代人》(Modern man in search of a soul)
《人及其象征》(Man and his symbols)
《人、艺术和文学中的精神》(The spirit in man art and literature)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