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北京媒体报道的大连造船厂足球队
(2014-04-21 04:31:33)
《新的力量在成长》,作者是黄先生,仅仅摘录几小段,就不难看出当年该队在北京的表现引起的重视程度是如何之大了:
“当夏季体育活动正在热烈开展的时候,旅大中苏造船公司足球队“红队”来到了北京。
这个人们所不熟悉的工人足球队,在北京头一场比赛,就以七比一的压倒优势战胜了北京市足球代表队;接着又以七比0和四比0的绝对优势战胜了北京市工人足球队和北京铁路足球队,最后以一比一和三比三与中央体育学院足球队和一九五三年全国冠军队“八一”足球队打成平局。这个年轻的工人足球队的新出现,轰动了北京足球爱好者和体育运动界。
我们先看一下红队的人物吧!这个队一共十八人,领队是公司的工会主席,队员有钳工、铆工、瓦斯工和电话工人,有从工人提拔的技师、生产小组长和工段长,也有车间工会主席和职员。他们许多人的个子并不大,但身体却很结实,很健强------。”值得一提的是对北京体育学院(即国家队)和八一队的比赛都是领先后被扳平的。其中对八一队的上半场就以3比0领先,因为造船队此前已经遍访了山东(青岛和济南)、上海等地,到北京后就住在先农坛体育场看台下,炎热的北京气候很不适应,致使多数队员中暑,甚至腹泻。队长张宝玉就是在对八一队比赛中场回到休息室一头栽倒在地上的,可见他们是忍受了多大的困难坚持比赛的。
“在解放后短短几年间,一个工人的足球队竟能踢得这样漂亮,就是连北京的体育界也感到惊奇。有人说“这是新社会的奇迹”。当然,一个企业的工人足球队和全国一流的球队打成平局,这确实是奇迹啊!但它究竟不是偶然的事------”。“全公司已经有二十五个正式足球队了------”。
曹益海本身就是万能工——钳工出身。“队员们都有一个最大的特点,这就是顽强性和勤学苦练的精神。青年团员、后为曹益海,这位体格魁梧的钳工,在两年多前还是新手,可是每次练习传球,人家练一次,他要练两次;原来不会用左脚踢球,就自己努力练习,克服了这个缺点;原来他的头顶球技术不好,有一次看到全国铁路足球队的高保正的头球技术——鱼跃顶球的动作很好,后来他就依照高保正的动作要领进行苦练。虽然这个动作很困难,起初练习时经常扑倒在地上,摔得浑身酸痛,但他一直坚持了一年多的练习。现在他已经能熟练的做这个动作了”。是的,50年代在旅顺与苏联驻军比赛时,就经常看到曹益海的鱼跃顶球精彩表演。果然第二年曹益海就成为了中国足球联队打国际比赛的主力后卫,当然还兼任旗手。
难怪1955年中国联队凡是打国际比赛都抽调大连造船厂足球队队员,而且上场人数每场起码占有5人之多。
后来国家联队还抽调了造船厂队的杨振增、孙秋波、张宝玉等几名队员。
附录:关于1954年造船厂足球队远征的几个数字
这次造船厂队出访是从1954年5月24日起至7月20日止,历时足足60天,开始扬帆起航,先从大连乘船先后到青岛、济南、上海和北京,历访神州大地北方和南方,总共打了16场比赛,获得了14场胜利,仅仅平了两场,那就是国内劲旅中央体育学员队(国家队)和八一队,得失球总比分为109比7!造船厂足球队的实力好生了得,由此不难看出一斑。关于此次出访,当年媒体曾作如下报道:“中苏造船公司足球队在各地比赛连战连胜”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