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风足球队的故事
前些日子,写了点关于大连与天津两地之间足球交往的文字,目的就在于希望两个足球开展比较好的城市共同努力为中国足球的奋起携手向前看。哪知经家树在新浪一发表,点击的数量超过了上万人次。还有博友打来电话了解60 年前的东北风的故事。本来国人就有个习俗,往往凡事逢五搞小纪念,遇十就大庆了。早在1946年成立于沈阳的东北风足球队,由于战绩不俗,曾一时威震华夏足坛,今年正好60年了,也该纪念一下了。再说当时的参与者大都故去,譬如新中国第一任足球队长、记忆力非常强的王寿先老先生,谈起东北风的往事是滔滔不绝,可惜几年前也走了。拯救大连足球历史也是一份责任,于是就写下了东北风的故事。
1946年春在沈阳由夏树福发起,组建了一支清一色大连人的东北风足球队。夏树福早年就读于旅顺二中,他不仅足球技术好,而且篮球、田径水平也很高,短跑、跳高、110米高栏都有不俗的成绩。他与同学李永新、孙德信、孙承祺、孙承祀五人同时加盟了当时大连著名的中青队,有二中五虎前锋之称,他们配合默契,攻击力很强。他的家境也好。郭老(郭鸿滨)回忆道说:夏树福很有本事,那时东北风队就是靠踢球比赛门票分成和社会有识之士赞助的物品,由夏树福来分给大家养家糊口的。队服也是开明人士赞助的。夏树福一人兼任领队、教练、队长、前锋四任于一身。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东北风队赴京、津,在两地12战全胜。当时京、津媒体惊称“东北风席卷平津足坛”。这时,北京足坛名宿李凤楼(当时任辅仁大学体育系主任,后任中国国家队第一任教练、中国足协主席),力邀再与北平联队加赛一场。东北风队已成为疲惫之师,但夏树福看在李教授的面子,就应允了,结果以一球小负。第一次出征的东北风15名大连人是:夏树福、马鸣毅、王寿先、王政文、姜仁德、王宝山、赵元一、张世栋、张启意、郭鸿滨、阎承宽.蒋本琛、田德安、朱长英、陈朝福。第一次出访虽大获全胜,但由于经费不足,后来也只好解散了。
1947年秋,夏树福又把大家召到一起,除保留第一批的马鸣毅、王寿先、王政文、王宝山、郭鸿滨、阎承宽、张启意、陈朝福9人外,又补充了大连人郭铁军、王礼滨、陈勤、史大法、李承先5人。外加李全仁和封秉思两名沈阳人,前往天津训练。夏树福是通过私人关系,免费住在了北站陆军医院空楼里。这次在京津共呆了40余天,往返京津两次,打了14场比赛,场场皆捷。最值得一提的是,以6比0大胜英舰“黑天鹅”足球队一役。这是在打了几场比赛后的一天,天津体协的齐守愚与名宿侯洛荀找到夏队长,说英舰“黑天鹅”下战书,约战天津队,口气狂妄,声称“黑天鹅技高,津门虎难逃,欲将足坛扫,勿需使牛刀。”天津足球界怕实力不济,特请东北风出战。夏队长也犹豫片刻:战,怕伤,后面还有比赛;不战,则愧对同胞。和大伙一商量,竟个个磨拳擦掌,大连人志气高,试要大战英国佬。王寿先还给大家讲了一个津门大侠霍元甲的故事。大家众志成城,决心死拼黑天鹅。齐、侯二位代表津门十分感谢。
比赛当天,还有一个小插曲:赛前,突降大雨,天津方面曾想改日再赛,英方却不答应,还说东北风不敢出战,就是认输。这下更激起了大连战将的斗志。哪怕雨再大,也要打比赛,硬肯被打死,也不被吓死。不想赛前雨过天晴,英军派来士兵,先是扫除积水,然后倒出几十桶汽油将场地烧干,比赛就如期举行了。英舰自恃有几名退役甲级队员,身材又高又大,大举进攻。以三王为首的铁后卫,加之守门员马鸣毅的出色表现,并没给对方什么好的机会。倒是被郭鸿滨利用转身射门绝技,先下一城,引来上万观众欢呼无比。接着,夏树福又利用速度单刀赴会,再下一城。2比0后,英舰已恼羞成怒,也乱了章法。结果,东北风真是一路顺风,连攻入6球。赛后,天津足坛百姓无不为东北风的精彩表演而兴高采烈,大连人在足球场上真为中国争了光,为民族争了气。第二天,天津《东南日报》的标题是:“黑天鹅被东北风吹落了六个蛋,狼狈而逃。”
东北风的影响已威震了华夏足坛,就连香港体育会会长胡好先生也力邀前往访问比赛。但因当时留在津门的家属生活无着落,全队已经无心恋战,只好就地解散,香港之行也就成了泡影。不过,大连足坛名将陈勤、王宝山、史大法、李承先、阎承宽后来留在了上海,有的还代表上海、华东参加了全国大赛。记得80年代与大连队到上海比赛时,与新中国第一代国门马绍华小时候一起踢球长大并称为大哥的已经是年过古稀的陈勤老人,拄着拐棍来看球队。大凡大连到上海的球队,他都想去看看。大家都很理解老人对故乡大连以及大连足球的那份眷恋心情,不知陈勤老人现在还好吗?
60年前组建的东北风,从此结束了一段威震华夏足坛的历史,但一个甲子过后仍有人记得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