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耐心对待差生——谈谈教师对学生的尊重

(2009-03-11 22:24:04)
标签:

杂谈

分类: 原创

一、情景叙述

(事例一)小学的时候,有个很凶的数学老师,有个知识点我一直不理解(我的成绩),结果只要涉及到这个知识的作业我老是做错。而老师并没有再跟我讲解,直接当着全班所有同学的面让我站在前面,还骂我是笨蛋。从此以后,我越来越不喜欢他的课了,上课总是和他对着干,成绩也越来越差,曾经还想着等他老了之后,我一定要进行报复。

(事例二)在读初中的时候,由于刚接触“自然科学”这门课,很多知识点对我来说都是新的,比较难接收,所以刚开始的时候,成绩一直上不去。一次课堂测试后,不得已我作弊了,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里,没想到他看了我的测试成绩后,笑眯眯地说我进步神速,还大大地表扬了我一番。虽然我知道他其实看到了我在课堂上偷看别的同学,不过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对他的课越来越感兴趣,成绩也越来越好了。我想这位老师将会一辈子在我心里面。

二、事件分析

由以上事例可以看出,老师对学生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态度主要指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也包括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以及相关的心理品质和人格特性。有一句话说得好:态度决定一切。教师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学生,决定着学生的成长;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决定着工作的成效。

教师对学生的不良态度被认为是对学生的“心灵施暴”或“心理虐待”:施暴和虐待有的是有形的,有的则是无形的。所谓有形的是指教师直接用语言、手势、强烈的脸部表情等,来嘲笑、侮辱学生,使之受到伤害,既然是有形的,自然也就可“捕捉”。而无形的则更可怕、更隐蔽。

事例一中老师对差生的态度不是鼓励,耐心地给予讲解知识点,而是恶言相向,想当然地认为讲过几遍的知识点,学生就应该会的,相关的作业就应该做对。而学生认为老师不能因为学生做错题就被骂作笨蛋,害得在全班同学面前丢脸,严重伤害了其自尊心,从而导致该学生对这门课彻底失去兴趣,失去信心,最后学生对老师怀着仇恨的心理。

事例二中的老师则在宽容、耐心的教育理念下,对于学生的错误并没有严厉地制止,而是巧妙地运用了鼓励的手法,使学生不仅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生作弊时并没有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进行批评,也没有私下进行严厉的批评,不仅如此,而且还对其进行了表扬,使学生找到了学习的信心。以至该学生一直从心底里感激着老师。

三、重构反思

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这要求我们必须知识渊博、品行端正,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一名教师,心理素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他能否胜任各种复杂的教学工作,能否适应各种新的情况。这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最直接、最重要的环境因素。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自身的情感、意志、认知特征和个性特点等,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教育着学生。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一个心理素质好、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的教师就容易获得学生的尊重,学生对于他的教育乐意接受,他的思想品质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形成。相反,一个缺少教育素养、心理素质欠佳的老师就难以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他的要求和指导即使正确无误也会显得苍白无力。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青少年表现的很多心理问题,都是学习方面的痛苦和挫折经历的间接后果。一个心理欠佳的老师,面对各种复杂教育情境往往无能为力,并常常因此冲动、发脾气,对学生造成精神压力,使学生产生焦虑、自卑、兴趣降低等消极心理,这种消极的体验显然会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造成多种适应不良症。而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老师则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避免使学生心理上受到不良的刺激,同时能有效地组织教学,使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性格开朗,胸襟坦白,处事机灵而稳重的教师还能给学生创造一个稳定而愉快的学习环境,营造一种积极上进、互助互爱、讲究文明的学风,这无疑对学生健康的心理有积极的影响,使学生能从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发展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乐观性格。

特别是在我们学校的学生,之前或多或少对自己没多少信心,更需要我们老师去耐心地指导。我们作为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一脸阳光地走进教室时,学生们的心情就会很舒展、很轻松;当我们一脸怒气地走近他们时,学生们则噤若寒蝉,生怕自己撞到老师怨气的枪口上;我们在课堂上以热情的语气肯定学生,以赞赏的眼光激励学生,他们的心里会充满幸福与喜悦,表现得很兴奋;我们指责、挖苦、嘲讽学生,则无疑是给他们心灵的天空蒙上一片沉重的乌云。

新课程实施几年来,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强烈冲击下,师生关系在朝着民主化方向前进了一大步。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也有明显的改善,但是由于师道尊严的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的影响,建立基于尊重体现发展精神的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尚需不断的努力。

     总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体现如亲人,似朋友的和谐,美妙的关系。是互相尊重,相互理解,平等民主的关系。只有在这样的关系中,学生的学习才是积极主动的,形成的人格才会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