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党报理论专版的个性风格刘崇顺

(2022-11-14 15:53:24)
                        党报理论专版的个性风格 刘崇顺
     党报的共性是党性,党报不仅有党性,有共性,而且具有个性风格各异。
    人民日报今天有理论专版刊出,所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更大贡献(有的放矢)》《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思想纵横)》等文章,均系当前重大或热点理论与实践问题,人民日报作为主流媒体的带头羊的导向作用凸显。
    头条文章《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署名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是斗争形势复杂,越要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坚持团结奋斗、增强历史主动、发扬斗争精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风雨无阻向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一文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踏上新征程更加需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我们要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描绘的宏伟蓝图,更加需要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凝聚力量,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光明日报可以对之对应的是文史哲周刊,但光明日报版面更多,容量更大,其中包括“文学遗产”、“理论·史学”和“理论·哲学”三个专版,思想文化大报的独家特色十足。
    《毛诗大序》,是汉代毛苌所授《诗经》中的一篇诗学理论文章,其作者一说为孔子的弟子子夏,一说为汉人卫宏。一般认为,此序综合了先秦及两汉儒家的诗学理论,非成于一人一时。《毛诗大序》不仅是解释《诗经》的总纲领,同时也奠定了后世中国诗学理论的根基,对中华民族诗学传统和诗学精神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五四”之后,虽然白话新诗以反传统的姿态流行于世,旧体诗渐趋式微,但《毛诗大序》的基本精神并没有完全割断,仍不时潜伏于新诗的发展之中,并持续地发挥作用。《毛诗大序》对今天的诗人如何认识诗,如何创作诗,如何保持诗歌的民族风格和气派,仍有极大的教育和启发价值。对此,光明日报“文学遗产”专版刊发——《毛诗大序》与中华诗学传统——一文予以诠释。
    有学者将史前时期分为查海时代、仰韶时代和龙山时代,以其代表我国史前时期的三个大的发展阶段。从考古发现来看,查海时代的聚落基本处于环壕时代,及至仰韶时代前期萌生了墙垣聚落——城市,龙山时代是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的高峰期,包括北方的石城在内,迄今已发现各类遗址达到100余处,可以用“城市化运动”称之。龙山时代的城市化运动推动并见证了我国的文明起源进程,呈现出从多元到一体的发展轨迹。光明日报今日“文史哲周刊·理论·史学”专版《龙山时代的“城市化运动”与文明起源》一文对此作了系统论述。
    而该专版另一篇文章《从官制变化看宋代制度文明》则称,近年来,诸多研究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揭示了宋代文明达到的高度,但从官制角度讨论宋代文明的还比较少。笔者认为,复杂的官僚制度是宋代文明高度发展的表现之一,同时也为宋代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制度环境。由于北宋前期实行官、职、差遣分离制度,导致其往往被贴上“紊乱”等标签。但是如果理顺北宋官制的由来,深入了解北宋前期官僚等级制度的实际运作,我们的误解自然会消除,同时多角度分析宋代官制的特色,也有利于增进我们对宋代文明的理解。
    经济日报的“智库”专版亦如理论专版一样足以与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的理论学术专版对应,而经济日报“智库”专版所刊《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东数西算”工程承担新使命》两篇文章,其中头条《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系“智库圆桌”专栏作品,本期邀请相关专家围绕数字基础设施相关问题进行研讨,不仅具有理论学术价值,更具应用价值,更具实践指导意义,且形式生动活泼,因而也更具独家特色。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2022年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进云网协同和算网融合发展,有序推进基础设施智能升级。然而,什么是数字基础设施?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有何意义和作用?专家予以解读:数字基础设施主要指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下,支撑社会生产力数字化的基础设施,是数据要素的重要载体,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数字文化的重要依托。数字基础设施应用涉及诸多与国民经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领域,如通信、能源、交通、金融、物流等,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性、融合性等特点。信息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战略地位与基础作用日益凸显。而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对经济发展具有多方面积极作用。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一步加强能源、交通、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升级,已出台一系列促进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升级的政策措施。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升级不仅涉及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的跨区域统筹,还涉及智能化改造所必需的通信网络一体化、数据共享交换等业务,因此需加强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统筹协调。
    上世纪90年代,美国总统克林顿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该计划起到两个关键作用,一是推动美国互联网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这对美国经济的持续性繁荣起到关键支撑作用;二是该计划不仅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发明的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还催生了一批满足互联网新兴应用的新技术。该计划的成功,一举奠定了美国在全球信息技术体系中的绝对主导地位,中国也从中受益匪浅。
    经济日报“智库”专版另一篇文章《“东数西算”工程承担新使命》指出,当前信息社会正进入人机物三元融合的智能时代,我国面临全面数字化转型的新挑战,以元宇宙为代表的数字虚拟现实应用在快速兴起,对算力资源的需求呈现爆炸式增长。我国当前算力总规模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算力仍位于中段靠后。我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38.6%,然而与美、德、英、韩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文章指出,我国历来非常重视面向自然科学的重大科学基础设施,但面向产业前沿技术创新的重大工程技术实验装置长期未得到足够重视。目前仅部署了未来网络试验设施,主要侧重于网络方向前沿研究需求,先进算力、分布式系统、云计算、边缘计算等“东数西算”工程相关领域的科研试验平台仍处于空白状态。建设算力基础设施的工程技术实验装置,对探索高水平自立自强的技术体系,形成可向“东数西算”工程推广的先进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等,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应更加重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