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位已故学者刘崇顺

(2022-10-31 20:13:34)
                                       两位已故学者 刘崇顺
    今天的光明日报“文史哲周刊·文学遗产”及“文史哲周刊·理论·哲学”两个专刊分别介绍了霍松林、苗力田两位已故学者。
    霍松林先生(1921—2017)是一位卓有成就的诗人、书法家、文艺理论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先生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多有涉足,成就突出,而唐诗品鉴方面影响尤大。霍松林认为:“诗情、诗意、诗美,是我国一切文学艺术的本质和灵魂,甚至是数千年中华灿烂文化的本质和灵魂。”(《松林回忆录》,第202页)霍松林先生具有极深的文学理论修养,又是诗词创作的行家里手,还是大学课堂的授业者,三重身份使得他在品鉴唐诗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将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融合,创作实践与文本阐释融合,教学经验与品鉴赏析相互融合。从妙解诗情到领会诗意,再到发掘诗美,霍松林先生步步为营,渐入唐诗研究的融通之境。
    苗力田(1917.4—2000.5),黑龙江省同江县人。新中国成立前,曾执教于中央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执教于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后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任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顾问,全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先后担任多届北京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988年获得吴玉章优秀教学奖,1991年获得首都劳动奖章。苗力田常说,哲学是无用之学,它没有具体的功用,不能问爱智求知有什么用,那样就把它当手段或工具了,如果是为了功利、功用,那就不是真正地爱智慧,如果爱智求知是为了升官发财、沽名钓誉,那就不是追求真理。但无用之用是为大用,哲学是世界观、方法论,能培养我们追求真理的精神,能训练和提高我们民族的思维水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哲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