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这本杂志,从我十一二岁开始,那时候叫《读者文摘》,直到今年我三十七岁,名字改成了《读者》,价格也从最初的几角钱长到三元钱,我对它的喜欢一直没有间断。回想起来,总结我喜欢读者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通而不俗。所谓“通”是说说《读者》的读者广泛,从学者专家到大中学生,从高官富商贩夫走卒,各个阶层都有《读者》的铁杆粉丝。但是,却没有人象说郭德纲的相声那样批评《读者》“俗”,也就是说拥有强大读者群的读者杂志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品味。
二、雅而不高。《读者》上的文章都是编辑从各种来稿中精选出来的佳作,都登得上大雅之堂。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的许多相声小品,我都从《读者》读到过原作。但是《读者》却不是卖弄学术名词、显示高深学问的地方,它提供的文章都非常易懂,作为精神食粮,可以说是既营养丰富又容易消化。
三、新而不媚。《读者》并不是生活在橡牙塔中,也时时对社会中的热点有所反映。但可贵的是它又不是跟着潮流跑的轻浮少年,它选中的热点无不关系百姓生活,和每个人的心灵相通。
四、博而不杂。经常读《读者》可以让人博学,因为其中古今中外、经史子集无不涉猎。可并没有给人以繁杂的感觉,因为它选择的文章都是各种信息中的精华,而不象部分文摘类杂志那样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五、说而不教。《读者》有许多文章都教给读者为人处世的道理,可是并没有给人以居高临下的说教感觉。因为《读者》有时用精美的散文感染人,有时用深刻的故事启发人,有时用传奇的人物激励人,有时用深情的话语打动人。《读者》让颓废的身躯站起来,让冷漠的心灵暖起来,让停顿的脚步走起来,让沉睡的智慧活起来。
总起来说,对旧的《读者》杂志我不会抛弃,而对《读者》的将来更不会放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