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年那月的那一天——回望农场十年

(2013-03-14 11:56:14)
标签:

杂谈

大学梦

就这样

红烧肉

得人心

分类: 知青岁月
                                      那年那月的那一天——回望农场十年
    也是同样的料峭春寒,那种欲暖还寒的天气;也是同样干燥的春风,刮得人心烦气躁。三月天气就是这样的阴晴不定,冷热交加。自从前些天同学通知我3·28下乡纪念日那天,我们学校68届同学要在大鸿运碰头后,我不知怎么了,脑子就像受到刺激了似的,一直如放电影一般地出现1969年3月28日我们几千名苏州知青在南门下船,历经4天4夜到达苏北农场的情景。那天一道下乡的人估计也是一辈子不会忘记那个场景的。
    那天的南门码头呀,简直是人山人海!到处是拥挤的人群,父母兄妹们围着要动身的学生依依话别,再三叮嘱的,泪在眼眶的,号啕大哭的……什么情状的都有。记得杜甫的诗么?“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用来形容当时情景也不算过分。大分贝的高音喇叭中唱着“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语录歌,多少冲淡了这种亲人难舍难分的缠绵,怎么说呢,给这种分别掺杂了些许革命的味道,似乎显得有些悲壮。等到我们下船,站在船头上,亲人们眼看着船头慢慢离开船坞,一面揩着泪,一面挥动着手中的绢头作别。
    那天我家中除了年迈的外婆都到码头上来了。我与同学站在船顶上,眼泪倒是没流,心中五味杂陈。要到一个遥远的,贫瘠的,举目无亲的地方去,又将要做繁重的体力劳动,自己从小的向往、追求早已落空,将来……对我们这些人意味着什么呢?心中茫然无措,前程一片灰暗。路上的4天4夜也不知是怎么过来的,晚上就盖着随身带的大衣靠着睡一会,好在我们年轻,又是同学们在一道,恍惚之中倒象是到哪里去春游踏青似的,直到第4天傍晚船在陈家港靠岸,那儿离黄海农场只有30华里路程了,第二天清晨我们就将抵达农场,大家才像梦醒了一般,开始议论当初黄海农场来的工作人员是如何进行不实宣传,骗我们来苏北的。第二天一早,大家齐了心拒绝上岸。后来经带队的工宣队与学生中的排长反复做工作,才不情愿地上了黄海农场派来接人的拖拉机。
    第一天到连队,中午就给我们下马威,喝豆芽汤吃大馒头,本来是给我们准备了红烧肉的,但一听说我们这批苏州学生不肯上岸,连长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于是肉取消了,只能喝点苏州人从没听说过的黄豆芽汤。我们八个女生住在一间屋里,那间屋子的尽头(北面)不知怎么是一铺炕,据我后来了解,苏北人是不睡炕的。我们到时屋子地面上已铺上了一层干草,连长解释说因为人多,物资一时来不及调运,铺板要过半月才能运到,就先睡地铺。我们就将箱子全部置放在炕上,人睡在地下。铺床时同学英突然发现草下有一只白色的虫子在蠕动着,胆小的她当场就吓得哭出来,我们七个人也一道哭了起来。再一听,南边两大间女生宿舍早已哭成一片,于是我们苏州人娇滴滴的恶劣印象在我们下乡第一天就毫无悬念地留在了新荡七队连队领导与老职工老知青的心里了。
    就这样,直到七九年知青大批回城,我们几千名苏州知青中的大多数在黄海农场耽了10年。从十八九岁熬到了近三十才回到家中,分配了工作。当然,也有相当多的同学在恢复高考后上了大学,在而立之年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相关文章:难忘的3月28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