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以为已经翻过的一页

(2012-12-15 16:28:47)
标签:

老了

心底

方正

人生

我的心

分类: 家的故事
                                  以为已经翻过的一页
    上午九点来钟,不早不晚的那一刻,收听了一个电话。
    虽说是个苍老的女声,隔着空间,声音也显得有些飘渺,但我还是听出了大姨的声音。那是我母亲的表姐,长母亲一岁,那就该是1926年生人,如今虚岁87了。
    我母亲因为是独生女,所以没有嫡亲的兄弟姐妹,好在外婆姐妹多,所以她多的是表兄弟姐妹,老一代在世时,她们之间的关系蛮亲密的,现在老一代没了,我母亲一代也少了,因此到我们姐弟已与他们疏了来往。加之多年来老宅搬迁多,有时没通知到,连她们现住哪儿都不清楚了,就更没法多联系了。
    亲戚之间就是这样,只有多来往才会密切,少了来往,感情交流少了,就是见了面也会有陌生感。在我心底,他们之间那是属于我母亲的那一代,母亲不在了,与她们的关系也就淡了。儿子结婚时,倒是老公提醒我,那几位长辈喜糖还是要送的,毕竟都垂垂老矣,不告诉一声不恭呀。于是我听从他的意见,摸了过去。大姨一个人独住,姨夫早去世了,好在儿子天天晚上过来陪她住,这样有个照应。眼睛一眨,我这个表弟也是退休老人,虚62了。小舅与舅母跟了儿子住到园区,也都是七十六七往八十奔的人了。送喜糖跑了那一趟,估计以后也不会多来往的了。
    没想到早上大姨来了电话,说没什么事,就是牵记你了。她自己身体还不错,比我上次去还要略好些。还告诉我张家港的四舅前几天走了,享年91岁。
    她这句话,一下子提醒了我。在南京时,大约从2004年左右开始,我这位四舅就会给我写信,也不知他是哪里找到的我的地址,当时他已经80多岁,虽说人老了脑子不太清楚了,有时话说得七颠八倒,但字里行间,盈盈的都是想念。他跟我要一张我家三人的合影,我找了一张给他寄了去。老人开心极了,过一阵来信说照片收到了,看你们三人身体都好,很开心之类的话。同时又把他家几个女儿女婿的工作又一一表述一遍,在他给我的信上,大约已经说了五六遍都不止了。读他的信,我边看边笑,笑过之后也有些心酸,他老了,脑子不清了,但还是想着我这个毓明的女儿,也许在他心底,从来就没忘记过我母亲。记得母亲曾跟我说过,小时候在上海,四舅曾与她家人一道住过一阵子,处得蛮好的,还说“四兄”那时想跟她好,我说他人很方正,不错的呀,母亲说不行呀,没那种感情的,就是兄妹啦。没想到我这位老实的表舅,心里一直有着他的初恋,到老也没有忘怀。
    其实回家后这几年,应该抓紧时间去趟张家港看看他的,真是疏忽了。如今他走了,再去也见不着了。心中一阵落寞袭来。“此情只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错过了,终究还是错过了。
    我想起这位来电话的大姨,上世纪七0年春,我传染了一场黄疸肝炎。待肝功能正常后我回到连队休息,突然一天大姨寻来了,那时她因为在姨夫文革中”苏常太游击队“的事受到牵连,一家下放到滨海。她是听说了我生肝炎才找来的。那次来,她照例是絮絮叨叨,要我照顾好自己,又急着要到西边连队去看她的几个儿女,一边留下了满满一大饭盒的红烧肉酱煨蛋。病中的我,敢说那是我一生中吃到的最好吃的酱煨蛋了,浓油绰酱,甜味正好,块块入味。同住的朋友们尝过了都说是绝对正宗的苏式口味,好吃。
    大姨有二女一男当时在黄海农场,这是她很大的心事。但他们很快前后离开了。先是小表妹调到了淮阴二纺,后是那位现在天天陪她母亲的表弟,一天穿了身新军装来向我辞别,到东北当兵去了,最后是大表妹,到苏州财会中专读书去了。最后只剩下了我这个大姐,一直留守到1974年秋天进大学读书。
    时光如水,流年已逝。如今我也到了人生的晚年。大姨她们更是老了。母亲已离去多年,这么多年里,我以为那些属于她们的东西早已淡化如水了,谁知经岁月沉淀的东西一经翻搅,仍然还在那儿活跃着,翻腾着,提醒着我,过去的并不是一张白纸,它早已深深刻印在我的心底,一时一刻也没有消失。
    几时有空,到张家港去一趟吧,去看看四舅,四舅母应该是健在的。就明年春上吧,与儿子一道去,四舅他会高兴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