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TD与感性营销
标签:
it3gtdtd-lte感性营销 |
分类: 3G |
最近好像TD-LTE的风头突然盖过了TD。
中国移动表态:最早2010年可能进行这个带了尾巴的TD的试商用。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一、TD系:恐慌。中国移动就是TD的上帝,上帝动摇了,TD能不疯了吗?二、咨询研究界:一边倒。几乎99%的人都支持TD-LTE,当然也有1%的说TD-LTE是“带宽崇拜”的,好不热闹。
个人认为,现在早就过了“技术崇拜”的时代了,也过了“产品崇拜”的时代,要说崇拜,也是“客户体验崇拜”——TD还是TD-LTE,谁好谁坏,不是“专家”说了算,而是客户说了算!当然,从企业的角度,还需要考虑一个因素:成本。只要客户认可,成本也合适,就上,谈其他的都没有意义,毕竟这是在做企业,这是市场经济。
不过,即使要上TD-LTE,那也是两年以后的事了。这两年TD还是要做的,3G并不是就一夜之间就应该消失的。所以,现在的关键是,怎么让来运营3G?怎么利用3G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体验而提升客户和企业的价值。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3G也好,包括未来的4G也好,原有2G时代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已经不再适用,3G/4G的发展需要适应大势,而不是反过来。这个大势是什么?就是感性营销!
原来大家谈3G与2G的差别是什么,答案是上网速度更快而已,其他没有不同。后来发现不对,虽然话音还是主要的收入来源,但是玩法已经变了,因为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事:移动和互联网的融合,3G更倾向于互联网模式而非传统电信模式——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欧美3G做得并不好而日韩3G做得有声有色。
从用户消费的角度看,用户的消费行为已经发生了变化,在2G时代,用户的消费行为还是以“理性消费”为主,用户看重的是功能——不光是电信产品,对其他产品的消费也是这样的特征;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同类产品的选择越来越多,功能等理性因素不再是人们购买的决定因素,人们越来越关注产品的外观,产品带来的情感认同,这个时候,“感性消费”逐渐取代“理性消费”。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转变经营模式——感性营销,迎合客户的感性需求,如Apple的IPOD,IPHONE、LG的巧克力手机就是典型的例子,甚至传统的理性产品也开始往感性化转型,如汽车,越来只用于高端跑车的感性外观设计也开始应用于普通车型的设计,东风雪铁龙的C2就是典型的例子。
幸运的是,3G赶上了这样一个感性的时代;不幸的是,除了部分手机厂商之外,包括电信运营商在内的多数企业并未意识到这一点!
需要强调的是,感性营销不仅仅是“营销”,而是一种全新的运营理念和商业模式,涉及到从产品到品牌到传播等角度的感性化设计和打造。
下面以TD为例探讨探讨3G怎么应用感性营销。
前面有篇博文特别对TD应该怎么发展进行过分析,结论是TD应重点以数据卡为切入点来发展用户。尤其是如果两年以后就上TD-LTE的话,数据卡更是唯一的上佳选择——否则到时光是手机终端的更换就可以折腾死电信运营商。怎样让客户更容易接受TD数据卡?答案是感性营销。
首先,从产品的感性化设计入手。TD数据卡的目标客户无非是三类,一类是商务高端,一类是时尚青年,还有一类是普通用户漂泊一族。针对这三类用户,分别设计不同的感性化数据卡:针对商务高端,借鉴IBM Thinkapad的思路,一袭黑色,全部打上VIP的标志;针对时尚青年,借鉴食物U盘的思路,外观做得非常独特,而且赤橙黄绿蓝锭紫每样都出一款;针对的普通用户,做得尽量简洁,以节省成本。
图:这个U盘不能吃
在营销和产品诉求上,针对商务高端,强调优先接入、最稳定的速度,强调高端客户独有,强调尊贵,“人生的快车道时刻为您准备!”;针对时尚用户,强调“时尚”,强调“新奇”,“多彩的移动新生活!”;针对普通用户,强调“简洁就是美”,“低价同样移动上网!”
同时考虑打造针对3G专门的品牌和针对不同客户群的子品牌。针对3G的专门品牌很有必要,而且多数运营商已经这么做,从NTT docomo到中国电信的“天翼”,都是这样。对中国移动来说,为3G塑造品牌已经势在必行,不管是“TD”、“TD-SCDMA”还是“TD-LTE”,对一般消费者来说就是不明所以的字母组合,中国移动应该将其转化为普通用户也能认识的符号——品牌。当然,为品牌设计感性化的LOGO和名称,以及品牌内涵的感性化打造,是其中的重点工作。
在品牌LOGO的设计可以借鉴和黄3,将“中国元素”和3G技术元素融合起来。而品牌内涵,针对时尚用户,不妨继续启用周杰伦配合一系列的传播活动将“TD”打造成时尚的“代名词”。
图:和黄“3”感性的品牌LOGO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