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作业活起来——浅谈初中数学作业设计
(2011-11-21 15:16:43)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研究 |
数学的学习,课堂是主战场,作业是根据地,只有建立一个良好的根据地,才能保证学习的高质量。古代的军事家曾经说过,“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指的是战争还没有发动前,各种后勤配置应事先准备好。精心设计而高效的作业,会对数学的学习起到巩固、深化的作用。
当前初中数学的作业设计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不合理性,归纳一下,主要存在这些问题:①作业量偏多。例如:七年级上作业本(1)的作业“整式的加减”中,包括“拓展与探索”在内共有7个大题,最快的同学需花15分钟,最慢的得花45分钟左右,基本速度的同学也要花25分钟左右完成;②难度偏大。如七年级单元试卷第二章中出现了求22005-22004及0.256×(-4)7这类题目,对于没有学习二次根式基本性质的学生而言,其抽象性及难度可想而知;③形式陈旧。形式单一、陈旧、缺乏应用意识的计算题和应用题,频繁出现,学生只能停留在以“练”为主的机械操作式的作业模式中,更有一些作业中的习题都是以前老教材中的综合题,学生叫苦连天。
究其原因,新课程实施来,我们使用的教材属于新老交替阶段。由于我们习惯于老教材的使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材料,对老教材中的习题类型耳熟能详,一旦要抛弃这些积累,毕竟有些旧情难舍。因而手里拿的是新教材,教学时又回到了旧教材上,常用旧教材作新教材的补充。于是在老教材下本来不算很难的题目,由于新教材中没有涉及,学生便束手无策。这样一来无形中加深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毫无做作业的兴趣,老师布置作业只能是“硬倾(按)牛头吃水”,学生没有完成作业的自觉性。这样的作业形式已深深的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作业感兴趣了,他才会去做,做了才会有效,我们的教学才会有质量。那么如何进行新型的作业设计呢?
作业设计不应停留在对知识的重复模仿、机械记忆,而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打破单一的书面作业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凸显学生主体,变被动的完成任务为主动的探索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着手:
1、设计趣味性作业,让学生做问题的探索者。
学生完成数学作业是一种数学学习活动,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许多落实新理念的作业方式,使数学作业内容生活化、活动主体化、形式多样性、过程探索性的作业。一些制作、游戏、调查、实验、数学短文或日记、小课题研究等类型的数学作业,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比如让学生动手拼图——七巧板游戏,可以拼出各种形状,以帮助认识几何图形;学习“概率知识”时,让学生收集一些含有概率的例子,并与同学交流一下这些概率表示的意思,像算算体育彩票的中奖概率等;让学生算算一张纸连续对折多少次后,所得得厚度可以超过你得身高等等富有趣味的习题。
这些形式使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活动,巩固知识,知道除教材外还有许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在探究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尝试与人交流和合作的乐趣,增加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学会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2、设计分层性作业,让学生做实践的成功者。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数学教师应给每个学生挑选适合于他的问题,不催促学生,不追求解题数量,让每个学生经过努力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而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为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尽可能照顾这种差异,不能“一刀切”,而应该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在作业中得到能力的提高。
3、设计开放性作业,让学生做学习的创新者。
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为此作业设计中,我们应以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为目的,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为中心,引导学生会思考,善思考,巧思考,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会创新。
我们可以设计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题目以及形式新、入口宽、解法活、策略多的题目;设计一些内容形式新颖,问题解决具有发散性,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的开放性作业。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时,可设计一些给定部分条件让学生自己补充完整再列方程解答的题目,或干脆给学生一个方程设计一个能用此解的实际情境的应用题。这样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探索、发现问题的创造意识。这些开放性作业,起点低、层次多、答案不唯一、策略多样化,学生容易下手,能使所有的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切入点,进行思考,体验成功,体现“人人掌握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大众数学的思想。
4、设计自主性作业,让学生做知识的建构者。
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必应享有学习的主动权。在作业设计中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为此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编写作业题,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出问题。自主性作业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用自己擅长的表现方式把自己的学习体验与认识呈现出来,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个性、特长,较好地培养了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奠定了基础。
通过这样的自主性作业,学生在探究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探究事物之间联系的基本方法,增强了主人意识。
事实证明,这样的作业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被动、机械、模仿式的完成作业为自主探索式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完成作业不再是以练为主,而是以“做”为主,通过做来体验数学,认识数学,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 span>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