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2007-09-04 14:18:35)
标签:

人文/历史

古语今读

分类: 古语今读
    有时与朋友闲谈,会谈天说地论人评事,人对外界事物都有自己的好恶,免不了对自己喜欢的事物大加褒扬,对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事加以贬低,这也是人之常情,可是人往往被喜爱或愤怒蒙蔽了双眼,看不到事物真正的本质所在。记得《大学》里就有这样一句:“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这里需要稍加解释,好(hào):喜爱、喜欢,作动词用,第一个“恶”念è,意思是坏处、缺点、不好的地方,作名词用,第二个“恶”念,意思是讨厌、憎恶,作动词用。连起来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喜爱某人却能看到那人的缺点,厌恶某人却能看到那人的优点。仔细想想,这可是了不起的好品德。

 

    “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这句话出自《大学》原文是:“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简单解释一下就是:之所以说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养自身,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亲爱的人会有偏爱;对于自己厌恶的人会有偏恨;对于自己敬畏的人会有偏向;对于自己同情的人会有偏心;对于自己轻视的人会有偏见。因此,很少有人能喜爱某人却又看到那人的缺点,厌恶某人却又能看到那人的优点。所以有谚语说:“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坏,人都不满足自己庄稼的好。”这就是不修养自身就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简简单单十个字,要做到却是份外的难。这句话讲求的就是一种自身的品质、品德。修生才能治家,而欲修身,必先正心,正己才能正人。人都有私心,别说别人,就是自己的父母,也难免有偏爱之心。俗话说“十个指头有长有短”,同样是父母生的孩子,也会因为听话、乖巧……而分得父母多一点点的宠爱。而又能有多少人能做到利益当前,正心为先,把持公心来做出正确的判断呢?三国中的刘玄德,真算是品德不错的人,白帝城托孤时,寥寥数语,尽显公心:“我儿可辅则辅,若不可辅君当自立为王。”虽然后人对此句话的诠释不尽相同,但我宁可相信,刘备有一颗正心。

   

    《大学》里的这一段偏重修身治家,因为人首先生存于家庭,首先面对的也是如何处理好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家庭问题,推而广之,才到亲友、社会,甚至天下。所以,不仅仅是在家庭,在社会上也应有一颗公心。记得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某小学的一个班开展主题班会,班会的主题是“尺和寸”,在班会上,老师要求每个同学依次站起来,由其他同学大声说出他的优点和缺点。活动进行得很热烈,可是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当这个班的班长站起来时,没有一位同学指出他的缺点,而当这个班成绩最差,被同学们称为“淘大王”的那位同学站起来时,也没有一位同学讲述他的优点。老师把班长和“淘大王”都请上讲台,告诉同学们这样一句话:“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并说:“任何人都有优点,也都有缺点,成绩好坏并不能代表一切。”终于,那位“淘大王”的同桌怯怯地站了起来,小声地说:“他乐于助人,有一次我生病,他把我背回了家。”教室里很安静,那位“淘大王”眼里却噙满了泪花……

 

    孩子的心是单纯的,也是最容易受到尘世的侵蚀。大人们常常不注意教育方法,以至于在孩子的眼里,判断好和坏是很简单的事情,一好百好,一坏百坏。用这样的眼光去看别人,容易受骗或是受伤,用这样的眼光看自己,便是盲目自傲或盲目自卑。用这样的眼光看世界,就享受不到美妙的四季和百态的万物。世界之所以美好而奇妙,就是因为万物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