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价好药难求亟须制度保护
(2015-09-15 12:07:49)
本是一盒仅售7.8元的普通药注射用促皮质素(ACTH),在医院里时常难觅踪影,黑市上却卖到4000元,相当于正常价格的500多倍。记者调查发现,关键时刻一些能救命的廉价好用药在现实中却成为“孤药”。(9月15日《北京晨报》)
近年来,廉价好药难求这样的新闻不断被曝出,且成为咄咄怪事,人们更是感同身受,表妹的例子就很有证明力。由于工作性质,她需要经常“飞来飞去”。为防晕机,她一直都买“乘晕宁”:6块钱,20片,便宜又管用。可是这两年再到药店去买,不是难见踪影,就是被束之“低”阁——被放在最底层人们看不到的格子里。而药店推荐的,都是一种6片装的晕车药,20元。
在医院工作且有10年摆药经历的老婆对此更是司空见惯,比如原来1块多钱100片的心得安、颅痛定,临床证明药效很好,属于“好吃不贵”的品种,但是现在已经不再生产;1块多钱100片的谷维素,一种很有效的营养神经药,药厂虽然尚有生产,但却被开大处方的医生成心冷落。
廉价救命药缘何“一药难求”?以ACTH为例,原因有二:一是一盒ACTH只卖7.8元,利润只有2%,加上需求量很少,很多厂商不愿意生产,分销商也不愿意备货。二是受长期以来以药养医的体制弊端影响,有些药品需求量不是特别大,医院索性不进货,即使进了货,医院的盈利性要求和医生的功利性目的,导致低价药没人用。
究其根本,低价药之所以频频失踪或“死亡”,我以为,除了药厂和医院的逐利本性,更重要的还是国家对它的保护性不力、不够。对此,不妨两招并用。第一,随着医院的改制,其公益性应该成为其唯一属性,医院没有了利益驱动,廉价救命之药才会成为首选。其二,对于廉价特效药,国家应该允许并支持药价放开,让生产厂家有利可图,而且已经开始这样做。一个确立了市场竞争制度的国家,不应因为过度干预,导致上述药品“降价死”。
当然,放开药价,并不是不要干预,也要谨防药商钻进钱眼里,疯狂逐利,比如只生产高价药品,不生产低价但却优质的药品,或者一放就乱。这个干预是适度而不是过度。市场经济体制下,放开与监管,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或曰管理者的两手。放开药价是对廉价好药的市场性激励,而适度监管则是对于用药人群的制度性保护,二者相反相成,不可偏废。
http://news.qq.com/a/20150915/002474.htm?tu_biz=1.114.1.0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