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50多年的寻找,感恩就这样任性

(2015-03-17 10:07:56)

       昨天,阳光明媚,斜斜的光影映射在明德才手机里的一张合影上。照片里,除了62岁的明德才,还有一名头发斑白的老人——他,是明德才花了半个多世纪苦寻的救命恩人——林德超。50多年前,明德才只有8、9岁,他和几个小伙伴相约跑到涪江边一处名叫“马岭岩”的地方游泳,不幸溺水,幸亏被林德超老人救起。(3月16日《重庆晨报》)
  “那个时候,我年龄小,又被淹蒙了,根本忘记了说声‘谢谢’。”为了这句谢谢,明德才愧疚了半个多世纪;为了表达感恩,他寻找了50多年。这样的寻找,该是多么的任性。我们在赞美救命恩人当年见危相救的同时,对于这样一个一直执着地对救命恩人寻找的人和他的行为,也要大大地点一个赞。
  50多年前,林德超其实也就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能够与同伴一起将溺水的儿童救起,无非是赶巧了,又下意识,他压根儿没想到,这样的举手之劳会深深烙在一个少年的心坎里,更没有想到隔了50多年,都60多岁了,竟然还有人为此专程找上门来感谢他,“很欣慰”。这佐证,做好事让人惦记、寻找、感恩,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又是一件多么值得去做的德行。
  当然,50多年的寻找,光这坚持的任性本身,就非常不容易,也见证了一个人不泯的人性和良心。一般而言,时过境迁,隔个三年五载十年八载,也就会逐渐淡忘,即或是良心发现,也只是偶尔想起。联想起近年来一些人被救之后不仅连声谢谢都不说,还匆匆离去,以及河南那位大学生为救两个孩子牺牲后家长还撒谎说“是他自己坠河”这样的荒唐事情,怎不叫人感慨万千,不胜唏嘘?
  这更说明,在当下,任性感恩该是多么值得赞美,知恩不报或者恩将仇报,又该是多么应该谴责。我们的社会,应该弘扬救人感恩这样的正能量,鄙视、唾弃见死不救知恩不报那样的负能量。
  人之初,性本善。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最基本的德行就是两种:见到别人为难着窄的时候拉一把,见难相帮,见危相助;对于帮助了自己的人,也要说声谢谢,懂得感恩。这是互动,更是感恩。从这个道理上讲,明德才半个世纪寻找救命恩人,昭示感恩就是这样任性;而50年前后的这一幕,也为我们树起了救人与感恩的道德标本。
   
http://news.sina.com.cn/s/2015-03-16/032631609892.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