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65岁的市民林玉晴(化名)外出时突然肚痛,内急,在长沙市劳动路东塘西公交站附近沿街找厕所,却屡屡遭拒。当她终于在一个机关单位找到厕所,却被拒绝入内。“我狼狈地躲在洗手间,把脏衣裤脱下来扔掉,心里怦怦直跳。活到这么大年纪,想不到还会遇到这样尴尬的情况……”1月19日,65岁的长沙市民林玉晴说话语气平静,但说到“躲在洗手间脱脏内衣裤”时,眼角湿了。(1月20日《潇湘晨报》)
一个老人,因为内急,沿街找厕所屡屡遭拒,那种难受难堪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可是,我们看到的,就是一家家机关单位门店将她拒绝。这真的有点儿过分,有点儿不尽人情,有点儿无法接受。是因为安全问题吗?清洁问题吗?还是别的什么?即便是也不该成为理由,她毕竟是位65岁的老人,谁不是人生父母养的?谁家又没有老人?老吾老难道不能以及人之老?可见,是因为我们的机关、单位、企业,太没人情味儿了。
当然,首先应该说,一个城市在建设时,对厕所的重视不够,这表现在一条大街上很少有厕所或者没厕所,只重视“输入”不考量“输出”,一旦内急真的让人起急。于是我们常常看到,有人不得已在犄角旮旯排泄,有的墙角都是便溺,让原本整洁的市容藏污纳垢。
其次,对胡同里的厕所在街面上也常常没有标注,缺少起码的细节服务,和一座城市的品质还有差距。
第三,也不符合我们的城市精神。近年来,很多城市都定义了自己的城市精神,大都有厚德一条,长沙虽然没写,但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可悲催的现实是,连人的基本需求都解决不了,或者说有条件解决但就是有人拒绝解决,怎么能称得上以人为本,又怎么称得上“敢为人先”呢。
其实,一个城市居民的基本需求问题,反映的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硬件问题,更是一个城市的厚德精神,文明程度。和一些国家的城市比起来,我们的建筑也许并不差,但毫无疑问,一些细节问题做得并不好。这么说吧,比如同样都是开店,对比来看,我们有几家店能像肯德基、麦当劳那样,对于到那里如厕的人敞开大门?对于在那里留宿的人甚至是流浪汉都不驱不赶?也许有,但很少。可见,一个企业做大做强,不独产品占据优势,细节一样决定成败。
一个65岁老人便溺在裤子里,令人尴尬,也令人屈辱。它虽然是个案,但却非孤例。这件事情至少让人们反思,居民“方便”之需事关文明,老人如厕屡被拒城市德性在哪儿?人们的爱心在哪儿?我们的单位、机关、店铺,能否予人方便自己方便?我们的城市治理,可否重视解决好基本需求,勿以善小而不为?小事行方便,细节见大节,毫无疑问,它折射的正是一座城市的德性,在打造服务型政府的今天,不能等闲视之。
http://news.sina.com.cn/s/2015-01-20/082231420382.s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