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信号“石狮民生事”发布“一家34口灭门惨案”文章,在文末则附上了34只死老鼠的照片。日前,警方称信息涉嫌发布、传播虚假警情,涉嫌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将发布者吴某雄行政拘留10日。(1月19日《南方都市报》)
一个将没影的事虚构得如此栩栩如生的“大微”,尽管配发的是34只死老鼠,使用的是拟人的文学修辞手法,但它毕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童话和寓言,也不是小说,至少不是发表在相关的媒体版块,而是通过新闻载体微信发布,有扰乱社会秩序之嫌,按照谣言行拘,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
微信作为时下最热门的社交信息平台,可以交友、通信,如聊时事,讲故事,编段子,而且它正在演变成为一大商业交易平台,也可以发布广告,推销产品,甚至炒作等。但是,凡事都有度,一切都应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不能逾越雷池,突破法律底线。
据@泉州网警透露,“石狮民生事”的持有者吴某雄为福建漳州南靖人。“这位号称拥有近20个账号,百万粉丝,月入20万的‘民生哥’,就是靠着抄袭和造谣起家的。”也就是说,吴某雄的起家,就是靠突破法律底线实现的。
人们奇怪的是,这样胡言乱语胡编滥造的“大微”何以能够招摇过市,拥有百万粉丝?而更大的问题是,借死老鼠造谣的网民3次被拘,靠炒作月入20万元,说明了什么?确实值得深思。
第一,是有猎奇心理。一般而言,就像没有段子就不搞笑,网络上的点击率,一般都是靠猎奇,靠噱头炒作来实现,尤其是对于一个靠炒作挣钱的人。为了发财,“秦火火”、“立二拆四”、周禄宝、傅学胜等人,利用网络造谣传谣、敲诈勒索。与此同时,一些无良商家,也会出钱让人去搞下三滥的恶作剧。
第二,是有负面情绪。不能否认,有的人工作不好,待遇不高,加班较多,生活艰辛,还有这样那样的原因,导致心情不好或者阶段情绪不高甚至存有负面情绪,看什么都不顺眼,尤其是看到正面的正能量的事情,就会本能地讽刺挖苦,也会在网上发泄。这样的人也会扎堆儿,物以类聚。于是,谣言有了受众,就有了市场。
第三,是有挑战意味。毫无疑问,在很多有负面情绪的人眼里,敢于造谣,不仅是寻求刺激,发泄对社会的不满,也是对制度的挑战,在他们的眼里,这些人是“斗士”,是“英雄”,所谓臭味相投,频频恶搞。培根说:世上没有为恶而作恶的人。有的都是企图从恶中取得利益、快乐、名誉而为之的。恶,其实成了某些人的快乐之举,生财之道。
作为自媒体,微信平台可以得瑟、矫情、八卦、吐槽,甚至搞笑,但是不能毫无边际,胡说八道,毕竟它还是个小社会。即便有“灭门惨案”,也需要警方证实并发布,岂容造谣恶搞?
http://nandu.media.baidu.com/article/1559992892178330392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