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remyljm:一大早去汉口办事,实在太困在地铁上睡着了,眼睛一睁开旁边站了一个孕妇。就在准备给孕妇让座的两秒前,余光扫到四周,不下十个人都是拿着手机对着我这边,肯定是在刚刚睡着了已经被拍了无数张照片。现在感觉自己要红了,明天新闻标题应该是“无良少年不给孕妇让坐”,只求照片能把我的脸打上马赛克。(1月14日《楚天都市报》)
青年装睡不给老幼病残孕让座,尽管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让人诟病,但就这件事而言,无疑是一个误会。不过,这件事也传递出三个信息:“不让座”的青年很羞愧,人们对不文明的现象多了监督意识,文明的风气正在蔚成。
在公交车上的不文明行为很多,比如不讲秩序,争抢座位,装睡看手机不给老幼病残孕乘客让座等,具体分析,这里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因素。主观原因就是人口太多,我们的交通条件还比较落后,自己又想舒服;客观因素就是有的人可能加班超负荷工作比较劳累,有的人居住偏远挤车辛苦,有的人身体不适有病等,不能对年轻人不让座行为一概而论,“一棍子打死”。
其实,一个文明或不文明行为的形成,在习惯养成,在环境影响。不容否认,现在的年轻人基本都接受了系统的良好的十几年学校教育,懂得文明、道德的定义,也知道是非荣辱,为什么走到社会上以后,有时候会“病情发作”,变得不那么文明了呢?
其一,是被家庭的溺爱侵蚀了。孩子在学校接受的是一种教育,在家庭接受的是另一种教育,由于是独生子女,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被一家六个长辈娇惯溺爱,最终自私任性,甚至自负霸道。在“第一任老师”们的教育引导下,学校的课堂教育被侵蚀,被抵消。我曾在公交上看到这样一个现象,一位老太带着孙子上车,一个背着大书包和她孙子差不多大的学生给她让座,她一转身就让孙子坐了上去。
其二,是被不文明现象污染了。有很多孩子,有文明积淀,也有较好素养,但在不挤就上不去车的情况下,只好去挤;在不加塞就难以正常抵达的情形下,只能去加;在不抢就永远没有座位的情境下,只有去抢……久而久之,长此以往,做文明人吃亏,做老实人吃亏,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和负面因素就像一口大染缸,近墨者黑,让一些好孩子变成了不怎么好的孩子。
不过,就本质而言,这些不文明现象并非根深蒂固,这些孩子们也懂得文明自爱,绝大多数遇到特殊乘客,还是会让座。对于那些少数不让座者,如果他们不懂得自律,索性让我们的手机也变成“摄像头”,对之进行舆论监督,形成有效“震慑”。总之,通过国家治理和大家努力,让文明之习慢慢养成,蔚成风气,蔚成风景。
http://news.sina.com.cn/s/2015-01-14/110931397906.s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