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下午,25岁的南通小伙子小杨在工作期间突然昏倒,心脏也随即停止跳动。在被送医后,医生对他进行了心肺复苏等一系列紧急治疗措施,但半小时过去了,小杨却持续没有生命迹象。在医护人员的坚持抢救下,小杨在心脏停跳第67分钟时,奇迹般地有了微弱的心跳声。(11月23日《现代快报》)
一个已经没有生命迹象的患者,在心脏停跳第67分钟后被救活,这令人感动,值得赞美,也让人无限感慨。在我看来,它算不上一个医术奇迹,但却是一个医疗奇迹。如果说,医术奇迹确乎是真功夫,需要不断甚至艰苦的磨练才能完成,那么医疗奇迹则是另一种真功夫,需要相当的职业精神和道德操守才能实现。
这条67分钟死而复生的生命,在一些医院,一些医护人员那里,或者因为功利,或者因为忙乱,或者因为怠惰,或者兼而有之,会选择放弃。如果说抢救了30分钟、40分钟、50分钟,有的放弃了,可能不算“仁至义尽”,可有的抢救了一个小时、62分钟、64分钟、66分钟,仍然不见生命迹象,他们选择放弃有错吗?没错,也是好样的。
在医学救助教科书和临床实践中,心脏复苏术一般为半小时,具体表述为,在抢救过程中,每4-5分钟检查一次颈动脉及自主呼吸,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等生命体症,每次检查间歇时间不能超过5秒钟。也就是说,超过30分钟,没有生命迹象,是随时可以放弃救治,宣布死亡的。
这么说来,在半小时之后,67分钟之前的任何一个时间段里,医护人员放弃抢救都是合情合理合规的,无可厚非。而南通这家医院在救助一个小时之后,仍然不抛弃、不放弃,这就是高尚的职业操守在起作用了。正是由于他们人性的驱使和韧性的坚持,才使这条生命再生。我们有理由相信,过了67分钟,他们依然会坚持。
其实细想想,很多医疗奇迹,比如有记载的2012年6月5日中新网报道的乌鲁木齐男子龙宝心脏停止跳动80分钟,医院救治奇迹生还的病例,以及2012年5月浙江萧山年轻男子心脏停止跳动一小时奇迹生还的例子等等,是怎样诞生的?我认为最权威的解释就是,与医术无关,与医疗有关,关乎职业精神和道德操守。
这种职业精神,是救死扶伤的道德操守,是悬壶济世的业界良心。所以,67分钟的心脏复苏奇迹,也是医疗奇迹,职业道德的不抛弃不放弃。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市场环境下,这样的职业道德和业界良心,不正是亟需践行和弘扬的吗?
http://news.sina.com.cn/s/2014-11-23/032031187960.shtml
http://www.chinanews.com/df/2012/06-05/3941142.s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