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朱长海:不能献身 可以献爱
(2014-10-28 13:43:52)
看了这篇报道,感动之余,首先在脑海掀起波澜的是,为什么死神总与朱老师擦肩而过,换句话说,他怎么总是在学生危难的时候从天而降,成为学生的守护神?令人唏嘘的是,最后这次他不是从天而降,而是拔地而起,在生死时速的关头,用身体托住了学生,自己却牺牲了。
让人奇怪的是,学生的险情那么多,而且在一次次历险时,朱老师总是及时出现在学生身边,为此他上过四次急救车,而没有上过急救车的危险情形不知有多少。难道他不知道救人危险吗?不知道生命可贵吗?不知道承担家庭的道义和责任吗?他当然知道,但是他不在乎,每天几乎24小时“粘”着学生。如此贴身护卫,所以,学生们的危险虽然很多,可总是一次次被他发现、排除。
英雄的朱长海是怎样炼成的?不仅用身体,而且用心灵。他是灵魂工程师,还是生命保护神。常年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天天透支他年轻的身体,却没能夺走他的生命,最后,因为救高空坠落的孩子,他还是舍学生和家人而去。他的生命只有37岁,但是,他的精神更长寿,永垂不朽。
朱长海走了,留给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遗产有很多。其一,37岁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是他的价值在学生身上叠加,生命在别人身上延续。其二,人活着或死去,为了别人,不仅高尚,而且有意义。其三,他的精神,激励着他的学生以及更多的人、平常的人、普罗大众,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讲奉献的人,关键时候能够帮人一把的人,纵然不能献身,至少可以献爱。
朱长海的身体并不好,是常年透支的结果,追思起来,我们的各级领导,还是应该对疾病缠身的朱长海们多一点物质温暖,多一点人文关怀,多一点情感呵护,让好人既健康也快乐,千万不要以为发了一些奖杯奖状奖金就万事大吉。奖状是激励,但也容易把人扭曲为机器,只会咣当咣当劳作,不会舒舒服服休息。有些人,一旦成了先进,变身劳模,就失去了个性和私生活。这,变味儿啦!
我们真诚地希望,那些活着的“朱长海”们更健康,护佑更多人;更快乐,愉悦自家人。更希望朱长海们的生命,同样受到别人的保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