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2日晚上7点40左右,浙江省义乌银海路前黄宅村路段,发生一起车祸,一辆拉沙货车侧翻,把一名4岁女孩压在车底,一名经过路人热心上前救人,直到孩子喊出“爸爸爸爸”,才发现被救的孩子居然是自己心疼的女儿。女孩现在还在医院救治,随时有生命危险。(10月24日中国青年网)
这条在网上迅速成为热点的新闻有三大看点:一是路见车祸上前施救,最后被救的竟是自己的女儿,具有无巧不成书的传奇色彩;二是事件具有戏剧性,尽管女儿会有生命危险,可女儿得到救助,已经使一个悲剧事件有了转机,说明好人必有好报;三是这个救人者最终救的是自己的女儿,虽说是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不救永远都不会有这种情理,这也就是
“命运眷顾有准备的人”。这个“有准备”,就是敢付出。
其实,不管是不是救的是自己的女儿,这个人这件事本身,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可以说,这个人肯定是一个见危相助、见义勇为的好人,甚至是英雄,在当下很多人见了摔倒的老人都不敢去扶的的情形下,更显得难能可贵。至于救了自己的女儿,不仅是巧合,也是天意,是上苍对他最好的褒奖。这就是好人必有好报的最现实的例证。
好人必有好报,是古今以来最被赞美和推崇的价值观之一,也是中央倡立的24字核心价值观中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史书典籍和戏剧舞台上被广泛记载和演绎,程派名旦荀慧生演唱的京剧《锁麟囊》,就反映了登州富户之女薛湘灵结婚途中避雨时,见同路轿中贫女赵守贞因无嫁妆而啼哭,便以装有珠宝的锁麟囊相赠,六年后登州发大水她孤身逃难时,又被赵守贞奉若上宾的好人好报故事。
有人会说,好人有好报,这不是宿命论吗?非也。宿命指定数或劫数,是唯心之论。我们说善有善报,好人有好报,是因为这是概率,更是规律。你做好事行善事,自己心里愉悦并为人所称道,是精神收获;如果还得到人家的报答,就是物质回报了。概率就是:多做多回报,不做没回报;规律就是,行善必受益,做恶必被惩。从这个意义上说,多做好事,兼善天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就是“报应”。
可以说,文章开头那位父亲看见车祸热心上前救人,只是这个好人有好报的“现实报”的最典型的样本,只是这个“报应”的剧情太真实,太意外,太奇迹了。反过来说,如果他见状躲之唯恐不及,其女儿被救的概率,就成了必死的规律了。所以,见危相助,见义勇为,事关荣辱,悠关生命,还可能泽及亲朋,如此正能量,大家都去做,就会让好人有好报的“概率”成为“规律”。
(绍兴文明网)
http://www.sxwmw.gov.cn/wmpl/201410/t20141027_1420652.html
http://d.youth.cn/shrgch/201410/t20141024_5904666.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