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中介就像‘二当家’,有时甚至比政府还牛气。”浙江绍兴一家印染企业的老板陈锋感叹,“就说常遇到的建筑图纸审查吧,以前本地只有一家中介能办,排队花钱,还得低声下气求人家。”在浙江,目前审批前置中介环节大约占总审批时间的2/3。(6月8日《人民日报》)
审批前置环节的虚设,曾引起李克强总理的不满。他举了一例:“我们有些前置审批根本就没有必要嘛!”他说,“粮食局的职责本来是在市场短缺的情况下进行调剂,现在粮食市场早已放开了,而且还存在一定的卖粮难,为什么办这个企业也要粮食局审批?”
企业审批之所以“说起来都好笑”,一方面是政府“有些审批事项设立8年来竟连一次申请都没受理过;一方面是审批前置,“有些中介就像‘二当家’,有时甚至比政府还牛气”。
“二当家”凭甚“比政府还牛气”?揣测起来,不外乎如下几点:
一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高度垄断。“二当家”权倾“朝野”,当然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一夫把关,万夫莫开,众企业只能唯唯诺诺,看他的眼色行事,他说往东不敢往西,离了胡屠户,得吃带毛猪。
二是病象在“二当家”,病灶在“大当家”。中国的很多事,一个通行的行业规则就是“小弟”攀附“袍哥”,“袍哥”罩着“小弟”。没有“大当家”占位做后台,“二当家”岂能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三是根子还是体制上的篱笆没扎牢。按说,市场经济已经进行了20多年了,应该有些雏形了吧。遗憾的是,有些政府机关装束西装革履,似乎很现代、很时髦、很市场,但头上仍是一顶瓜皮小帽,脑后还留着根大辫子。这些大吏不思进取,这样便可抱紧他赖以寻租的那些“坛坛罐罐”,而制度却没有看住他,管住他。
要打掉“二当家”“比政府还牛的牛气”,我以为还是应先从“御前”查起,好好查一查“大当家”,看看有没有“灯下黑”,有没有超级黑、高级黑,比如能源局的刘铁男、许永盛、王骏、郝卫平、魏鹏远,并审视有没有体制疏漏与弊端。没有了“大当家”高级黑的保护,皮之不存,“二当家”又毛将焉附?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4-06/08/nw.D110000renmrb_20140608_6-01.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