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樱·诈聋·不打听
(2010-10-29 20:43:18)最近翻看史书,看到几个关于容人的故事,很有点意思,特做个文抄公,抄将下来,以与诸君奇事共赏。
春秋时,楚庄王一次大宴群臣。此宴名“太平宴”,即指所有文武大臣及宫内的宠姬妃嫔,要统统出席,且务要尽欢。席间欢歌美舞,觥举筹交,端的是“男女杂坐,履冩交错,罗褥襟解,香泽微闻”,一派融融喜色。
美宴费时。饮之黄昏,犹未尽兴,庄王便命点烛夜宴,还特别叫最宠爱的两位美人许姬和麦姬,轮流向各位敬酒。饮之半酣,忽一阵怪风吹来,倏忽间将蜡烛吹灭,顿时一片漆黑。趁黑,有一位官员用手摸了许姬一把。许姬把手一回,顺手扯断他的帽缨,之后匆匆回座,附耳对庄王细说经过,要大王惩治此人。
不料庄王听后,不但未让点烛,还大声宣布:“寡人今日夜宴,务要与各位同醉,现请大家都把帽缨扯下痛饮才是。”于是百官俱把帽缨扯下。席散回宫,许姬责怪庄王。楚王却笑笑说:“此次宴会,旨在尽欢。酒后狂态,乃人之常情,如果把那人揪将出来,岂不大煞风景?”
后来楚王伐郑,有一健将独率百人为三军开路,一路斩将夺关,直逼郑京,十分骁勇,使楚王声威大震。原来此人姓唐名狡,就是那夜偷偷戏许姬又被扯断帽缨的人。
这个故事,就是有名的“绝樱会”。
还有一个诈聋的故事,也很生动。说的是北宋有两员名叫孔守正和王荣的名将,在边疆上屡建奇功。一晚,两人陪侍宋太宗饮宴,几杯落肚便酩酊大醉,乱嗡酒疯,各夸功绩,互争雄长。旁立的侍从官即奏请太宗办他两人的失仪之罪。太宗诈聋扮懵,还吩咐侍臣送两人回家。
孔王二人酒醒之后,想起昨晚失仪之事,万分惶恐,齐齐上殿请罪。宋太宗却说:“那时我也喝醉了,也是恍恍惚惚,你们讲些什么,完全听不清了。”孔王二人感于皇上如此宽厚,从此更安职守且谨慎任事。
而另一则“不打听”的故事,也很值得玩味儿。
宋朝有位吕蒙正者,早年落魄不得志,一如韩信胯下受辱,曾混迹于寺院乞食。寺院规矩,饭前敲钟。但有的僧人戏弄他,故意饭后敲钟,使其人去锅空,不得饮食。日后吕蒙正发迹,权摄相政。初入朝堂之时,有人指着他讥讪道:这就是闻听饭后钟的那小子吗?蒙正装听不见,上殿的同僚中有不平的,想追问说此话的人,蒙正却阻止说:“不必,若知其人其姓名,会终生记在心里的,还是不知的好。”
史书里,这样的记载还有很多,像丙吉(汉宣帝时为相)容人小过(指车夫醉后失态),郭进(宋太宗时任山西巡检)不杀仇人(曾诬告他的人),楚王不辱下臣(即“绝樱会”例),袁盎(吴王刘濞处为相)厚待侍儿(从史与其侍妾私通,不怪,反将妾送他),等等,都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容人是一种美德,是一种雅量,有时还是一种韬略。
原载1992年第4期《承德社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