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人的婚恋—贫贱夫妻百事哀?

(2021-05-17 08:03:13)
标签:

婚恋

情感

物质

贫贱

分类: 随笔
中国人的婚恋—贫贱夫妻百事哀?

《中国人的婚恋》——

贫贱夫妻百事哀?

 

唐代大诗人元稹先生一句“贫贱夫妻百事哀”,流传了一千多年,也被人误解了一千多年。特别是在唯权是崇,唯金是拜的今天,许多人更是将此语视为“真理”,认为夫妻贫贱,就会愁事不断,悲苦连年。其实,元稹此句,出自他悼念亡妻的诗《遣悲怀三首》,本意并非如此,今天许多人的理解,不过是断章取义而已。

欲明白此诗的意思,还须了解元稹与其妻韦丛的一段婚姻。元稹二十四岁时,娶太子少保韦夏卿之女韦丛为妻。太子少保为东宫官员,官秩正二品,相当于今之省部级,担负着以道德教谕太子的重任。而元稹只是秘书省校书郎,是个负责典校图书的小官,官秩九品上,相当于今之县科局里的小股长。在古代,女人没有自己选择男人的自由,女儿出嫁,须爹妈拍板。韦丛的老爹是看中了元稹的文才,还是觉得这个小公务员政治上大有前途,史无记载,反正是把女儿嫁给了他。元稹当时职位卑微,俸禄很低,一个搞校对的,没有人给他送银行卡购物卡或茅台五粮液,日子过得颇不宽裕。元稹在其诗《遣悲怀三首·其一》中,对当时的清贫生活有所描述:“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拨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这四句的意思是:她看到我没有可供出门走场穿的衣服,就翻箱倒柜地去找;我手里没钱,死乞白懒地缠着她买酒,她就拔下头上的金钗去换钱。平常无论是用野菜还是豆叶当饭,她都吃得很香;没柴烧饭,她便靠积扫老槐树的落叶作炊。可见出身显贵的韦丛并未嫌弃元稹清贫,她任劳任怨,勤俭持家,夫妻相亲相爱,日子过得竟也温馨甜蜜。看了这段文字,或许有朋友问:“元稹身为官二代的老公,生活岂能如此窘迫,连买酒的钱都没有,谁信?他老丈人给他个百把两百万,也够他享受的了。”此为以新观念看待旧事物,桑榆先生不想和你抬杠。

然而不幸的是,韦丛与元稹结婚七年,竟因病去世。两年后,元稹升任中书舍人,充任翰林学士承旨,掌管翰林院,官秩为正五品,俸禄十万,经济上不再困窘。他怀念爱妻,写下了多首悼念亡妻的诗,《遣悲怀三首》便是其中之一。《遣悲怀三首》其二写道: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此诗的意思是:往日夫妻关于身后事的玩笑话,而今都一一来到了眼前。我怕看见你穿过的衣裳,都已施舍给了别人;你留下的针线我都封存起来,不忍展看。想到我们旧日的情意,不禁哀怜侍奉过你的婢仆,由于经常想起你跟我过苦日子的情景,我梦中还为你送过钱财。我知道,夫妻阴阳两隔的哀恨,人所难免,但对于我们这样曾经同甘苦共患难的贫贱夫妻来说,样样往事都会勾起我的回忆,令我更加感到哀痛。

元稹的经历和他的诗,大概可以使我们弄懂“贫贱夫妻百事哀”一语的含义;同时也证明,贫贱夫妻也会有爱情,有琴瑟和谐的生活。有人会说,元稹自谓的贫贱,只是与朝廷中那些高官显贵相比而言,并非真正的赤贫,不具代表性。其实元稹与韦丛,并非贫而有爱的特例,亿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了温饱而终年辛苦劳作的农民,为挣一份微薄的工资而付出几乎全部精力的工人,成千上万为挣钱养家活口而背井离乡的打工者,或在街头席地摆摊的小贩,他们当中固然有不少无爱的婚姻,但其中也有许多相依为命,互敬互爱的恩爱夫妻。

说起来,贫贱夫妻的确有其可哀之处:穿的是廉价衣裳,吃的是粗茶谈饭,住的是陋室窄屋,生活的每项开支都要精心算计,弄不好还得为柴米油盐发愁。求人办事,可能要看人家的冷脸白眼,常常碰壁。日子过得一不顺心,夫妻俩便难免吵架呕气,有关生计的大事可能会导致一场冲突,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可能掀起一场风波。古往今来,不知多少夫妻因“贫贱”二字而同床异梦甚至劳燕分飞。

  然而,富贵夫妻是否就百事可乐?我看未必。一些曾经共过患难的夫妻,一朝富了或贵了起来,问题也就接踵而至:富了的男人在外包起了二奶、三奶以至X奶;贵了的男人养情人,嫖妓女,换情人像换餐巾纸一样方便而又频繁。常见媒体报道,落马的贪官无不包养情妇,或是与几十上百个女人有染。当然,富了或贵了的女人也可以去养“面首”,找“鸭子”。于是乎,一些家庭不是前院失窃,便是后院起火。前院失窃,被窃走的是骚动的心;后院起火,被燃烧的是婚外的情。夫妻双方整日互相隐瞒,互相欺骗,只要有一方寻欢作乐,放浪形骸,另一方就可能要含愁饮恨,向隅而泣。而富贵夫妻同床异梦或分道扬镳的例子,也是举不胜举。

  由此可见,贫贱与富贵,并不是导致夫妻哀与乐的根本原因,也不是检验一个家庭幸福不幸福的惟一标准。

  据我观察,有些夫妻之所以“百事哀”,并非因为贫贱,而是另有原因:有的夫妻仿佛前世的冤家,你要朝东,我偏要朝西,别说干什么大事,即使是在一些小事上也分歧不断,女人因窗帘用啥颜色能跟男人吵上一嘴,男人因女人跟别的男人说笑几句能打上一架,终日吵吵闹闹,怎能不哀?有的夫妻不是齐心协力地摆脱贫贱的困扰,而是将贫贱的责任推给对方,你说我窝囊废,我说你没本事,整日互相指责埋怨。有的女人甚至指着男人的鼻子,骂他无能,若只是这样骂,还算宽大,有的女人则祭出男人那些发达了的同学、同事或是邻居压人,说你看人家如何如何,你是怎么混的?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到此地步,男人连跳河撞墙的心都有,怎能不哀?有的夫妻,女方倒是有脱贫之志,但男方却破罐破摔,变得越穷越懒,越穷越熊,甚至麻醉于酒精,沉溺于赌场,家中的顶梁柱成了不可雕的朽木,怎能不哀?有的夫妻毫无感情可言,只是为了搭帮过日子而凑合到一起,时间一长,你看我不顺眼,我看你不满意,怎能不哀……与此相反,一些夫妻虽然贫贱,但他们能够互敬互爱,真诚以待;能够在困难之时相濡以沫,共度难关;能够为摆脱贫穷的困扰,创造美好的未来而齐心协力,各尽所能;这样的夫妻,何哀之有?

  由于很多人将“贫贱夫妻百事哀”一语当作“真理”,所以金钱地位便成了许多男女择偶的首要条件。看看那些报刊上的征婚启事,多少女人在自诩如何美丽之后,要求男人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多少男人在自称有权或有钱之后,要求女人如何貌美。所谓征婚,实则已经演变成推销与求购的广告。男女组织家庭,的确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但如果女人唯钱是嫁,在择偶时看钱不看人,恐怕婚后仍然难逃“百事哀”的结局。隋朝的王通有言:“婚姻论财,夷虏之道。”(此语似乎不像元稹的名言那样深入人心)所谓“夷虏”,乃是指未开化的民族。社会发展到今天,难道我们的婚姻观仍然停留在未开化的阶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