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阔别廿六载,西大今再来

(2017-04-19 16:19:16)

 

 

阔别廿六载,西大今再来

   

    今年三月末,我与西北大学第三届作家班卢太运、张栓固、田万里、张峻山诸位老同学,重返西大,再游校园。

       28日下午,卢兄的女儿开车,将我们从咸阳送到西大。车至校门时,我们的心情都激动起来。那校门,居然还是二十多年前的模样!重返故地,只觉得阔别的漫长时光只是一瞬间。二十六年前,我们无数次出入此门,并在此留影的情景如在昨日。

 

http://s7/mw690/001zW4edzy7aqo9Uut8d6&690

http://s2/mw690/001zW4edzy7aqobnDCF71&690

我和妻子在西大门前留影

http://s8/mw690/001zW4edzy7aqoeWhhl07&690我二十六年前在校门前留影

 

空地后的水池边是我们常常纳凉谈天的地方,不知我们在这里消磨了多少时光。 

 

http://s12/mw690/001zW4edzy7aqoy8aXpeb&690

 

 校园变化不大,除多了几座新楼外,其余建筑面貌依旧,那些教学楼好像多年来没有重新装修,只是多了些新的招牌。看着几无变化的校园和一张张完全陌生的年轻的面孔,使我想到,校园就像河流的堤岸,一届届学生就像河中的流水,堤岸永在而流水常新。我们就是从这条河里流过的一捧水啊!

 

http://s4/mw690/001zW4edzy7aqpfDGBdc3&690

 

 

http://s10/mw690/001zW4edzy7aqvdcpbb29&690

 

http://s15/mw690/001zW4edzy7aqpjIlhYde&690

 

 

http://s14/mw690/001zW4edzy7aqvoAYyx4d&690早年立起的孔子雕像
       

 沿贯穿于校园的大道漫步向前,又见那春夏之际覆满青藤的长廊,遥想当年,多少青年学子在长廊下读书、休息或是恋爱。那些青年,现在也都四五十岁了。而今,坐在长廊下的学生,多在看平板电脑或手机。长廊内多了雕像和石刻,我和同学们欣然留影。

 

http://s13/mw690/001zW4edzy7aqpro9bu3c&690

 

http://s13/mw690/001zW4edzy7aqpGfixKfc&690

 

http://s8/mw690/001zW4edzy7aqpy1nWnf7&690



http://s5/mw690/001zW4edzy7aqpzJAgca4&690

右起为:卢太运、田万里、张俊山、本人。“载道”二字为老校长张岂之题。

 

http://s9/mw690/001zW4edzy7aqpDp6WY68&690

 

 由邵逸夫捐款建造的图书馆,曾是我常去之地。在老同学穆涛的鼓励下,我写了一部纪实著作《三百万日俘日侨大遣返》,其中不少资料是在这座图书馆里查到的。资料室只供老师、教授们查阅。管理资料室的解若冰女士,听说我要写书,特许我入内查阅。记得其内有大量1949年前的报纸,如《中央日报》《申报》《大公报》等(西大历史悠久,故藏有这些报纸)。我查阅1945-1946年的报纸,发现了很多关于当时日俘日侨遣返的报道,其中多有生动的故事。二十多年来,此著已先后由济南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解放军出版社以不同书名出版。

 

http://s13/mw690/001zW4edzy7aqpPyKXWbc&690



http://s12/mw690/001zW4edzy7aqpRT8YXdb&690

http://s1/mw690/001zW4edzy7aqsblyp2a0&690

26年前与同学曹怀玉、许传毅在图书馆门前留影。好羡慕我当年的满头乌发!

 

 图书馆对面是一块很大的草坪,是师生们歇憩、读书之地。草坪的北面是一座主席台,做召开会议之用。我们虽未在这里参加过什么大会,也曾在这里闲坐聊天。

http://s6/mw690/001zW4edzy7aqq2ULdj95&690


 

http://s10/mw690/001zW4edzy7aqq6iDSVf9&690

 

 学校大食堂,已是旧貌变新颜。当年,这里白天是餐厅,到了晚上,学生们把用餐的桌椅挪到一边,使其变成了一个庞大的舞厅。数百上千的男女学生在里面跳舞,“翩翩起舞”是谈不上的,因为人多时只有勉强可以挪动的空间。

 

http://s9/mw690/001zW4edzy7aqsiKy5Wa8&690

http://s11/mw690/001zW4edzy7aqslpSv8ea&690

 

 

 在校就读期间,我起初住在校外,后来到校内住宿。作家班公寓,在校医院的后面,我没在此处住过。我住过的地方有作家班活动室和教师楼。教师楼原是筒子楼,当年住宿条件极差,一家人挤在一间房内,烧饭在走廊上。走廊里光线昏暗,摆满杂物,做饭之时,油烟弥漫(前些年曾看到报道,说是已进行改造)。不过,我一人住一间屋,比起在校外租房,或是两人住一间的作家班公寓,条件已很“优越”。

 

http://s8/mw690/001zW4edzy7aqsO0cLBd7&690

 

 我们离开校园时,才发现学校新开了北门,颇为壮观,本想留影,但门旁无停车处,只得作罢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我们记不住每一个看到过的人,看到我们的人也不会注意我们。但校园中那熟悉的一切,已唤醒了我沉睡多年的记忆,使当年的种种经历活跃于脑海。我忽然觉得可以写一写在西大谋文凭的长篇散文,那段经历,虽无什么大起大落曲折动人的故事,却也是我生命中的组成部分。

 

http://s5/mw690/001zW4edzy7aqsTwKmo94&690



http://s13/mw690/001zW4edzy7aqsU9PVqec&690

 

 我们重游西大的头天晚上,老同学王妹英在曲江惠宾苑宾馆宴请刘应争老师与西安和外地的同学。相聚师生达14人,是我们毕业后聚会人数最多的一次。大家欢聚一堂,开怀畅饮,一叙同窗之情。擅书者卢太运、许道信、刘辉向同学赠送书法,气氛热烈,其乐融融。同学多是海量,竟喝了八瓶五粮液。妹英老同学的长篇小说《山川记》曾获柳青文学奖,奖金十万元,这次聚会,估计已吃掉了奖金的十分之一。呵呵。

 妹英老同学的豪爽、热情、慷慨,令我们难忘。

 

http://s6/mw690/001zW4edzy7aqtIs8VDd5&690

http://s1/mw690/001zW4edzy7aqtJzhSg00&690

http://s5/mw690/001zW4edzy7aqu36CcQ74&690

http://s8/mw690/001zW4edzy7aqu4CQOrd7&690

http://s2/mw690/001zW4edzy7aqu5zSN3b1&690刘辉老同学赠我大篆“恒者有得”。

http://s1/mw690/001zW4edzy7aqu8tQbuf0&690老同学许道信赠我王冕的诗《墨梅》。两位老同学可谓“看客下菜,论人兑汤”。甚喜!

http://s9/mw690/001zW4edzy7aqu9C4li58&690



http://s4/mw690/001zW4edzy7aquc1hvB63&690

  师生合影,前排右二为王妹英。

 

   听西安的同学说,西大已建有新校区,因时间关系,未能前往游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