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被颠倒的“正能量”

(2015-02-12 21:19:04)
标签:

能量

良知

桑榆

媒体

社会问题

分类: 杂文

 

被颠倒的“正能量”

  

  “正能量”一词,近年大热。开会演讲,如果不提“正能量”,好像都张不开口,著书撰文,不写“正能量”,好像都下不了笔。至于大小媒体,无不标榜自己在传递“正能量”,就连一向不愿鹦鹉学舌拾人牙慧的桑榆先生,为了表达的方便,口中也偶尔冒出这个热词。

 “正能量”到底是个啥?桑榆先生起初按照字面意思的理解,估计是宏扬人间正气,提倡正直做人,鼓励人们奋发进取,积极向上的意思。但盲目学舌,终不踏实,上网一查,方知“正能量”一词,乃是英国大众心理学传播教授理查德·怀斯曼一本心理励志著作的书名。据称,此书为读者找开了一扇重新认识自己和他人的窗户,教会我们如何激发自身的潜能,引爆内在的正能量,作者深入浅出地阐释了“表现”原理,破除了我们过去秉承的“性格决定命运”、“情绪决定行为”的认知,是一部能够帮助身处人生低谷、长期焦虑、沮丧、消沉、自我怀疑的人,可以改变我们工作、生活,以及行为模式的心理学著作。

 但是,“正能量”这个舶来词,而今似乎已经成了“正面宣传”的代名词。就媒体的宣传要求而言,凡是歌颂、表扬的新闻报道、网上帖子,都是“正能量”,于是,只要是歌颂之文,无论是过于夸张,还是沦于肉麻,都是绝妙好文;只要是表扬的报道,不管是否弄虚作假,还是做秀炒作,都是大好新闻;其中“杰作”,或刊登于媒体、网站的显要位置,或作为通稿广为转发。发在网上的帖子,尽管文字粗鄙,胡编乱造,满纸谎言谬论,只要是“歌颂”文章,便被当作传递“正能量”的大作而猛加吹捧,甚至号召公务员和大中学生学习。发了几篇谎言欺世漏洞百出的网文的人,被冠以“爱国作家”的头衔,到一些大学做巡回演讲,便是一例。

 由于媒体把这些东西当作“正能量”大力宣传推广,一些作者因此名声大振,更有默默无闻者因几篇歌颂文章而一夜爆红,甚至闹个什么头目干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少数人的爆红,起到了强烈的诱导作用,使一大批想走捷径,靠几篇文章、几个贴子出名走红,捞得利益的人受到极大的鼓舞,他们怀着投机心理,以空前的积极性,炮制歌颂诗文或是歌曲,掀起一场文革时期曾经有过的歌颂大赛,在网络上造成了一种“正能量满满”的景象。不过,这些空洞无物、肉麻无聊,乃至荒唐可笑的号称“正能量”的东西,虽然也能吸引一些人的眼球,得到上峰的赏识,但却遭到许多有良知有识见者的讥讽笑骂,赚得了如雨的唾沫星子。

 与这些号称“正能量”的东西相反,那些希望社会进步的忧国忧民之士,秉承良知,怀着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写下的指斥社会弊端、批判丑恶现象的文章,反而被视为“负能量”、作者甚至被扣上“呼应敌对势力”、“抹黑中国”的巨帽,不但媒体不予发表,在网上贴之,也被删除、屏蔽,甚至封号。即使是指出社会问题,善意建言的文章,也难逃此厄运。正负能量的颠倒,不但使社会问题被掩盖,事实真相被屏蔽,民众的呼声被封锁,制造出国泰民安歌舞升平的假象,而且使越来越多的人泯灭良知,为了讨得一点赏赐而无视民瘼,歪曲民意,怀着投机心理大量炮制那些号称“正能量”的垃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榜书两幅
后一篇:行书四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