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历史与今天 |
把咱中国人称作“龙的传人”,其始作俑者,不知何许人也!在我老人家的记忆之中,似乎自那个姓侯的台湾歌手一曲《龙的传人》唱开之后,这一神乎其神的高帽才被许多人乐而戴之。其实只要翻翻史书就会得知,“龙的传人”曾是帝王独享的殊荣。一些皇帝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和小民百姓一样的俗骨凡胎,甚至不惜自污其母,硬说自己是个“龙种”。
早自远古时代起,帝王对其身世便开始了种种神乎其神的编造。晋人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说:“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长於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也就是说炎帝的老娘游了一次华阳,看到神龙在云彩眼里探了一下头,便怀了身孕,后来生下牛头人身的炎帝。说咱中国人是“龙的传人”,大概起源于此吧?这么说还算比较文明,不过是“人龙感应”而怀孕生子,后来有些皇帝越编越奇,竟说他娘与龙交配而生下了他,简直就是为了神化自己而不惜自污了。
汉高祖刘邦的爹娘叫啥名字,史家没有说明,只称老两口为刘太公、刘媪。 司马迁先生在《史记·高祖本纪》中这样介绍刘邦的来历:“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班固先生后来写《汉书》时,将这一段照抄不误。他和司马迁先生对于刘太公看到的奇异景观,只是含糊地说“见蛟龙于其上”,蛟龙是在仰卧着的青年刘媪“上空”还是“上面”,均未交代清楚。不管怎么说,反正刘邦是个龙种。这一记载,为“龙的传人”一说提供了更加详细的诠释和活生生的依据。
据史家记载,刘媪与蛟龙野合之时,只有他老公一人看到,可想而知,这一奇事,不是刘媪自己向别人炫耀,便是刘太公到处宣传的结果,还有一种可能,便是刘邦干上皇帝之后,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凡人,夺了秦二世嬴胡亥的龙椅乃是天意,故不惜污辱自己的爹娘而瞎编出来的。但在当时,却没人怀疑其真实性,更没有人认为这是对爹娘的污辱,而是认为刘邦神秘得不得了,伟大得不得了,既是龙种,理所当然该当皇帝,否则司马迁、班固两位史学大师也不会一本正经、非常严肃地将其写入正史。瞎编胡扯既然有如此之大的效果,后世的帝王当然要仿而效之。
南北朝北魏武帝元恪,来到人间的原因与刘邦相似,只是场合不同。《魏书·帝纪第八》载:“(元恪)母曰高夫人,初,梦为日所逐,避于床下。日化为龙,绕己数匝,寤而惊悸,既而有娠。太和七年(483年)闰四月,生帝(元恪)于平城。”也就是说,元恪的老娘梦见自己被太阳追赶,吓得躲到床下,太阳又变成龙,在她身上绕了几圈,她被惊醒后仍心有余悸,于是就怀孕啦。而元恪,当然也就是个龙种。
南宋度宗赵(礻基)是荣王赵与芮之子,他的来头更大。他娘怀他之前,赵与芮的几个老婆都有异兆,全夫人梦见神对她说,你家要有孩子,但非你家所有;钱夫人梦见日光照耀东室;当天晚上,齐夫人又梦见一个神人抱着一条龙送到她怀里,于是便怀了孕,“及生,室有赤光。资识内慧,七岁始言,言必合度,理宗奇之”(《宋史·本纪第四十六》)。理宗赵昀没有儿子,这一“奇之”,非同小可,后来竟把赵(礻基)立为皇子,后又立为太子,最终把龙椅传给了他。
上述一些皇帝,无论怎么编造,都要把爹妈牵扯上,不是搭上老娘的贞操,就是否认了自己与老爹的血缘关系,后来,皇帝们变得越来越聪明,将关于种性和出身时的特异现象的老故事加以改编,不但比上述皇帝高明得多、文明得多,而且收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南朝陈国的宣帝(庙号高宗)陈顼,是这么改变自己的种性的:“时有马军主李总与高宗有旧,每同游处。高宗尝夜被酒,张灯而寐,总适出,寻返,乃见高宗身是大龙,总便惊骇,走避他室。”(《陈书·本纪第五》)这段记载是说陈顼就像《白蛇传》中的白娘子一样,酒后现出真身,吓得和他同居一室的李总赶紧跑开,躲进别室。这种鬼话,十有八九是陈顼授意李总说的,否则作为他手下的一个军官,绝对不敢这样胡扯。但段话却堂而之地载入了正史。相比之下,陈顼要比刘邦、元恪和后来的赵(礻基)高明多了,因为他既避免污辱先人,又达到了神化自己的目的。
北周太祖宇文泰又比陈顼含蓄多了,《周书·帝纪一》说他是炎帝的后裔,他的老娘王氏怀他5个月时,梦见自己抱着儿子升天,到了半空没了力气,无法再往上升,便醒了过来。她把此梦告诉老公宇文肱,宇文肱大喜,说“虽不至天,贵亦极矣。”宇文泰出生时有“黑气如盖,下覆其身”,待到长大,又“背有黑子,宛转若龙盘之形,面有紫光,人望而敬畏之。”一番东拉西扯,胡说八道,目的归一,那就是让人们认为宇文泰是个了不得的家伙,并暗示他乃是龙身。
宋英宗赵曙出生的故事,又比陈顼、宇文泰艺术多了,《宋史·本纪第十三》是这么说的:“母曰仙游县郡任氏。明道元年正月三日生于宣平坊第。初,王梦两龙与日并堕,以衣承之。及帝生,赤光满室,或见黄龙游光中。”他巧妙地避开了以前的皇帝为了证明自己是龙种龙身而称其母与龙性交的污秽之言,说他的老爹梦见了两条龙与太阳一齐从天上堕下,以衣襟接之(能接龙与太阳的衣襟,可是比地球要大不知多少倍),待到他出生时,又有黄龙现身,这就不但保住了老娘的贞洁,回避了与老爹有无血缘关系的置疑,又说明自己是龙种龙身,甚至是龙与太阳神的杂交,比上述所有的皇帝都要高明、都要伟大!
北齐国文宣帝高洋,《北齐书·帝纪第四》只是说他娘怀孕时,“每夜有赤光照室”,“及长,黑色,大颊兑下,鳞身重踝”。南朝齐国高帝萧道成,《南史·齐本纪》只是说他“姿表英异,龙颡钟声,长七尺五寸,鳞文佋体。”也即他的脑门像龙,声如洪钟,身上有鳞文,且通体发亮。又另外加了一点噱头,说萧道成在武进县的旧宅之南,有一棵桑树,树干突然长高三丈,状似华盖。
这些皇帝只是说他们有龙的某种特征,完全回避了让人联想的损害父母名声之事。这种编造之法,为后世的皇帝所借鉴。
《隋书·帝纪一》记载,杨坚生于冯翊(今陕西大荔县)般若寺,出生时紫气充庭。有个神秘的尼姑来自河东,对他娘吕氏说:“这孩子来得奇异,不可放在俗世间。”便将他带到别处,亲自抚养。有一天吕氏趁尼姑外出,抱了一会儿子,见他头上突然有角长出,遍体生出鳞来,吓得将他摔在地上。尼姑回来看到这一幕,说:“已惊着我儿,这将致使他晚得天下。”史书接着说他下巴长得像龙,“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
《旧唐书·本纪第二》记载,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李世民生于武功(属今陕西)庆善宫,出生时“有二龙戏于馆门外,三日而去。”又说李世民4岁时,有一神秘书生自称会相面,对着李世民的小脸蛋儿左看右看,然后说他是:“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当时还是杨家的天下,李世民的老爹李渊听了,害怕此言泄露出去,将遭杀身之祸,要杀书生,哪知那书生突然就不见了。李渊因此取“济世安民”之意,为儿子取名“世民”。
如此编造,既把自己描绘成“龙”,又不辱及爹妈,并且添上一段神秘故事,也就更加能够唬弄百姓。
皇帝们编造自己的神奇来历,均知与时俱进,博采众皇帝之长,越编越妙,越编越神。《清史稿·世祖本纪一》记载,清世祖福临的母亲孝庄皇后“方娠,红光绕身,盘旋如龙形。诞之前夕,梦神人抱子纳后怀曰:‘此统一天下之主也。’寤,以语太宗。太宗喜甚,曰:‘奇祥也,生子必建大业。’第二天,福临出生,“红光烛宫中,香气经日不散 。上有异禀,顶发耸起,龙章凤姿,神智天授。”这段记载,暗示孝庄皇后怀的是龙胎,又是神人投胎转世,待到孩子生下来后,果然有一副龙相,且其智如神。总之,既未说老娘与龙、神相交,又回避了“父亲是谁”这一令人难堪的问题,又把自己变成龙相与神智兼而有之的奇人,岂不妙哉!
不过,皇帝们并不都对龙感兴趣,有的皇帝则把自己说成是爹或娘与神交的结果,也即他是神的后代。比如前秦第三任皇帝苻坚的母亲苟氏,是夜梦与神交而有孕,生下了苻坚;北魏始祖拓跋力微,则是他的老爹拓跋诘汾与神女一夜情的结果。
龙和神虽然伟大,但谁也没有见过,有些皇帝觉得老这么胡编没有新意,便把自己说成是太阳的传人,因为太阳可是永远挂在天上,虽然摸不着,但却是可以看得见的,而且太阳给世界带来光明,这些皇帝觉得它要比龙和神伟大得多。于是史书在介绍某些皇帝的来历时,又多了诸如其老娘“梦日入怀”、“梦日飞裙下”、“梦以裙裾接日”、“梦以手接日”的鬼话。只不过这些皇帝的编造,未能引起后人的兴趣,故没谁说咱中国人是“太阳的传人”。
然而,太阳的传人虽然伟大无比,仍存在皇帝的老爹究竟是谁的问题。于是一些皇帝为了避开这一置疑,另辟蹊径,编造自己非凡的来头。他们既不说自己是“龙的传人”,也不说自己是神或太阳的传人,而是在初来人世闹出的种种奇异动静上做文章,除了套用其他皇帝出生时“神光满室”、“天地氛氲”、“紫气出户”、“赤光属天”等陈词滥调,又编出种种离奇的故事,以证自己神异非常。比如魏文帝曹丕、东晋元帝司马睿、梁太祖朱温、南唐庄宗李存勖、宋太祖赵匡胤、宋神宗赵顼、宋理宗赵昀、元太祖铁木真、明太祖朱元璋等人,都是这么干的。这些荒诞不经的故事,桑榆先生不再一一详述。
在中国古代,皇帝号称“真龙天子”,身上穿的衣服叫“龙袍”、屁股下的宝座叫“龙椅”、住的地方叫“龙庭”,就连出行时打的旗帜也叫“龙旗”。龙,是皇权的象征,是皇帝的徽章和专用的图案,臣民如果胆敢声称自己是“龙的传人”或以龙的图案为装饰,要犯“谋反”或“僭越”大罪,是要掉脑袋的。帝制早已被推翻,自称为“龙种”的帝王早已死绝,而早在古代,一些皇帝就已意识到自称“龙的传人”的荒唐,在编造自己的离奇身世时摒弃此说。咱平民百姓今天却以“龙的传人”自誉或自豪,根据何在,意义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