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nxigov.cn/n16/n8319541/n8319732/n17531488/n17531545/n19050085.files/n19050094_small.jpg
荆霄鹏,字昊之,田英章先生入室弟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特聘书法教师,教育部审定书法进课堂教材《书法练习指导》副主编,九年义务教育《写字》教材范字书写者。现为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语文报•书法版》特约编委、特约高级书写员、《书法报•硬笔书法》特约创作员、大众书画院学术委员、关公书画院院士、傅山书画院院士。
其书法博涉多能,软硬兼修,在全国各大书法赛事中获最高奖二十余次,等级奖及入展百余次,尤其在全国欧体书法命题联展中两次荣获第一名。多次担任全国、全省书法赛事评委。
编著出版《毛笔课堂》《规范字全掌握》《书法等级考试教程》《常用规范汉字》《技法图解钢笔教程》《我身边的书法老师》《小学生同步楷书习字帖》《易错字全攻略》等300余种书法教材在全国公开发行。其中《书法等级考试教程》《常用规范汉字》《我身边的书法老师》等教材屡次荣获全国艺术类书籍畅销榜第一名。参与编著九年义务教育《写字》教材并书写全部的范字。硬笔字编入《师范硬笔书法教程》作为全国高中等师范院校规范教材。
被中国书法家协会评为“书法进万家先进个人”,被中国硬笔书法协会评为“当代硬笔书坛最具影响力书法家”,被中国钢笔书法杂志评为“二十年中国硬坛百家”,连续四年被钢笔书法报评为“中国硬笔书坛百杰”,连续两次被中国楷书网评为“欧楷十杰第四杰”。
http://www.shanxigov.cn/n16/n8319541/n8319732/n17531488/n17531545/n19050085.files/n19050122_small.jpg
http://www.shanxigov.cn/n16/n8319541/n8319732/n17531488/n17531545/n19050085.files/n19050123_small.jpg
在寂寞里有一朵含笑的波浪
垂下头颅,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题记
“如果生活不够慷慨,我们也不必回报吝啬,何必要细细的盘算,付出和得到的必须一般多。”每次在动笔写文章前,我常常喜欢听听过去留存的配乐诗朗诵的带子。为我的写作带来一点激情,可当我定下这篇文章的题目时,我却又在想:“假如能够潇洒的话,有人会选择寂寞吗?”
一直有人给我讲,“写楷体字很难,几乎没有成名的可能。”但一直也有人告诉我,山西有一个写唐楷的年轻人,只要一参加全国性的楷书大赛,就会有骄人的成绩。因此,我注意到了他的名字——荆霄鹏。尤其是在采写了众多草书书家后就产生了强烈的愿望,写写他、一个书法领域里的孤独侠,一个书法海洋中的一朵孤寂的浪花。但却苦于一直没有机会。他的好朋友郭书平讲,霄鹏白天坚持工作,晚上还要为出版社撰写稿件,这已几乎是他多年每天的生活规律。
http://www.shanxigov.cn/n16/n8319541/n8319732/n17531488/n17531545/n19050085.files/n19050138_small.jpg
http://www.shanxigov.cn/n16/n8319541/n8319732/n17531488/n17531545/n19050085.files/n19050139_small.jpg
我有些费解的是,“当唐楷书体已在全国性的大型书展几乎失去踪影,当唐楷书体在全国性的拍卖会上失去应有地位时,”他竟然顶着压力坚持至今。尤其是在这浮躁的空气里,他的宁静反而让人觉得醒目。他那种为了自己所爱的艺术不愿引来更多的视线,而选择了宁可孤独的抉择,
反而使他在我的心目中感到更为可敬。
艺术生于寂寞而死于浮华。有名的艺术家,都宁愿忍耐一生的寂寞,而不就一朝的浮华,惟有如此,才能踏入艺术的真境,置心静处,离尘脱俗,来去自由,心体无滞……
霄鹏忍耐寂寞的意志很让我们吃惊,为了自己喜欢的书法,多年与古相伴,临池不辍,无数个夜晚,自己独居于书房,一直到深夜,以至于累出了腰椎间盘突出……
http://www.shanxigov.cn/n16/n8319541/n8319732/n17531488/n17531545/n19050085.files/n19050149_small.jpg
http://www.shanxigov.cn/n16/n8319541/n8319732/n17531488/n17531545/n19050085.files/n19050150_small.jpg
采访并不顺利,常常被书法爱好者的求教者电话所打断。不过,这倒使我从侧面了解了一个未知的霄鹏。一位天津的书法爱好者在网上浏览时,无意中在中国楷书网看到了霄鹏的一幅“母爱如天”的行书横幅,想起自己身患癌症刚做完化疗手术的母亲,顿时热泪盈眶,在网上搜索出霄鹏的电话,就立马打了过来,说想送母亲一幅同样内容的书法作品悬挂在她的房间里,以表孝心,请霄鹏再写一幅。听到他的话,霄鹏深受感动,当晚即连写数幅,把最满意的一幅于第二天一早特快专递寄出……听着书友们讲述着他的故事,我感动得泪溢眼帘。书友们说,霄鹏就是这样的一个真诚、善良和热心的人,他在中国楷书网担任版主,而且,他的硬笔书法在全国也有一定的知名度,拥有众多的“粉丝”,他们经常会慕名来电来信,询问一些学书的问题,他每次都会不厌其烦的耐心解答、一一回复;外地的书友购买他的字帖还是作品,霄鹏总是在了解了对方的需求后,即将字帖或者作品提前寄出,而无论是否已经收到书费或润格。朋友们多次劝他谨慎一些,以免上当受骗,而他总固执的认为自己的真诚一定会换来别人的真诚……
http://www.shanxigov.cn/n16/n8319541/n8319732/n17531488/n17531545/n19050085.files/n19050151_small.jpg
http://www.shanxigov.cn/n16/n8319541/n8319732/n17531488/n17531545/n19050085.files/n19050152_small.jpg
然而心底充满了热情的霄鹏,在平日里却很腼腆,让人感觉到他心里充满了不知所措。谈起书法,我看见他的眼光里跳跃起了灵动,他的敏捷、锐利、亢奋和坚毅表现得充分而且彻底,我想到了海浪的澎湃……对于写字,他总是怀着一种对古人敬畏的虔诚的心态,平心静气来完成每一幅作品。在他的笔下,无论篆、隶、楷,没有丝毫的躁气、霸气和匪气,而流露出一种如沐春风的静气和文气。他说这种静气和文气就是他所追求的一种方向,是一种最能直接与古对话的途径。
熟识荆霄鹏后,你会发现他对唐楷的偏爱近乎偏执,以致于书法圈中的大部分朋友表示不理解。有不少的朋友善意地向他建议在唐楷的基础上加入魏碑或其他元素,有的建议改学褚楷或转攻行草书,以适应展览的要求,甚至有几位全国知名的书法家,在看到他的楷书后,说:你的楷书已经写到这个份上了,你觉得以后会如何发展,你再写一辈子,能够超过欧阳询?只有变,才能走自己的路子。
http://www.shanxigov.cn/n16/n8319541/n8319732/n17531488/n17531545/n19050085.files/n19050163_small.jpg
http://www.shanxigov.cn/n16/n8319541/n8319732/n17531488/n17531545/n19050085.files/n19050164_small.jpg
采访又一次中断,我已记不清这已是第几个求教电话,他仍是那样不厌其烦的与求教者交流。在他沉吟片刻后,回答了我最后一个问题:“面对楷书的境地,你准备怎么办?”
求变出新是如今喊得最强的口号,是变,还是不变?是刻意求变,还是继续深入自己喜欢的唐楷?这个难题曾经一度困惑着他,使他迷茫而无助。然而现在,他的答案执着而且肯定。他认为,变和出新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必须在深厚的传统功底之上,技进乎道,厚积才能薄发。真草隶篆行五大书体,每一种书体在自己辉煌的时代都有艺术创作的高峰,每一个高峰都有众多领军人物,每一位领军人物都有众多的追随者并在书法史上留下了一席之地,他们在书法达到的高度都是经典。经典的东西就是“法”,这些有高明的“法”的经典都可以毕其一生来学习。取法乎上取得是法,不是取帖,也不是取人,不是说谁的字不如谁的字就不可为法,而是无论学谁,真正能够继承多少。因此,他说他现在根本就无意求变,觉得自己在古人创造的书法海洋里悠然而自足,传统的东西太深,自己深入得还远远不够……
http://www.shanxigov.cn/n16/n8319541/n8319732/n17531488/n17531545/n19050085.files/n19050173_small.jpg
http://www.shanxigov.cn/n16/n8319541/n8319732/n17531488/n17531545/n19050085.files/n19050174_small.jpg
他不喜欢诗,尤其是现代诗。但他仍抄录了一首诗来勉励子自己:“我不想追波,也不想逐浪。我知道,这样的追逐永远也赶不上。我只管走自己的路,这就是——含笑的波浪。”
是的,正是因为他有这样的认识,所以霄鹏选择了经典。因为它的博大精深,让他觉得探索不尽。他要以一颗坚持的恒心,用几十年的工夫,用甘于寂寞的韧劲执着,潜心追摹古人。他说:“难度就是高度,高度就是境界,这就是我所追求的最终目标”,我想,有这份坚定和执着,霄鹏一定会如其所愿……
(以上是《企业家》报《走近中国书画名人山西行》专栏的推介的文字内容)
http://www.shanxigov.cn/n16/n8319541/n8319732/n17531488/n17531545/n19050085.files/n19050175_small.jpg
http://www.shanxigov.cn/n16/n8319541/n8319732/n17531488/n17531545/n19050085.files/n19050176_small.jpg
推荐荆霄鹏的楷书钢笔字帖
阿 敏
本报今年第2期《写字教育•字帖》版首推的荆霄鹏楷书唐诗字帖,我觉得很能体现“规范、严谨、简明”的原则,是最适合中小学生观赏、临习的书写范本之一。
书写作为一种工具,首先必须简单而且易用;遇人体弱厌食,最好的礼物也许只是适口、有营养的稀粥。但这样的常识常常被书法家抛在脑后:本来写字帖应该是为别人解决点问题,但拿起笔来就变成只想着如何表现自己。
霄鹏的字帖没有这个毛病。对原来十分复杂的书法技巧,作者尽量作了简化,同时不再人为强调风格标志,这就使这本字帖多了一份“公共意识”和“审美宽度”。这个事实也表明,即使在相当简明的横平竖直中,只要能调集最关键的汉字造型要素,就可以把精美的形态塑造出来。我想,临习者与这样的字帖多多亲近,不仅会感觉易学易用,而且将在美的熏陶中感受到作者的人文关怀和善体人意。
http://www.shanxigov.cn/n16/n8319541/n8319732/n17531488/n17531545/n19050085.files/n19050207_small.jpg
书法家都明白,丰富精致的提按顿挫,在书法表现中常常是至关重要甚至决定成败的。但同时每个人都知道,作为书写工具,这些“装饰”在实际应用中却又应当几乎忽略不计。当一本钢笔字帖本纯以“看”为目的,那么十八般武艺全都用上当然天经地义;但这本字帖当真要有为人所“用”的功效,那么就须把所有的“衣服”统统剥去,全凭体格肌肉来展示风采。这个胆量未必是人人都有的:一方面,这样做未必能够反映你的最高水平,会做鲍鱼的大厨“降格”来烧豆腐有时会使人觉得寒碜;另一方面,即使你自己愿意,出版社也可能会因为不够华美高级而难下印刷的决心。霄鹏现在自愿“烧豆腐”,要用最简单的原料佐料把美味献给需要“这一口”的人——他相信,单凭对汉字结构的理解和把握,即便是简体字,即便把提按顿挫弱化到最低程度甚至隐约不见,在横平竖直中照样可以把“美”做到极致。当然,胆量还要靠功夫作支撑,“知道”要用“做到”来证明。霄鹏凭着对汉字造型的精确理解和“指哪打哪”的极强控制力,几乎为“书写字”树立了一种简明的“标准”——既规范严谨,又优美大方。一个“浮鹅钩”只用“直”“横”“直”这样简单的组合,但由于长短合度、位置恰当,也照样可以出手不俗、光彩照人。
http://www.shanxigov.cn/n16/n8319541/n8319732/n17531488/n17531545/n19050085.files/n19050208_small.jpg
http://www.shanxigov.cn/n16/n8319541/n8319732/n17531488/n17531545/n19050085.files/n19050252_small.jpg
上图的局部放大效果图示
应该说,能把字写到这个程度,霄鹏一定是有相当的体会和既定原则的,我希望今后出版好字帖,也应该把这部分经验包括在内。要“做到”必须先“知道”——假如学生临习中中遇到问题,问自己或问别人,得到的答案往往是肤浅的甚至满拧的,由写帖者自己说出来,才是真经不会误人。当然,这里有一点难度:作者要讲的,应该完全落实在“这种字”的“构成”和“笔画关系”上,而且,所讲的原则最好是总体的、简明的、规律的,而不是个别的、零星的、就字论字的。比如,说“勾三股四玄五就能得到直角三角形”,这是个案的经验而不是规律的归纳;只有表述为“当三条边的长度关系呈a2+b2
=c2时,所有的三角形一定都有直角”才有“公理”的价值,才真正有用。可惜,我们常见的,总是那些“学书的经过和体会”,而不是“只要做到哪几条就能符合这种字的基本特征”。
http://www.shanxigov.cn/n16/n8319541/n8319732/n17531488/n17531545/n19050085.files/n19050209_small.jpg
书法家一般对规律没有意识,但自己写任何字,分明却一定有既定的原则在“运行”。举个例子:随便找几个偏旁组合一个“乌龙字”,书法家写的一定还是比普通人强。为什么?因为书法家靠长期积累其实已经形成了一种极其简单的“组字原则”(假如太复杂,书写时绝来不及反应)——只不过,要像“a2+b2
=c2”那样简明地讲出来,或者是没习惯,或者是没能力。真正想“教得人会”,只有把规律提炼出来,才能使大家(不只是有写字天赋的人)知道做到、心领神会。硬笔书法家都还年轻,我希望诸位多一点科学头脑和现代意识。
http://www.shanxigov.cn/n16/n8319541/n8319732/n17531488/n17531545/n19050085.files/n19050210_small.jpg
http://www.shanxigov.cn/n16/n8319541/n8319732/n17531488/n17531545/n19050085.files/n19050266_small.jpg
上图的局部放大效果图示
《书法报•硬笔书法》创立了教人写字这个版面,推介荆霄鹏的字帖,我以为是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好事。顺便说一句:相比之下,同版下方的行书字帖,要想被中小学生利用就是有问题的:一方面,作者控制笔画的习惯不大固定,“打哪指哪”会使初学者无所适从;另一方面,过多过强的牵丝不但容易干扰对笔画主体的注意,而且突出牵丝本来就是行书的毛病。
(原载《书法报•硬笔书法》 2008年第6期 3月31日稍加改动)
http://www.shanxigov.cn/n16/n8319541/n8319732/n17531488/n17531545/n19050085.files/n19050221_small.jpg
http://www.shanxigov.cn/n16/n8319541/n8319732/n17531488/n17531545/n19050085.files/n19050222_small.jpg
http://www.shanxigov.cn/n16/n8319541/n8319732/n17531488/n17531545/n19050085.files/n19050223_small.jpg
http://www.shanxigov.cn/n16/n8319541/n8319732/n17531488/n17531545/n19050085.files/n19050226_small.jpg
http://www.shanxigov.cn/n16/n8319541/n8319732/n17531488/n17531545/n19050085.files/n19050244_small.jpg
上图的局部放大效果图示
http://www.shanxigov.cn/n16/n8319541/n8319732/n17531488/n17531545/n19050085.files/n19050224_small.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