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是一年圣诞节,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对于这样的节日所花费的心思也在一点点的减退。埋头工作抬起头想到马上要圣诞节时,已经是12月的23日了。这天中午,小宝听到小伙伴说快到圣诞节了,他也好似猛地才想到似的:“妈妈,快到圣诞节了,今年圣诞老人会来给我送礼物吗?”我也拿不准他现在又长了一岁,到底还信不信圣诞老人的存在呢?但我还是顺着他问道:“你要给圣诞老人许愿才有可能收到礼物呀。”“嗯,我的愿望其实很小,我也不需要什么,就是希望他能送给我一些粘土。这样的礼物,圣诞老人也很容易买到。”
话题就到这里,我没有继续引导他说下去。但下午我就开始加紧准备圣诞礼物哟。昨晚平安夜,这是小宝3岁开始正式过圣诞节以来第一年冷冷清清没有节日的氛围。我们的生活一如平常的每一个日子,没有欢乐的节目没有闪亮的圣诞树……我没有设计,小宝更是没有要求。只是在睡前,他才很认真的又有些忐忑的问我:“妈妈,你说今年圣诞老人还会来我们家吗?”“一定会来的,因为你表现的那么优秀,当然会收到他的礼物呀。”小宝很开心,“那我们快点把圣诞袜挂在床头吧?”我挂好之后,他看着圣诞袜嘿嘿的傻笑,特可爱。那副表情和3、4岁时的样子重叠在我眼前,一瞬间时光倒流……
熄了灯,小宝好似想起了什么叫我:“妈妈,你不是说你知道圣诞老人的家在哪里吗,你给我看看呀。”今年唯一我花心思的地方,就是给儿子准备了一封来自圣诞老人的信,在准备的时候,我看到网上有一些相关信息:联合国承认了芬兰北极圈附近的“圣诞老人村”,圣诞老人有了家!回家路上为了增加真实性,我就给小宝透露了一点。于是,当他提出要求时,我赶紧上网把北极圈的圣诞老人村搜出了N多图片给小宝看。看到白雪皑皑的地方,圣诞老人红红的衣服大大的胡子,真的就是童话世界中走出来的样子,小宝心满意足的睡着了。当然,睡前还是担心会不会收到礼物呢。
早上一睁开眼,自己一咕噜爬起来,先去看看圣诞袜里有没有礼物。当他看到信和礼物盒时,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惊喜。边看信边淡定地问我:“妈妈,其他小朋友也会收到圣诞老人的礼物吧?”呵呵,人家居然担心这个!?出门上学前问我:“你和爸爸看到圣诞老人了吗?你没拍张照片吗?”我们都使劲辩白:“我们都睡得很死呀,怎么能看到圣诞老人来呢。他肯定是偷偷滴来的。”“那圣诞老人就是小偷呀。”小宝立即回答。“人家是给你送礼物的又不是偷咱东西的。”宝爸笑他。显然我们的回答小宝不满意。N久之后,他认真严肃的说:“我又好好想了想,你们肯定看到圣诞老人来了,就是没叫我罢了。圣诞老人那么胖,那么重,他走到咱屋里你们怎么可能没感觉呢?又不是像我那么轻。”我听着但没有接腔,他看我没有说话也就不再提这事了。呵呵,主要还是咱心虚不知道该怎样圆谎。既要帮孩子呵护心中的这份童话的梦,又不能脱离正常的逻辑性,难呀!看着儿子在这个年龄依然相信童话的那份真挚,我都很感受到他的幸福。
就是这般糊里糊涂的,今年的圣诞节过完了。我也有了这样的一些感悟:让孩子生活的糊涂一点,未必不可。
对于他的童言趣语,即便不合乎逻辑,也没有必要去纠正他,等他年龄大大自然就会正确的表达了;
对于他可爱的提问,也不必什么问题都严肃地回答。在他还相信童话的时代就用童话的语言和他对话;即便是有关科学的问题,也不必一次就企图让孩子把科学原理了解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同的年龄阶段,孩子的接受能力不同。以前我有一个误区,比如3岁的小宝问我“天上为什么会下雨”,我就立即搬来科普的书带着他读,让他知道原理;现在想想,那时候我完全可以解释的童话一些,给孩子更多的想象空间,让他对科学有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我一股脑的把书上的知识灌给他,就是“填鸭式教学”,企图让孩子一有问题就搞清楚的思路说不定会消磨掉孩子自主探究的欲望。
总之,在合适的年龄让孩子懂得适合他理解的道理会更好一些。太理性,什么事情都太明白,孩子也会失去更多的快乐,是这样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