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好妈妈做个问题限度教训育儿 |
分类: 育儿心经 |
中午,小宝吃完饭比我们都晚,我已经清理好了饭桌。于是我提醒他:“去把自己的碗洗干净,让阿姨们看看小宝多能干。”他高兴地去洗碗了。把干净的碗交给我的时候,我表扬他:“小宝洗碗也这么干净、地也扫的干净,干家务真是个小能手。”出乎意料,小朋友居然高兴的拍起了手!一会自己躺在床上,告诉我:“我们班级的书写比赛,老师选出优秀作品展示在班级的展板上,居然有我呢!”我立刻对他竖起大拇指,“看来这学期你重视书写、认真写字,就是有进步了。”小同学竟然捧着自己的小脸绽放出了一个极其灿烂的、光芒四溢的笑容,嘴都合不拢了!自恋的说:“小宝就是棒”,哈哈,那份喜悦真是让我有点小小的感动呢。
我这边正走着神儿内心里感慨着呢,只听小朋友继续说着:“昨天我做题没检查,妈妈减少我玩的时间,我今天就要好好表现,认真做作业认真检查,再挣回来。”边说着边开心的捧着两个脚丫子在空中晃来晃去。这一幕让我顿时有了错觉:躺在我面前的不是一个8岁的孩子,而是曾经的那个2岁小娃娃。那时候,我每天都能从儿子身上得到丰盛的回报--- 我可以感受到他天天都在进步,于是我天天都在称赞和鼓励他;而现在,同一个小家伙,我却没有经常用心感受他的努力和进步,用他的话说,“现在妈妈对我的表扬和鼓励太少了,光知道唠叨我这个要注意、那个要注意……其实我又不是不知道”
很不幸,我终于被儿子当成了爱唠叨的妈妈--- 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其实我觉得我没有怎么唠叨他呀,但他还是认为我对他的不满太多,教训他的时候比鼓励他的时候多。这是关键问题:教训孩子、数落孩子的时候多!一个问题讲一遍就可以的情况下,非得唠叨好几遍。这确实是一个坏习惯,时间长了自己都感觉不出来了!!!
我不是不知道,唠叨不会让孩子更有责任心,教训孩子越多,孩子越容易叛逆!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实验:超限效应。“据说有一次马克·吐温听牧师演讲时,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好,打算捐款;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不捐了。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而这种由于剌激过多强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逆反心理的现象,就是超限效应”。
对着孩子唠叨也会产生超限效应。孩子犯一个错误在短时间内三番五次地跟他讲,反复向他强调,说第一遍孩子还能认真听、强调第二遍孩子还能接受、到第三遍、第四遍,孩子就在大脑中自动的把我们重复了这么多遍的话过滤掉了!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最后反感讨厌。非但不按照你说的做,还可能产生叛逆心理。他会总觉的你只能看到他做的不好的地方,总没事找事的批评他,这样是不会取得好的效果的。
所以,总用“教训”的口气对孩子说话、一个问题唠唠叨叨三番五次的讲,这都是坏习惯,要改!!!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给孩子提的要求,先明确的告诉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一次就说一遍。过两天发现没起作用,那么就再说一遍,毕竟培养一个好习惯至少21天呢,多点耐心就好!一旦孩子做到了,哪怕就一次也要狠狠表扬加以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