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小伙伴毛病乖乖做一个跟着育儿 |
分类: 育儿心经 |
为什么总看着别人的孩子这里好那里好,自己的孩子浑身是毛病呢?原因很简单:我变成了一个“贪心”的妈妈!
我的确有些贪心,我曾经喜欢给儿子买些大大小小的拼插玩具。因为在我的内心里始终有一个情结:我希望小宝的动手能力强,我喜欢看到他安静的坐在那里专注地组装玩具,拼装模型。希望他如他爸爸那样热衷于并且很善长于拆装电子产品,是个指尖上满是智慧的孩子。但事实证明,小宝对这样的玩具并不热衷,摆在他面前他也不会主动玩的。我知道他对这类型的玩具并不感兴趣,即便是这样,我依然抱怨他休闲时间不好好玩玩具,我对他这一点很不满意!总想“改造”他!我依然想给他买乐高玩具,期待着乐高可以唤起他的兴趣……我内心很挣扎,我知道我的脚步应该跟着孩子的兴趣走,他不感兴趣的事情不能勉强,但我又认为我为他做出的“取长补短”的选择是正确的,是为了培养他综合素质的。希望孩子各方面都发展的很好,我是不是很贪心?
是不是有很多像我这样贪心的妈妈呢?
我希望儿子有好的生活习惯,什么时候都可以自理,不用我操心;我希望儿子有好的学习习惯,即便是我不在身边,他也可以放学回来后,自己自觉学习,自己安排时间,自己检查作业,一切井井有条;我希望孩子在学校里是一个时时处处都让老师放心的好孩子……。可是我的愿望与事实还是有差距的。于是,当我回到办公室看见没写完作业就开始和小伙伴玩的小宝时,我大发雷霆;当我看到写完作业总是不能安心检查,语文作业总是小错不断的小宝时,我火冒三丈;当我听说小宝在学校小饭桌总不肯好好午睡时,我河东狮吼……总之,儿子的问题层出不穷,远不是我想象的“学校里的优等生,家里的乖乖宝”。
冷静下来回头看看,我没法完全责怪孩子。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有问题不全是孩子的责任。没有孩子天生下来就有很好的规则意识,和自制能力。首先是我没有给孩子培养起很好的习惯,没有将好习惯内化以达到孩子自治自理的程度。我在最初发现问题的时候,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办法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只是板着脸发一通火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呀,所以,需要改正的首先是我的态度!我把一个不到8岁的孩子想象的太成熟了,想象的太无所不能了……当理想和现实出现偏差时,需要调整的不是孩子,是我!孩子还是他本来的样子,是我对他的要求不断增高了。
或许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全面发展。但是违背了孩子自身成长规律的愿望是不是就叫“贪心”了呢?或许‘贪心’不是错,但过分的要求、过分的愿望一定是无益的;因为总想让孩子这样、那样,孩子达不到就生气,自己情绪不稳定对自身的健康有害不说,还会让孩子时常处于‘高压’之下,渐渐的情绪也不会稳定,有害而无益。虽然我也知道做个好妈妈,哪些行为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但我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也有自己性格的缺点,也会在第一时间犯错,边走边改错也是可以的吧?好在儿子对这个妈妈很宽容,每次我们之间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之后,都是小宝主动找妈妈道歉,“妈妈我们和好吧,我们还是好朋友。”
这时候的我不是不愧疚的。现在好了,我的周围有好多关心小宝、关心我的朋友,我感觉生活在她们中间,就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监督着我、督促着我做一个好妈妈,我是很幸福的!我会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