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宋体小宝星期日泰晤士报告诉谎言育儿 |
分类: 育儿心经 |
记得 8月31日下午,第一次去学校报到培训的那天,回家的路上,我们就问他在学校里都做了些什么。他简单的告诉我们,练了坐、站队、上厕所等等规则。然后说:“我表现的不太好。”我就问他怎么不好?小宝的答复是:“我不想说。说出来你会批评我,对我有什么好处?”在我一再保证不会批评他的前提下,他才告诉我们,他发言不够积极所以觉得自己表现不好;后来他又说:“今天有个小女孩被老师表扬了。”“为什么被表扬的?”我问。小宝又说:“我不想说。说出来你会批评我没有那样做。”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习惯了什么事情都告诉我,事在心里憋不住。可是又怕招来我的训话,给自己惹麻烦,所以总是把话说一半!虽然又是在我一再保证之下,他跟我讲了原因,但我的心里不再平静了!
这次的对话还算好的,至少小宝告诉我的都是实话。在这之前,他会用谎言来掩盖事实,这让我很惊讶!
【撒谎事件一】假期里我因事外出。临走前我叮嘱小宝要完成什么任务,然后就可以自由活动了。等我回家,他高兴的跑下楼接我,并告诉我:“妈妈,我今天做了10道题,然后我才玩的。”我试探性的,也可以说是“诈他”,说:“不会吧,你根本不可能做了10道题,你没做对不对?”小宝立即不好意思的笑了:“嘻嘻,被你发现了,我只做了2道。”
【撒谎事件二】小宝在学完棋回家,路上他告诉我:“妈妈,今天我平了李佳泽的事情,你不要告诉爸爸。”我说“他会问的呀。”“他上次就问我是跟谁下的了。他问我赢了吧,我没告诉他我输了,我就走到客厅了没说话,他也就没问。你别说就行了。”果然,老刘回家后问了一句“跟谁下的?”得到答复之后,老刘自己加了一句:“嗨,肯定赢了。”小宝没说话,我没说话。貌似事情就这样过去了!但我心里一直觉得不得劲。上周六又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老刘送他去周老师那里学棋之后,自己就回办公室了。晚上我去开家长会,回来的时候,听我妈说:“小宝现在好有心眼儿呢,他今天输棋了,但他没告诉他爸爸实话。”
…… ……
这是两次比较大的事件,期间还有几件类似的小事,比如他在家明明看了电视,但在我们问起时,自己否认看过等等。
这样的情况,我都是告诉他:“小宝一定要告诉妈妈实话。我喜欢说实话的孩子。”但有时得到的答复就是:“说了实话对我有什么好处?”于是,我意识到:
撒谎是孩子保护自己的一种手段!他需要借口去逃避来自父母的惩罚,他知道他做的事情是父母不会同意的,所以在大人看不见的情况下,就尝试着撒谎来掩盖事实,你们没发现就一切OK,发现了再说!
撒谎有时也是顺着大人的意思造成的。比如,当我们得知对手水平不是多强时,我们就会先入为主:“嗯,对手水平不咋地,你肯定赢了吧。”既然这样,孩子即便是输了,他也会选择默认!因为曾经小宝很诚实的承认过他输了,却招来我们的训斥!为了不被批评,默认你们的看法当然是孩子最明智的选择。
孩子之所以会撒谎,的确家长要负很大一部分责任。记得全民健身运动会的某一场,赛前我信心十足的认为小宝肯定能赢下来,结果平了,而且是他先落后自己主动提和的。接下来一场我又认为他会赢,结果输了。在他旁边比赛的小宝的师兄出来后,告诉我小宝在赛场上如何如何表现的,(当然是他表现不好的情况)我就特别生气,生气他不认真的态度。于是,中午我狠狠的训了他一顿,之后我说:“你好好反省一下,你当时怎么想的,你也说说心里话。”小宝流着泪,很不服气的说:“我想什么想,我才不说呢,说出来对我有什么好处,你只能更训我。”自己躺在车里睡觉了,最终也没说出来!
现在想想,要是当时换一下顺序,先让他说说心里话,然后我再说我的想法,不是训斥,而是倾听和提醒,效果会不会要好些呢?
儿童学会说谎,反映他们的心智发展向前踏出重要一步。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这项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育专家实施的研究发现,在所有参与研究的儿童(青少年)中,两岁的儿童有两成会说谎,3岁的儿童有半数会说谎,4岁的儿童有近九成会说谎,这条曲线在儿童12岁时攀上高峰,上升至接近百分之百。但这一趋势会在16岁时放缓,回落至七成。以后,年轻人就学说那些“无恶意的谎言”,希望能避免伤害人们的感情。 研究人员表示,2至16岁的试验参与者大多会说谎,说“最完美谎话”的儿童,其认知能力是最好的,因为他们具备了“执行功能”,即他们总记得真相如何,知道怎样能让谎话听起来更像真的。童年时说小谎,不代表长大后会在考试中作弊或变成骗子,也不受家教是否严厉、成长背景有无宗教氛围等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