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择学前班的前提】
说实话,选择让孩子上学前班,我们也是很无奈的。对儿童早期教育很感兴趣的我,自然也渴望儿子可以在幼儿园时期接受蒙氏教育,也期待儿子可以享受到华德福教育,也能拥有快乐无忧、自由自主的集体生活。也可以不用早早的在学龄前就考虑作业,就像小木头一样板板整整地坐在椅子上,被动的吸收所谓的知识,接受着违背教育规律的教育!
所以,在决定要不要上学前班之前,我很是纠结和挣扎了一番。我们面临的现状就是,小宝已经在幼儿园上完了小班,中班和大班。还是不够年龄上小学,怎么办?两个选择,要么在原幼儿园继续上一年大班,要么换一所学校再上一年幼儿园。我们不愿意继续留在原幼儿园,是因为当时在那所幼儿园里,活动太少,孩子越来越少的感受到快乐,因为生活比较乏味,千篇一律的生活,缺少新鲜感,孩子无法获得成长需要的充足的养料,继续再待一年的话,实在没有意义。换一所教育理念先进的幼儿园再读一年大班,我也是有考虑过的,但都离我们家或者单位很远。因为我们工作性质的原故,不太可能长途跋涉的送孩子上幼儿园。而且孩子也需要再次融入一个新的集体,适应老师、同学、新生活,还不如大家都在一条起跑线上,一起适应的好。
于是,我就去考察了在我们这里很火、口碑也不错的一个学前班,人家的官方名称叫“全日制综合素质班”!考察之后,我们决定就让孩子上这个班了!

【学前班学什么】
我们确实不喜欢孩子在上小学前就把小学那点东西都正儿八经的学完,我们送孩子上这个班,不是冲着那点知识去的,我们看重的是这里的课程设置是否适合我儿子的年龄特点,是否适合孩子的兴趣特点,是否有趣……
设置这个综合素质班的是本市著名的专门做儿童特长培训的机构,所以在课程设置上,也兼顾到了孩子的特长培养。课程总共有:快乐阅读、思维训练、剑桥少儿英语、健康、科学、声乐、舞蹈、情商培养、经典诵读、绘画、手工、硬笔书法、体育……等,第二学期又加上了汉语拼音的学习。
所有的孩子天生都是爱接受新鲜事物的,课程越丰富,对孩子的吸引力就越大。虽然小宝的年龄不够6周岁,但是他的心态已经和小学生差不多,甚至比有的小学生还渴望学习。他对上小学充满期待!当然,对于这么小的孩子,最理想的习得知识的方式,应该是观察、探索、亲自体验或者动手实践之后得出结论,而不是全靠老师灌输,填鸭式教育。
因为没有听过他们上课,不知道老师是如何教的。但是小宝很喜欢,通过看教材感觉也还好。比如识字,是放在一篇篇的诗歌、故事、小文章中习得。既不是拿着字卡让孩子读、背,也不要求孩子写,就是“快乐阅读”,以阅读为主;数学,用的是“思维图数学”,它是将抽象的数、数的意义、运算结果和原理、数理思维过程都变成看得见的有思维导向的图形的运算方法和数理思维训练方法。通过摆弄那些图形,理解数的运算、分解合成。孩子学的很轻松;健康课,孩子学到了很多生活中需要了解的常识、安全知识等等;科学课、手工课、舞蹈课、体育课,英语课,是小宝最喜欢的课,因为都有自由活动、随意发挥和玩耍的时间。
这里每个学期都有郊游的活动,也是孩子很喜欢的。以前幼儿园可是没有过!虽然在这里上课,也要正儿八经的坐好,不能随便下位说话、不能做小动作、不能上课看课外书,但是这些习惯看似约束了孩子,可从另一个角度讲,对于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而言,是很必要的习惯养成训练!好在老师很开明,作业不多。用老师的话说,就是让孩子养成记作业的习惯,知道每天回家还有‘作业’这回事。至于第二天交不交作业,老师不管,交给老师的,写的好的,会得到表扬而已。孩子完全没有压力!第二学期,我几乎都没见过小宝回家写作业,因为有些作业在课上老师带着就写完了,小宝速度又快,回家就不用写了;有时候则是孩子偷懒,知道老师不管作业交不交,钻空子。希望这一问题不会带到小学。
总之,这一年的学前班生活,模拟了小学生活,但又比小学自由、宽松很多。对于6岁的孩子而言,适应起来很轻松。

【学前班提高了什么】
首先,孩子有了管理意识
这种管理的意识,包括自我管理,和管理他人。一入学,老师就明确要求孩子学着自己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具,包括每天放学自己整理书包,每天晚上自己准备明天要带的书;作业要自己学着记,不会写字也没关系,可以‘画’出来;学校或者班级活动都要求孩子自己记住,再转述给家长;(当然,老师会在qq群里通知家长)这样一来,孩子就要对自己的事情上上心了。
在小宝的班级中,班干部的诞生分为老师指定和同学选举产生两种形式。小宝是个官迷,(参见博文《6岁小宝当官记》)。一共做过“班长,学习委员,记录委员”三种职位。都是小朋友选举产生。在同学心目中有很高的威望。管理纪律的时候也会动脑筋,我认为对于孩子而已,这种参与班级管理的能力培养还是蛮重要的。
其次,有了团队协作的意识
小宝很少在班级里哭。我记住的就两次。一次是被某女生欺负,气哭了;再一次就是因为小组荣誉。某日,拼音课上,老师分小组回答问题,每人回答正确就得一颗星星,回答错的就减掉一颗。“我们小组一共7个人回答问题,只有我和索鹏宇会,其他5个人都不会。我辛苦挣得星星(老师的奖励),都被他们减掉了。急的我要命,又不让我告诉他们答案。最后我们组只剩一个小星星了。我就气哭了”
英语课上也经常有这种团队竞争,通过每个人的努力为小组争得荣誉;小朋友们通过这种活动培养着团队协作的意识。
此外,通过诵读经典,孩子也有了不少的好的习惯。参加博文《5岁儿子得了读经后遗症》

总而言之,对于上不上学前班的问题,我的看法是这样的:
国家为什么规定孩子6岁上学,而我们小时候是7岁上学呢?不可否认,现在的孩子比我们那时候聪明太多了,成熟的也早。‘从发展角度来看,六岁之前儿童以游戏为学习方式,主要的思维方式是具体的形象思维,六岁以后,大脑进一步发育,认知方式得到进一步发展,向抽象思维转化,开始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另外也开始以成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开始有了自己的群体要求性,在这一阶段上学,有利于为儿童以后健康的心理发展提供客观条件,充分学习各方面知识,并在集体生活中学习各种社会技能。’这是百度上
的解释。
如果宝贝的幼儿园生活很自由、快乐,很充实,在游戏中习得知识,获得好的习惯,那就不需要刻意的上学前班。最多是在假期里,上个衔接班,甚至不上也没关系。因人而异!
如果宝贝现在的状态和我们一样,再多上幼儿园大班毫无意义,那就不如选择一个合适的学前班,不是那种小学化、以识字算算术为目的的学前班。很多实例证明,上过学前班的孩子,能较快的适应小学生活,一开始学习会很轻松,对孩子的心理是很好的暗示。

小小年纪的我,已经毕业两次了 
记功簿: 
毕业那天,好多小朋友都围着、抢着和马老师合影留念。小宝在一旁排队,在等着的过程中,在桌子上发现了一把小扇子。小宝拿起来自己扇了一下试了试,立即转向老师给马老师扇了起来!被我抢拍到了。孩子对老师的感激和爱,也可以通过这个小小的动作传递出来吧。感恩不是一句空话!我有小小的感动,感动于孩子这种自发的行为

随后,另一位老师开始发毕业纪念品--
迪斯尼的笔袋。因为小宝是最后一个和老师合影的孩子,轮到他领笔袋的时候,已经剩下最后一个了。一个深蓝色的汽车人图案的笔袋,其他男孩都是领的浅蓝色的米奇的笔袋。这时一个女孩在哭,在痛哭,因为她没拿到粉色的米妮笔袋,拿到的是米奇的。小宝就安慰她:“别哭了,你看我拿的最丑的一个了,我都没事。老师给你什么你就要什么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