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弯弓射大雕
)
罚罚罚,妈妈的法宝;
花花花,儿子的命根!这就是现在我们家教育的现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对他的管教特点日益突出,那就是:凡事都与“奖罚”挂钩。每天至少下一局棋
,弹至少10遍琴,表现好就得一个粘贴;做至少10道战术题,可得一朵花(印章印的),每周集满5朵花才可以周末玩他渴望的游戏;只要有不被大人允许的事情出现
比如顶撞大人,不完成任务
等,就要取消一项他喜爱的活动,这就是我们家的惩罚!
通常情况下,这样的措施开展的挺顺利。当小宝有不良表现需要被惩罚时,他多数情况是接受的!什么情况呢?他承认表现不好的时候!但是
当他认为自己没有犯什么大错
和被惩罚不能玩电脑游戏的时候,他通常要抗议
甚至哭闹一番。
当然哭闹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我们也是不会妥协的。一场宣泄之后,惩罚照旧。
但是昨晚一场风波之后
我不得不思考:我的惩罚措施是不是到了该改革的时候了?!
昨晚事情本来很小,不该酿成大的风波。下班回家的路上,我允许儿子用我的手机玩游戏。儿子玩的正酣,突然来了电话找我。我接过电话聊起来,一会旁边的儿子就急不可耐了,一直催我赶紧挂电话。挂上电话之后,我有些恼火,宣布儿子因为没有礼貌被禁止继续玩游戏。小子很不满很不服,哭闹起来。继而我宣布因为他态度不好被取消周三的游戏。这下彻底爆发了,到家后小子拒绝下车,我们劝说不果也就不理他
走了。
我已经上楼了,脑海中突然出现了那句话:“孩子发脾气时
请抱一抱他”,于是
我的脚不自觉的折回去了。打开车门
,我坐到儿子身旁,抱住他。儿子轻微的挣扎了一下,冷冷的说:“你不是不管我了嘛,还来理我干什么?”我赶紧肯定了他当时的情绪:“小宝当时肯定是玩的正激烈的时候,被打断了自然很着急。妈妈理解了。”
被理解之后,儿子委屈的泪水决堤了一般
奔泻而下:“你们总说是爱我的,可是你们一点也不爱我”我赶紧柔声解释,要是当时小宝跟妈妈好好商量,说打完电话能不能让我继续玩游戏,妈妈肯定会答应的,那不就不会有这场不愉快了吗?“可是你说的大人打电话的时候不能插嘴,我说话你不又害我被惩罚吗?”“你就知道惩罚我,每次不是罚我不能读书
就是罚我不能玩游戏
不能看动画片,每次都罚我那么狠,你们一点都不爱我。我为什么是你们生的呀
呜呜……”孩子是越说越伤心,我是越听越沉重。让我心情更沉重的是后面的话。我拍着孩子,说:“妈妈不是也奖励你吗?我奖励你粘贴,奖励你小花……”我话还没说完,立即被儿子愤怒的打断了:“那都是假的!就像坏人,骗我们小孩的时候都给我们好吃的,让我们跟他走。呜呜,爸爸妈妈就是坏人!”
这句话真是比喻的很有水平
很形象!我理解了孩子的想法:妈妈,总是拿那些虚的东西奖励我,骗的我按照她的想法做她满意的事情;但是惩罚起来,就拿很实在的东西
,我最爱的东西惩罚我
太不公平太坏了!这和那些企图拐卖孩子的坏人没有区别!
惭愧呀!我居然给孩子这样的感受!爸爸妈妈真是坏人
,动不动就让孩子悲一阵
喜一阵的,要不就设个陷阱
让孩子钻进去再去批评人家;要么就拿人家喜欢的事情威胁人家……确实做的不好!
【一】
罚的太随便
琐碎
孩子一句话说不对,一件事情做不到,就剥夺了玩的权利;可我们自己对孩子说话
做事,不是也有很多信口开河,随便为之的时候吗?我们是否也该被孩子惩罚?
随口惩罚就来,大、小事情都要惩罚,没有了原则,生活中处处皆惩罚,这样的生活搁谁身上都受不了,何况小孩子!
【二】
奖罚不均衡
孩子不平衡
本来我认为孩子都喜欢收到小粘贴、小红旗这样的非物质性奖励,但是当儿子已经将此行为背后的实质看清楚之后,我就一下子茫然了。奖与罚该如何均衡呢?该怎样让孩子觉得公平呢?
我想了很多。其实,孩子觉得不公平的是,奖励的少,惩罚的多很多,他觉得自己怎么做什么事情都要被妈妈限制呢?自己觉得不是什么大问题,妈妈也要限制我,惩罚我,而做的好的时候,也没有得到什么!
“表扬鼓励一定要及时,不能过几个小时,甚至隔几天再表扬”我脑海中出现了这样的话语!是呀,孩子表现的好,怎么个好法,当时就要有反馈,有肯定,问题不是出在是物质奖励还是非物质奖励,而是出在反馈不及时,经常滞后!同时,有合适的时机,也可以奖励孩子喜欢做的事情,让孩子今后更有动力,强化优点!
【三】
“罚”不是扶正孩子行为的唯一手段
小宝爱与小朋友开玩笑。比如总是喜欢将人家手中的物品偷袭式的抢走,然后跑开逗弄着人家和他追逐打闹。这其实就是他与他人表示友好的方式之一。我告诉他:“不要去抢别人的东西,人家小朋友不喜欢这样,人家的爸爸妈妈也不喜欢这样的孩子。”宝儿说:“知道了”,那我为什么还要再加一句:“你要再这样做,改不了,我就不准你玩某某”
宝儿就有些困惑的反问我:“为什么不能玩了?”
只要告诉孩子这样的行为背后潜在的危险不就行了?孩子一次改不了,下次再犯时再讲一遍;不行就再讲一遍!还不行再惩罚不行吗?
宝儿下棋喜欢哼着小曲,我总是说:“你要是再这样下棋唱歌,输了棋,就不准周末玩某某了。”结果孩子总是问我:“要是不唱了,还能玩吗?要是赢了还能玩吗?”这种威胁反而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而且,倒是妈妈是不准孩子下棋唱歌
还是不准孩子输棋?这种威胁对孩子好的行为养成有用吗?
所以,惩罚和奖励既是一种管教手段
也是一种管教的态度。惩罚不是非要让孩子产生刻骨铭心的痛,从而自觉纠正不良行为,它们就是双刃剑,用好了对孩子的良好行为养成是很有必要的;用不好,则会伤害到孩子,伤害到亲子关系。只有父母自己有明确的奖罚原则,又能把握好奖罚的‘度’,才能维护自己的权威,同时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我正在纠正中……
.....................................................
记功簿:
1.
拼养成功
周三,小宝去好友家拼养了。事先征求他的意见,小宝二话没说就同意了。离开爸爸妈妈,第一次独自一人去比较陌生的家庭。表现很不错,吃的好,玩的好,表现的也很好,据说是大方,懂规矩,成功的一次拼养哟!朋友直呼,俩个娃真比一个娃好带多了!小宝也很喜欢这样的方式,今天说,下周一定邀请几个好友都来家里玩!我也很期待呀!儿子大了真好,可以离开妈妈真好!
2.小聪明
今晚,老师说这周六有音乐会,想去的小朋友就去要门票。老师问到正在翻看新书的小宝,小宝很坚定的说:“老师,我不去了。我生病了会传染小朋友的”老师连夸他懂事。呵呵,其实,一点小咳嗽是不碍事的,重要的是,周六晚上有家庭活动,这才是他最盼望的。呵呵,这时候开始耍小聪明了。
3.
无师自通
小宝自言自语:我要画下我的历史。很好奇,问他:你知道什么叫历史呀?宝很自信的说"历史就是我天天经历的事情呀"然后又给我解释"你知道什么传说吗?就是一个古老的人传给他的孩子,孩子再告诉他的孩子,一个传给一个就是传说"
无师自通很棒
4.平衡感有进步
玩多米诺骨牌 ,摞起来好高的城市呀
,平衡感进步很多,这些“建筑”一气呵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