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儿园娃娃频频被咬,谁之过?

(2010-12-24 00:28:40)
标签:

育儿

法国

小宝

心理暗示

南风效应

分类: 育儿心经

 幼儿园娃娃频频被咬,谁之过?

【仗义小宝 惨遭毒口】

 

  时间:12月23日早上

  地点:幼儿园大班教室

  事件:

       午饭之前,小朋友们排着队伍有秩序的到水房喝水、再去厕所小便,然后需要坐回到座位等待老师布置‘任务’。有一位Y小朋友,早早出来蹲在玩具柜前独自一人摆起雪花片来。当小宝同学从厕所出来时,一眼看见了这位不守规矩的同学,就径直走上前去,“管理”人家,不让他玩,认为他应该回去坐好,结果人家不听。小宝同学立即把Y小朋友插好的雪花片全部拆了,扔进了玩具筐。谁知,意外发生了。Y同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上前去,抱住小宝的上臂就是狠狠一口,小宝顿时哇哇大哭起来。老师们看到时,隔着厚厚的毛衣、保暖衣,细皮嫩肉的小宝同学还是被咬出了红红的一排牙印~!

     

       这是小宝同学2年半的幼儿园生涯,第一次在教室中受伤!而这位Y小朋友却是半个多月以来第二次咬人致使小朋友受伤了!前一位小朋友据说被咬的更狠。也更冤。仅仅是因为在看动画片的时候,坐在Y同学前面的受害人站了起来,挡住了Y同学的视线,毫无征兆的被下毒口!

      

       幼儿园在校期间,频发孩子被咬事件,我们该怪谁?

      

       怪老师?我倒没这么想。我充分理解小宝的三位老师,一个班近50个孩子,哪里可能什么都能看到,小朋友间的摩擦,几乎都是偶发性的,他们手脚快,小打小闹的,老师哪能照顾的这么全面呢。所以,孩子被咬咱不能把责任都归罪到老师身上。通过事后的交流,我感觉小宝的老师处理问题已经属于很讲究艺术的了。不过,我倒是感觉,通过这两次事件,或许还有一些咱家长不知道的,相对“严重”的冲突事件,老师们应该引起重视,在平时的幼儿教育中,多多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比如,对自觉遵守规则的孩子、对认真努力改正不足的孩子、对举止行为越来规范的孩子(就是越来越进步的孩子)予以一阶段的表彰奖励,那么我相信这个班级的宝贝们会越来越优秀,老师们也会管理起来越来越轻松。

 

      怪当事人?当然这位小朋友是很重要的责任人。据说,Y小朋友不仅仅是在这个班咬人,在别家幼儿园上小班的时候,就多次咬人了。还经常和班中的小朋友打架,非常随便,是个绝不轻易认错的“硬骨头”。

     

      通过和前一次被咬的受害人的妈妈交谈,我了解到了Y小朋友的一些家庭情况;今天又通过和小宝班主任的交谈,我加深了对这位小朋友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不良行为的认识!因此,也找到了真正该为此事件负责任的人!--- Y 小朋友的妈妈!

      理由如下:

      一. 教育儿子的指导方针有误

     

       Y小朋友的妈妈,是我们本地非常著名的一所小学的老师,兼任班主任。她亲口说:“我教育我儿子,谁要欺负你,你就打他,不能被人欺负!”试想,一个本来就不胆小、不吃气的孩子,在这样的鼓励之下,在感受到“被侵犯”的时候,还有不使劲报复之理?

 

      二. 教育儿子的方式简单粗暴

      据说,第一次因为咬人被老师请家长的时候,这位妈妈冲进小朋友们的卧室,咬牙切齿的把自己的儿子从床上拽下来,像拖个小狗一样,往外拽。把老师吓坏了。拽出来之后,就要踹过去,被老师拉住。这次事件,这位妈妈说“上次我回去狠狠的打了他一顿,你看怎么还出这事?回家我还得好好教育!”吓得老师赶紧劝她,别再那样“教育”了!

 

      暴力倾向的孩子,势必有遭受‘家暴’的经历,甚至是多次家暴!孩子每犯一次错误,就暴打一顿,不顾场合、不顾方式,将自己孩子的自尊随意践踏,那么这个孩子会真正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吗?他会“服气”吗?Y同学很怕他的妈妈,但他会真的服从妈妈的权威吗?还是只是屈服在棍棒之下?从这一行为的一犯再犯,从老师教育他,他死不认错,就可以看出不当的体罚孩子只有负面影响!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三. 教育孩子只做表面功夫

      这样说,或许有些我个人的主观因素,但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位教师妈妈,怎能等到老师“告状”时,才想到要去解决孩子的不良行为呢?自己的孩子有哪些不足,自己应该能客观的认识到,并且努力尝试着采用一些“策略”去引导孩子改正呀!难道老师不告到跟前,就表示孩子已经没有不良行为了?如果这位妈妈,一直在努力的想办法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那么,从小班就有的问题,不可能到了大班还会继续存在!

     孩子已经快6岁了,他的根本问题在于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较差!咬人只是他不知道如何发泄、表达自己的不满的一种方式!作为教育工作者怎会意识不到?

 

       心理学中的“罗森塔尔效应”,(即‘积极心理暗示’对教育孩子的作用)认为: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妈妈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妈妈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

 

     还有一种心理学规律叫 南风效应

    “南风”效应也称“温暖”效应,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故事中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这种因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就是“南风效应”。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家庭教育中采用“棍棒”、“恐吓”之类“北风”式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实行温情教育,多点“人情味”式的表扬,培养孩子自觉向上,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想只要咱们有心要帮助宝宝做个“好人”,还是有办法成功的!

 

        最后,对于受害人小宝同学,我也没有“怜惜”。一来,小宝自己不娇气,见到我去接他,只是平静的说“妈妈,今天我受伤了。”看到老师要跟我谈,就自己走开了,再没有过多的渲染!本身也不是多大的事儿,我就更没有理由故作心疼状哈! 幼儿园娃娃频频被咬,谁之过? 二来,尽管我支持小宝管这件事,但我感觉小宝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够合适。就此,睡前我俩谈了一下:

      

       妈妈:“小宝,你为什么非要把Y同学插好的雪花片拆了?换一种方式不行吗?好好说不行吗?”

       宝:“妈妈,你不知道,Y是个随便惯了的小孩,对这样的孩子,他根本不听你的商量!说了也不听,我才拆了的。不拆不行,他更不听。” (貌似,他看人家很透彻幼儿园娃娃频频被咬,谁之过? 

       妈妈:“ 他不遵守纪律,擅自行动是他不对。但那些玩具是他辛辛苦苦做好的,要是你做好的玩具被人拆了,你也不会好好听他的劝告吧!”

       宝:“我只是想让他知道,别的小朋友都能听老师的话,他也应该听,不能自己光想着玩,我把玩具收起来,他就不能玩了。”

       妈妈:“你可以走到他身边,悄悄的告诉他,快点坐回到座位上;或者拉起他的手把他带过去多好!”

       ……

 

      也是,孩子还是小些, 有管理意识很好,能够想到的办法却不多,希望小宝可以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学会越来越多的管理办法“以德服人”哈!幼儿园娃娃频频被咬,谁之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