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日,一对母子登上了一辆满载乘客的公交车。一上车,小男孩就穿过人群,挤到了汽车的尾部。这时,坐在倒数第二排的一个男青年给他让了座。小男孩坐下了。又过了2、3站,小男孩邻座靠窗的座位也腾出来了。他妈妈也坐了下来。可是这时,小男孩却坐不住了,自己站在过道上,身子扭来扭去,一会从台阶上跳上跳下,一会又蹲下站起,总之,调皮的很。而那位妈妈,也听到她劝告孩子的话语:“快坐下,这样不安全。”“我不坐,我不想坐呀!”听到小男孩这样回答。那位妈妈倒也没恼:“不想坐没关系,但是站着就要抓住椅背,保护好自己,万一司机一紧急刹车,你没抓好就会摔倒的。”“不会摔倒的,没事的。”小男孩坚定还略带不耐烦的说。听见儿子这样讲,那位妈妈却不再说话。只见她把头转向窗外,好像准备专心欣赏风景了。
小男孩继续我行我素,又一会儿,一个大转弯之后。最后一排一个妈妈惊呼了一下,同时顺手戳了前排的小男孩妈妈:“快看你孩子!”大家都顺着呼声看去,包括小男孩妈妈。只见,在公交车倒数第二排的台阶上,两只小脚翘着。而整个上半身已经完全后仰着躺到了台阶下面的那一层地面上。果然,转弯时一个急刹车,小男孩被甩了出去,并且后仰着摔倒,估计后脑勺也摔到了。
就在后面的乘客都认为这孩子还不得哇哇大哭,而妈妈还不得心疼的要命的时候,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小男孩的妈妈只是看了倒在地上的儿子一眼,动也没动,接着看向窗外,似乎于己无关,而倒地的小男孩自己挣扎着爬起来,一下子扑向座位上的妈妈,趴在妈妈怀里,坚强的说:“妈妈,我没事。稍微有点疼。”“是吗。要是你坐好或是扶好就不会这样了吧?”妈妈平静的说。“嗯,妈妈,我应该听话。大人说的话都是为我好。”小男孩这会儿好像很懂事了。“说的好。为什么小孩子上车会有大人给让座呢?就是因为小孩子站不稳会摔倒,会有危险,所以……”这时的小男孩很乖巧的端坐在座位上,认真听妈妈讲……
这个硬心肠的妈妈就是我,而那个调皮的小男孩就是小宝。这件事情发生在半个月前。从那以后,小宝坐公交车可就接受教训了,如果有座能坐好,如果没座能扶好。我仅仅是让孩子体验了自己的不当行为带来的“自然后果”,孩子则从中收获了“经验”!
【总结】
像小宝这样有自己主意的孩子,你不让他做的事情,他都先申辩自己是正确的,并且坚持己见,不太听劝。大人反复的叮咛就是耳旁风。他不听话,大人就会生气,双方都不愉快;要是大人非要强制孩子执行,孩子势必要反抗,即使最后以大人的胜利告终,孩子心里也是不服气的;所以,“自然后果法”真是很有效的一种教育孩子,也可以说“惩治”孩子的手段。
周末的早饭,是小宝吃的最差的一顿,就是不想吃。吃也吃很少。我们计划带他去爬千佛山,就劝他多吃些,要不没有力气爬山。他不听只顾兴奋了。ok,不吃就算。果然,还没爬到山顶,小家伙就饿的只嚷,非要吃东西。而我们还是没给他买,继续鼓励他带着他往上爬。一直到下了山。还开车走了一段路才找地方吃的午饭。这下子,小家伙可是接受教训了。周末的早饭不再是问题!
小宝喜欢拿着我给他买的长柄玩具斧到处砍东西,我们告诉他这个斧子不能真的用来砍硬物,会断的,他不听。非要砍。于是,随他去。一次两次,因为他没有体验到大人所说的那种后果,他就会“满怀信心”的继续做。结果,第N次,他真的砍断了。当然,因为结果是我们提前告诉过他,他自然不哭不闹。只是加深这种意识:“大人说我都是为了我好。”
毕竟,小孩子的经验有限,又处在自我个性发展的阶段,他们比较难对大人的话做出正确的判断,自然不会轻易听从大人的劝告。从“对付”小宝的经验中,我发现,对于孩子而言,“体验胜于单纯的说教”!
不要轻易阻拦孩子可以自己“体验”的机会。包括好的,和不好的。不要心疼孩子,害怕他磕着碰着病着。即使因为他的任性导致自己生病,那也是孩子增长经验的机会!
这绝对不是纵容他的不良行为,只是让孩子从自己的体验中学着吸取教训而已!
再比如孩子之间的争执,大人尽可能不去干涉,让孩子体验自己行为带来的后果,学着自己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总结’他的感受,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设想“要是怎样怎样”可能会更好……反复体验之后,孩子一定可以积累生活经验,从“自然后果”中学会保护自己,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判断是非,总之,学着自己成长!
当然,想想小宝后仰着摔倒,我还是后怕的。幸亏没有出现可怕的后果。并不是任何情况都适宜用“自然后果法”的,有些后果一旦发生后悔莫及的,还是不要让孩子亲身体验了,但是可以“换位体验后果”!
有时候,我带着他走在小路上,他总喜欢走马路中间,我说“你走在路中间,要是有辆车突然出现,你就来不及躲闪了。靠边走!”他偏不,“我不,不会有危险的”。于是,回到家。我提议和他玩游戏。小宝拿着“小浪”(小宝说那是他儿子
),让小浪在床上走着的时候,我突然拿着他的车出现,他没有防备,汽车一下子压扁了小浪,小宝愣了。呵呵,如此的体验形式,效果就达到了。从此,走在路上,小宝都会注意安全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