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宝同学外表的最大优点就是白净,从很小的时候,见到他的人,10个里边会有8个人认为他是小女生。这种状况居然一直到幼儿园小班,还有他同学的姥姥看错呢。虽然现在的小宝长的挺男生了,可是新的问题出现了---
爱发嗲。
主要症状表现为:
1.
妈妈接小宝放学,在教室里小宝就手舞足蹈地跑出来,娇滴滴地、撇腔拉调地嘟着小嘴地叫起来了:“噢,妈妈,妈妈,……”。听上去就像刚会说话的小娃娃。
2.
动不动搂着妈妈的脖子,把脸贴在我的脸上,要亲亲,酸酸地腻腻歪歪地叫着:“哦,妈妈,抱抱”
3. 见到可爱的玩具,或是他喜爱的东西,有时也会酸酸地说:“噢,好可爱哟”
不顾场合、说发嗲就发嗲,有陌生人的时候,甚至更爱表现他的嗲样,真是让我很是无奈。我思考过可能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
1.
看动画片造成的?小宝一岁多的时候,我给他看的动画片,像米菲;白雪公主等等,大都是台湾版配音,比较嗲,会不会对孩子说话的方式有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2.
老刘认为是我对待孩子的态度造成的。当我母爱泛滥的时候,特喜欢孩子的时候,小宝犯错后承认错误时,我喜欢搂着他,或是捧着他的小脸,亲一亲,柔声细语地对他说话,好像也是有让人倒牙的时候。(我没觉得,但老刘这样认为,或许旁观者清吧)
3. 小宝自己娇自己,喜欢模仿小娃娃撒娇,觉得这样有趣,顺便向大人‘索爱’。
4.
在他最早出现这样的嗲状时,我们都没太当回事,经常半开玩笑半制止,还笑着叫他“小酸宝”。估计,他很喜欢这样的称呼,认为这样是大人允许的,不是被禁止的行为。
另外,我在想“ 发嗲是不是感情丰富的孩子的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或是表演方式?”
小宝就是个心底柔软、感情丰富、心细的孩子。1岁多,听《狼和小羊》的故事,讲到狼把羊吞进肚里,小家伙就泪水涟涟了;前不久,看了一集动画片《海宝》,自己就抽泣不止:“海宝太可怜了,他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呆在家里,没有了朋友……”,说着就趴在妈妈肩上大哭;哪怕是一个饮料盒打开车门时,从车里掉出来;一片小树叶飘到他脚下,他也会有些悲伤的说:“妈妈,咱把这个小盒子/
小树叶带回家吧,我觉得它有些可怜呢,孤孤单单地躺在地上。”这种情况有好多次;听首音乐(比如天鹅湖),他也会说:“我怎么感觉这个音乐这么悲伤呢,我都想哭了。”
……
有朋友说,男孩子这样多愁善感的性格不好。我也感觉不太好,但是性格能改吗?怎么改呢?他也爱看一些男孩子喜欢的变形金刚式的动画片,玩打打杀杀的游戏,也喜欢跟爸爸一起玩些探险的游戏,所以,也不能说性格女性化。
我们也采用过冷处理,不理他;也好好的劝说过,告诉他男孩子就要有阳刚之气,不能这般发酸;甚至也对他严厉的批评过,但无论软还是硬,都是当时管用,事后再犯。所以我更是发愁。
而且小小的他好像会读心术,他也知道,当他发嗲时,我们会怎样教育他。我们还没张嘴,只是看着他,他就接话:“男孩子哪能这么酸?你看皮皮(他好友)这样的男孩子,都不酸吧,你看洋洋(小宝好友)这样的女孩子也不酸吧。”这都是他自己说的话,也就是说他不是不知道这样大人不高兴,但怎么就不能不发嗲呢?
会不会长大些能不这样呢?今早小子躺在床上,自己还说:“妈妈,我5岁以后就不酸了”!
期待着吧!
...............................................................................................
记功簿:
1. 自己洗澡
这几天,小宝都喜欢自己亲自洗澡。要求大人给他洗头,他很清楚这个自己做不到。然后,自己拿着水龙头洗身上。拿着沾好沐浴液的浴棉擦身上,还念念有词:“擦擦小肚肚,擦擦小膝盖,擦擦小脖子……”
最后,自己再用清水冲干净。哈哈,还自我肯定一把:“小宝真是长大了,会自己洗澡了。”
真是没话说了。哈哈
2.姓“爷”
上周会老家,一位爷爷要小宝叫他“爷爷”,小宝就乖乖地叫他爷爷了。然后那个爷爷问:“你知道我姓什么?”小宝自信的说:“知道。你姓爷”

3. 爸爸小时候姓什么?
吃饭时,小宝和爸爸在聊天。(忘记聊了什么)只听小宝认真的问爸爸:“爸爸,你小时候姓什么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