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看,我现在成了一个快乐的俗家小和尚
)
昨晚,小宝又一次在睡梦中哭闹,大声的嘟囔着梦话,身子来回翻滚,双腿使劲蹬踏,双手满天挥舞……这半个月以来,这是第三次了!
第一次晚上,小宝闹的挺厉害,我紧紧的把他搂在怀里都过了好大一会才平静下来。第二天一睁眼,他主动告诉我:“妈妈,昨晚我做噩梦了。我梦见幼儿园里都成了泥潭,我和小朋友们站在里面怎么也走不动。老师就找了好多荷叶,我们踩着荷叶往上爬,可是怎么也爬不上去……”难怪,孩子做梦时,腿使劲的蹬呀!
我很惊讶,小宝能这么清楚的讲述自己的梦境(当然真假只有孩子自己知道了,我倒是相信会是真的)。可是,从那天起,小宝似乎对噩梦产生了兴趣。晚上,还没有睡着,自己闭着眼,也会突然惊醒一般,说:“妈妈,我做了噩梦。我梦见有妖怪进了咱们家,把爸爸的头吞进肚子里,我们赶紧逃跑,可是妖怪跑得太快了,我还是被抓住了,我就吓醒了。”这次我感觉应该是他自己臆想出来的吧!而且是好几回都这样,自己闭上眼一会再吓醒自己,如同做游戏一般!
但昨晚这一次做噩梦,百分之百是与睡觉前自己同妈妈怄气有关。因为下棋输给了爸爸,小子立即闹着要玩游戏,被我们拒绝,然后他就同我们怄气,让他做什么都别扭,不好好配合。最后,读书之后,小家伙也对自己的行为向妈妈道歉了。但是,内心中似乎还有委屈吧,只好在梦中发泄了!
据说,5岁左右的孩子,梦境开始与自己的生活体验有关了。那回想一下这几次做噩梦的原因,我大概推测了几点:
1.
在幼儿园里遇到了困难,或是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2.
近期频繁地看大人们玩《植物大战僵尸》的游戏,并且在爸爸的鼓励下,自己也开始玩,但是内心中还是有些害怕的。第一次做梦说的梦话就有这么一句:“我再也不玩僵尸了”。(那位爸爸之所以鼓励孩子玩僵尸游戏,也是打着锻炼孩子胆量的旗帜,但我不敢苟同)
3.
睡前听或者看了,令孩子感到害怕的故事、图书。比如,年前小宝看了《年》这本书,结果他很害
怕,晚上真是做噩梦了。
4.
睡前有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比如委屈、沮丧、担心,焦虑等。
5.
身体不适,比如夜里我们开着窗户睡觉,凉气袭人。
其实,小宝虽然最近频做噩梦,但是这些梦境并没有对他的心理有什么不良的影响。他能清楚的描述出梦境,就可以看出这些梦没有加深他的恐惧感,甚至他把做噩梦当做是好玩的事情。所以,我没有对他的噩梦做任何的解释和评价。只是倾听而已。但是,我感觉还是应该尽可能的避免让孩子有做噩梦的机会。例如:
1.
及时发现孩子的焦虑情绪。引导他说说感到焦虑不安的事情。想办法帮他化解。
2.
不说威胁孩子的话。即使孩子犯了错误,也不要刻意冷落孩子,让孩子内心中产生恐惧:“妈妈是不是不要我了?”等等。特别是睡觉前,尽可能的避免与孩子冲突!还是避免孩子带着不良情绪入睡。
3.
让孩子少接触 恐怖的形象。比如,睡前阅读选择轻松有趣、温馨一些的文字,伤感的、可怕的形象留到白天再讲吧。
4.
保证孩子舒适的睡眠环境。
但愿小宝的噩梦可以终止!宝贝,一定要有优质的睡眠才行呀!
...............................................................................................
记功簿:
1。引以为豪的奖励
昨天一接小宝,他就兴奋的给我看了满满一张小红五星的奖励贴纸。告诉我:这是国际象棋课上老师奖励的。“只有我回答上问题了。老师让其他小朋友都坐下。把我抱起来,给了我所有的贴纸。老师很满意。”
我说,“那小宝一定很骄傲吧?”“不是,我不骄傲,我是自豪!”小家伙一直觉得骄傲是不好的词语。
2. 升班后
“妈妈,明天我们就上大班了。我们就是大哥哥大姐姐了。欧也”小家伙自己激动的手舞足蹈。就好像他真是长大了一般。哈哈,真可爱!
3。 特长之一
最近又发现小宝的一大特长----啃骨头。大概是受擅长啃骨头的姥姥的影响,小宝很喜欢吃大骨头里的骨髓,昨天更是把鸡腿上的骨头啃穿了!把里面的东西都嚼了又嚼。自己也得意的很:“我能啃烂骨头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