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管孩子是门大学问--妙用隔离惩罚的6原则【征文】

(2010-06-20 19:43:31)
标签:

育儿

大学问

time

妈妈

早饭

分类: 育儿心经

(本文重新发布,参加亲子读书征文活动)

 

回顾初次time out 造成的不良后果

      大约小宝在2岁时,我知道了美国很流行采用的“time out”计时隔离方式,让犯了错误的孩子,远离“现场”,暂时隔离,以达到大人和孩子都可以冷静下来的目的,这是其一。其二,让孩子可以在安静的环境中,反思自己的错误,应该是个很有效的惩罚手段。

      那是在小宝3岁那年的冬日早晨,他拒绝吃早饭,还把面前的早饭掀翻。我也没多想,就气得拉起孩子把他“扔”到了房门外面,旋即关上了冰冷的防盗门。他慌乱地拍打着门,叫着我。我隔着门告诉他,要好好想一想自己做得对不对,想好了再叫我。毕竟天冷,过了没2分钟,我就问他想好了没有。他很嘴硬的说:“没有,我没做错,是妈妈错了。”

      就这样,居然僵持了10分多钟,他才说自己想好了。我一打开门,他立即给我了一个拥抱。我接着帮他分析,他哪里做得不对,他应该怎样怎样。接着,看着他吃完了早饭。

问题看似解决了, 我认为,我用对了这种惩罚方式。此后,我也多次使用此法。但每次他都会在我关上门的同时,使劲拍打门,喊:“妈妈,我想好了,我错了。”不一会儿,我就释放了他。

没想到,他就像在跟我玩游戏一般,喜笑颜开地出来了,反省的作用好像并未达到。有时,他还要我出去time out!

 

       总之,3岁这一年的隔离惩罚,所起的作用并不明显,甚至可以说效果很不好。更加糟糕的是,小宝快4岁的时候,有一次我俩抱着“谈心”,小宝说:“妈妈,我很害怕你生气。你一生气,我这里(捂着胸口)就紧张,跳的厉害。我怕你再把我扔到门外不管我了,就像那次一样。”听闻此言,我心被狠狠的扎了一下。时隔近一年,小宝居然还记得。可见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了多么大的阴影!

 

反思采用time out 出现的4种错误

     其实,time out 本是一种非暴力、平静、温和的处罚方式,但是我却先赋予它粗暴的基调,于是就出现以下4种错误。

 

1.实施Time out 前,自己没有正确理解它的要义。这一方法的核心,是将出现问题行为的孩子,暂时关闭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几分钟。通过暂时孤立孩子的方式,来规范其不良行为的简单途径。不是靠一再逼问孩子“你想好了吗?没想好就不能出来”来解决问题。孩子被孤立,就已经是在为自己的不良行为付出代价了,不是非要弄得孩子哭着道歉才算完。

 

2. 实施Time out前,没有跟孩子提前讲清规则。什么是Time out,什么样的行为是要被隔离的。孩子突然被“扔出去”,自然心里感到恐慌。为了下次不被扔出去,慌不择言地承认错误,实际上只是在敷衍。

 

3. 实施的时间过长,或是过短。由此造成对孩子惩罚力度上的不恰当。

 

4. 事后,没有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爱。我只是一味的指责他不应该怎样怎样,告诉他应该怎样怎样,却忘了告诉孩子,妈妈一如既往地爱宝宝,只是因为这件事情做得不对,宝宝才被暂时隔离。

 

      近期一次time out 计时隔离效果良好

       每周三,儿子小宝在幼儿园都要上一节国际象棋课。晚上回到家,他最喜欢抓妈妈练下棋。这次,由于妈妈的疏忽大意,小宝比较轻松地赢了。立即,他骄傲的尾巴就翘起来了,对妈妈说话不尊敬,连打台球也不要爸爸指导,还发表了一番独立宣言:“我不需要你的陪伴。进步进步,什么进步?我要自己玩自己的,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我眼看着情况不对,想和他谈谈心,给他指出问题。谁知,他假装没有听见,在我拉他的时候,还反手打我。我立即将他送入了卫生间,实施“time out”。

      他像是接受了“time out”,在里面不出动静。2分多钟过去了,他爸爸呆不住了,走过去隔着门,问他想好了没有。他答曰:“还没想好。”爸爸就在外面给他讲道理,1分多钟之后,小家伙就在里面哽咽起来:“妈妈,对不起,我错了,开开门吧。”我打开了门,他立即扑到我怀里,大哭着跟我道歉。

     我紧紧地搂着他,亲了亲他,并且简要地告诉他,刚才的自负和傲慢为什么不对,应该如何做才是正确的。谁知  ,小宝说:“妈妈,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就和我刚才的事情一样的。”接着,他讲起了《螳臂挡车》的故事,说是姥姥以前给他讲过的。他把自己比作螳螂,说明他真正明白了自己的问题所在。

     这样的结果真是出乎我们的意料。小宝举一反三主动思考自己的“错误”,看来,Time out发挥了预期的效果。

 

总结妙用time out 6个原则 

1. 不滥用隔离惩罚。只有当他“屡教不改”,或者不良行为比较严重的时候,才使用这个惩罚方法。

 

2. 告诉宝宝他为什么需要被隔离。隔离惩罚之前,先和宝宝平静地谈一谈,告诉他,因为他始终认识不到问题,所以需要暂时隔离一下,让他冷静下来,规定好他在几分钟后再出来。然后,才把他送进去。

 

3. 固定隔离地点和时间。将一个绝对安全的地方,比如卫生间拿来作固定隔离室。关于固定隔离时间的长度,一般来说,3岁的宝宝不要超过3分钟。

 

4. 别打断他的隔离。在隔离的过程中,不再问“想好了吗?”之类的话,孩子长大了,也理解了为什么隔离,他自然会进行反思。事后再问孩子,刚才为什么被隔离。与他简单地讨论一下怎样做是对的,妈妈希望他怎样做。让孩子主动参与到纠正错误的思考之中。

 

5. 隔离结束,及时转移宝宝的注意力。用他喜爱的游戏,让他从刚才的不快中走出来,重新投入到新的生活中。

 

6. 将被隔离惩罚的次数,与他喜爱的活动挂钩。比如,累积三次被隔离,就暂停三天看动画片的机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