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孩子是门大学问--妙用隔离惩罚的6原则【征文】
(2010-06-20 19:43:31)
标签:
育儿大学问time妈妈早饭 |
分类: 育儿心经 |
(本文重新发布,参加亲子读书征文活动)
回顾初次time out 造成的不良后果
问题看似解决了, 我认为,我用对了这种惩罚方式。此后,我也多次使用此法。但每次他都会在我关上门的同时,使劲拍打门,喊:“妈妈,我想好了,我错了。”不一会儿,我就释放了他。
没想到,他就像在跟我玩游戏一般,喜笑颜开地出来了,反省的作用好像并未达到。有时,他还要我出去time out!
反思采用time out 出现的4种错误
1.实施Time out 前,自己没有正确理解它的要义。这一方法的核心,是将出现问题行为的孩子,暂时关闭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几分钟。通过暂时孤立孩子的方式,来规范其不良行为的简单途径。不是靠一再逼问孩子“你想好了吗?没想好就不能出来”来解决问题。孩子被孤立,就已经是在为自己的不良行为付出代价了,不是非要弄得孩子哭着道歉才算完。
2. 实施Time out前,没有跟孩子提前讲清规则。什么是Time out,什么样的行为是要被隔离的。孩子突然被“扔出去”,自然心里感到恐慌。为了下次不被扔出去,慌不择言地承认错误,实际上只是在敷衍。
3. 实施的时间过长,或是过短。由此造成对孩子惩罚力度上的不恰当。
4. 事后,没有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爱。我只是一味的指责他不应该怎样怎样,告诉他应该怎样怎样,却忘了告诉孩子,妈妈一如既往地爱宝宝,只是因为这件事情做得不对,宝宝才被暂时隔离。
总结妙用time out
的6个原则
1. 不滥用隔离惩罚。只有当他“屡教不改”,或者不良行为比较严重的时候,才使用这个惩罚方法。
2. 告诉宝宝他为什么需要被隔离。隔离惩罚之前,先和宝宝平静地谈一谈,告诉他,因为他始终认识不到问题,所以需要暂时隔离一下,让他冷静下来,规定好他在几分钟后再出来。然后,才把他送进去。
3. 固定隔离地点和时间。将一个绝对安全的地方,比如卫生间拿来作固定隔离室。关于固定隔离时间的长度,一般来说,3岁的宝宝不要超过3分钟。
4. 别打断他的隔离。在隔离的过程中,不再问“想好了吗?”之类的话,孩子长大了,也理解了为什么隔离,他自然会进行反思。事后再问孩子,刚才为什么被隔离。与他简单地讨论一下怎样做是对的,妈妈希望他怎样做。让孩子主动参与到纠正错误的思考之中。
5. 隔离结束,及时转移宝宝的注意力。用他喜爱的游戏,让他从刚才的不快中走出来,重新投入到新的生活中。
6. 将被隔离惩罚的次数,与他喜爱的活动挂钩。比如,累积三次被隔离,就暂停三天看动画片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