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的应用大约是在孩子2岁以后,‘terrible
two’(可怕的两岁)到来了,而且这个时候起,他也已经能够很好的理解大人的语言,所以,当他做错事时,我们就批评他。记得刚开始,当他看到我的表情很‘严肃’,有时候甚至是凶恶时,他很疑惑,愣在那里不知所措,然后就是大哭;第二个阶段,受到批评他就对着我叫,不愿意;第三个阶段,3岁以后,受到批评,他会正视我,不说话,或是低着头玩别的,不理我;可很快就发展到了第四阶段,受到批评后,顶嘴!“不要这么说,这么说不好听!”“这没什么关系,没什么不对的!”“我不理你们了,走开”等等。
不管哪一个阶段,共同的特点就是“坚决不认错”!这让我们很头疼。甚至我都“肉棍子伺候”过了,也不认错。人家小人儿的理论是:“我怎么能这么快就服软呢?错误不能这么快就改呀!”郁闷吧?(打过之后,进行及时沟通,还是很有效果的)。
根据我的几次和小宝‘斗争’的经验来看,
第一:孩子犯了错误,一定先不要发火。让自己平静下来。我越急他就越‘反’,没有一点害怕的意思,和我对着干。因为他自己是心虚的,你一厉声批评他,他就本能的保护自己!先反抗再说。
第二:拉住孩子,最有效的是把孩子抱在怀里。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此刻自己还是妈妈最爱的宝贝。
第三:先肯定孩子此刻做的好的地方(即使没有也要挖掘出来),然后在批评。比如今晚从单位出来时,小宝非要给我系扣子再走,但是他已经穿好了衣服,所以显得笨笨的手伸不出来,影响了动作。他就很生气,发起了脾气。并且自己冲出了办公室走人了。我立即拉住他,批评他不该乱发脾气,结果他就和我大叫,“走开,再不和你们玩了,不理你们”。
我立即抱起他,(他就态度软了)肯定了他“小宝很生气是因为小宝想给妈妈系扣子,但没做到。所以很伤心”他就委屈的落泪了,“是的”“没扣成扣子妈妈也很感谢你。但是,你不该……”批评就这么在柔风细雨中进行了,他也很愉快的接受,而且很主动的表示:“妈妈,我以后不乱发脾气了。”效果就达到了。
以上是经验,教训就是:生气之后,批评之后,孩子不听话,教育效果没达到之后,不可说些赌气的话,不可威胁孩子“我不理你了……”,这样不积极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孩子就会学了去。
这是在家里,在外面比如幼儿园里要是做了错事,也要教给孩子虚心接受批评。
一.让孩子明白‘表扬’和批评都是正常的,做了不被允许的事情,就要接受批评。
二.要认真倾听别人的批评。只有认真听了才能知道自己哪里做的不好,应该怎么做!这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
三.
允许做出解释,但不能态度蛮横,无礼强辩。当批评不符合事实时,也应允许孩子作出解释,也要让孩子明白:解释的目的并不是推卸本来应负的责任。
四.
不要默不作声,要虚心接受,并且表达自己的改正想法。“我会怎样怎样做”。不管是大人还是小朋友的批评都要接受。
法国心理学家高顿教授通过一项专项研究证实,那些难以接受批评的孩子长大以后,也大多会对批评持“避而远之”或干脆拒之门外的态度。由此看来,让孩子在幼儿时期就学会接受批评无论对一个人完整人格的塑造,还是对促成其事业的成功,都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对孩子这方面的教育。
....................................................................................
记功簿:
1. 初尝‘拾金不昧’
放学后,好友雅坤在幼儿园的游乐场发现了5毛钱,两个人一起捡了起来。我忙问这5毛钱怎么处理呢?雅坤说“我们等着看是谁的,就还给谁。”
“可我们不知是谁的怎么办哪?”我问。小宝:“要不我们花了吧”“那这个钱不是我们的,花了它合适嘛?”小宝若有所思的说:“我不知道是谁的钱,就拿去花掉,好像不太应该耶”,孩子们毕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于是我体议:“我们交给老师吧。在幼儿园里见到了就交给老师。”小宝立即问:“是老师丢的吗?”
我们三人立即跑到楼上,两个宝贝骄傲的把钱交给了老师。
回去的路上,我们给小宝讲了这就叫‘拾金不昧’,他还念叨“我们今天捡了5毛钱,可我们不知道是谁丢的,它的主人走了,我们不知道他的样子和叫什么名字,不能还给他了,就交给老师了。在马路上捡了钱,就要交给警察叔叔了。”
(可问题是,马路上要是没有警察,该怎么办哪?)
2. 车窗作画
车窗上,满是雾气。小宝就开始画画了。边画边说:“一定不要留白!要涂满。你看我这里涂上绿色,这里是黄色……”估计老师的话全记住了。还编故事,这里有他的同学:狐狸牙,和尼姑庵
,如何如何,真能编呀!
3. 自理
在幼儿园午睡时,自己脱上衣和裤子,自己穿好。还帮老师干活,自己系扣子,帮妈妈系扣子。
加载中,请稍候......